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新中国粮食生产(1949-2013) -- 老老狐狸

共:💬316 🌺3471 🌵3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吃饱2 吃饱在科技

胡不食肉糜

在粮肉油三大项中,前后三十年在个人体验中对比最鲜明的莫过于肉吃饱了.在基础口粮稳定后,人均口粮与肉类消费增长呈反比。全国粮油关系的终结时点就与人均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商品粮的下降一致, 1990年城镇居民人均购商品粮为22斤/月;2005年均12.5斤/月;15年减少了41%。农村居民人均原粮消费为1990年262公斤即43斤/月,2008年是208公斤即34斤/月,15年减少28%。始建于1955年城镇居民粮油关系1990年前城市居民已直觉户口粮油供应没了实际意义,但1990年至2000年十年间因物价上涨及粮食生产增长放缓曾有过反复,当全国人民粮食与食用油实现全部市场供应且建立了稳定信心后,2001年最终在全国范围取消粮油关系。信心的背后在于口粮越吃越少,据研究,1公斤肉大约可相当于9公斤粮食,动物性食品消费的增加对粮食消费有替换作用,欲饱腹胡不食肉糜到此时终于可以这么做了.粮食增长与口粮消费下降,口粮消费下降与肉类消费增长, 粮食细分成口粮和转化成肉类都足量后, 饭才吃饱了。

这里斗胆说个数,1959-1961年上海居民的户口粮也就22斤左右,但肉食、食用油、奶类、蔬菜和水果等大项全线严重缺乏,卷心菜汤是营养汤,牛奶、西瓜属孕妇专供品,肉油奶的缺乏又强化了口粮需求上升,最终时代记忆就是饭怎么都吃不饱.肉蛋奶要么构成土地争夺要么无足够余粮可供转化,每日增加七两口粮, 还是一两牛肉或是近二两猪肉的选择中, 口粮更靠谱些。时代对策只能死保最后底线--保障口粮供给减缩其它副食品生产,正因为如此以粮为纲会被前三十年提高到神圣的地位, 农业学大寨作榜样就是粮食供应紧张感的集中体现。

后三十年巨变中粮食核心地位一分钟也没敢放弃, 但有肉类消费中的一项却异军突起,在价格低廉稳定和足量充分供应上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禽肉和禽蛋.而迅速保证能达成此目的在于世界养禽业的现代化,中国适时地搭上了这趟顺风船. 

廉价而充足的禽肉与禽蛋托起了肉类消费的底座.:肉类消费由猪肉、牛羊肉、禽肉(禽蛋)构成.后30年我国肉类人均消费量1980年至2011年增长了2.2倍,分类项下:人均猪肉消费增长了1.58倍(1980-2011),猪肉在肉类中占比从87%降至62%;牛羊肉人均消费增长3.6倍,肉类中占比从6.4%上升至10%。

同期重要变量就在禽肉与禽蛋:1980至2011年,禽肉人均消费增长10倍,占肉类比重从6%上升到27.1%,其中鸡肉生产量从1984年至2012年增长了10倍而人均消费量增长了9倍,鸡肉在肉类中占比1984年6.2%增至2012年的16.3%。 鸡肉世均消费量是12.7公斤,我国为10公斤.肉类中的猪肉和鸡肉的人均指标或超或接近了世均值,四大肉类品种中满足了两大项,肉类总项达标虽不中亦不远。

从总体上看,中国前后三十年的进步倚仗重点的都是科技,前三十年重在种植业,农田水利农田灌溉、水利工程网、稻麦的育种选育、农药直至化肥,美国生态学者莱斯特布朗(1994年-谁来养活中国的作者)当年的依据之一就是中国与印度粮食产量的落差说明中国已基本穷尽现代科技增产粮食作物的潜力。而后三十年开辟了第二战场,尤其是现代科技刚开始拓展的领域,中国农业中自古以来未开垦的蓝海,前者如养禽业之类的现代畜牧方式后者如海水养殖。在天然资源和科技的绝对限制前提下,中国饱腹主要靠科技投入,较少依赖天然资源及增量。

通宝推:阴霾信仰,滴滴涕,mezhan,一介书生,联储主席,西安笨老虎,snark,kmy1810,回旋镖,驿寄梅花,老老狐狸,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