西西河

主题:【整理】【讨论】【整理】舌尖上的中美军事交流 -- 大圣王

共:💬11 🌺17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继续

也有环保团体指出亚洲鲤鱼富集了重金属,对人体有不利后果,但这份报告并没有得到重视。在部队地方皆大欢喜的局面下,没人去听这种不和谐声音。

有人欢喜有人愁,这项计划导致了美国国内一些中餐馆的一蹶不振,那些在部队里锻炼成吃货的军人回到地方后对那些“有瓶中国酱油就敢开店”的中餐馆嗤之以鼻。要知道,美国不少中餐馆实际上是韩国人,越南人甚至墨西哥人在掌勺。

而中国炊事兵即使是土豆都能做得有滋有味的,醋溜土豆丝和地三鲜在部队很受欢迎,有些吃不惯米饭的人将他当主食。

对于多民族问题,中国人也能很好地对应,一些炊事兵甚至掌握了符合伊斯兰教义的屠宰方法,根据中国军队的传统,他们自己养猪以补充肉食,因此炊事兵都有屠宰经验,在中国历史上,“庖丁解牛”是很有名的成语,它显示了烹饪行业和屠宰行业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些炊事兵认为杀牛和杀猪没区别;其次中国军队为少数穆斯林士兵提供回民灶,所以他们懂得如何烹饪符合教义且美味可口的饭菜。

另外,中国士兵也对西餐产生着影响。鉴于中国人和法国人一样对自己国家的烹饪技术有着极度的自信,因此,中国人在历史上对西餐一度是鄙视的,1831年,侨居广州的英国人亨特就写到一个广州人对西餐的认识:“他们(指外国人)坐在餐桌旁,吞食着一种流质,按他们的番话就叫做‘苏披’。接着大嚼鱼肉,这些鱼肉也是生吃的,生得几乎跟活鱼一样。然后,桌子各个角都放着一盘盘烧得半生不熟的肉……这些番鬼的脾气凶残是因为他们吃这种粗鄙原始的食物。他们的境况多么悲惨,而他们还假装不喜欢我们的食物呢,想想一个人如果鱼翅也都不觉得美味,他们的口味有多么粗俗。”

但从19世纪中叶开始,中国人就开始经营西餐,19世纪亚洲的一家美国公司Russell & Co,它的一位华裔首席厨师辞职开设了自己的西餐馆,他按照自己的理解,对西餐进行了改良,试着用中国的食材制作西餐,这被称为“豉油西餐”

中国士兵也深受这种流派的影响,他们尝试着制作用生抽去作为牛排前处理的材料,效果还不错,但中式西餐最有名的是“瑞士鸡翅”,这种鸡翅在瑞士苏黎世可吃不到,另外“红烧乳鸽”也很有名,鉴于这两道菜是中国前总理周恩来在广州时最喜欢吃的菜,甚至出现在他本人的婚宴上,因此这两道菜按照“左宗棠鸡”和“李鸿章炒杂碎”的方式分别被美国人安上了“周恩来鸡翅”和“周恩来乳鸽”的名头,现已加入了很多原本没有这道菜的中餐馆的菜单。

同时“毛泽东红烧肉”和“维尼熊包子”也深受欢迎,有一道食品,中国面条,是例外,它被称为“拜登阳春面”,以美国前副总统拜登命名。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