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左传》中的成语12 -- 桥上

共:💬4 🌺5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中的成语12附:吕相绝秦1

《成十一年传》:

秦、晋为成,将会于令狐。晋侯先至焉。秦伯不肯涉河,次于王城,使史颗盟晋侯于河东。晋-郤犨盟秦伯于河西。范文子曰:“是盟也何益?齊盟,所以质信也。会所,信之始也。始之不从,其可质乎?”秦伯归而背晋成。((p 0854)(08110901))(078)

我的粗译:

秦国和晋国讲和了,两国君主准备在令狐会见。晋厉公先到了,但秦桓公不肯渡过黄河到晋国的地面上去,结果他在王城逗留了两天之后,派史颗渡河与晋厉公在河东盟誓,晋国则派了郤犨渡河与秦桓公在河西盟誓。于是范文子评论说:“是盟也何益?齊盟,所以质信也。会所,信之始也。始之不从,其可质乎?”他是说:这样的盟誓还有什么意义?严肃的盟誓,就是交换“信”,而盟会的处所,就是“信”的第一步,连第一步都走不了,还怎么进一步交换呢?

秦桓公回去以后就背弃了与晋国的和约。

一些补充:

“齊”,简化字为“齐”,这里与“齋”(简化字为“斋”)字相通,是严肃、庄敬的意思,读音为zhāi。

“质”的本意是抵押,《说文》:“以物相贅。”

“王城”和“令狐”可说是隔黄河相望,之间就是著名的蒲津渡或者夏阳渡。

“令狐”(杨注:令狐在今山西省-临猗县西。),推测位置为:东经110.71,北纬35.12(令狐村)。

“王城”(杨注:王城当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东。),推测位置为:东经110.13,北纬34.80(旧朝邑县东2.5公里,临晋)。

这个“王城”是大荔戎国之“王”的王城,这一支戎人一直占据“王城”一带,直到战国时期才为秦人所灭。而此时,大荔之戎大概是倾向于晋人的。

因此,范文子的评论并不一定公平,秦桓公走到了“王城”可说是已经远离了自己的根据地,再要他勉为其难渡过黄河就过分了,中立的会面地点至少应该是“王城”。

下面是秦、晋两国一些地点在天地图地形图上的标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此之前秦国的疆域曾经一直扩展到河东,所谓“河外列城五,东尽虢略,南及华山,内及解梁城”(《僖十五年传》(p 0351)(05150401))(037),“于是秦始征晋-河东,置官司焉。”(《僖十五年传》(p 0367)(05150805))(037)。但两年之后秦国就把这些地方归还给了晋国:“夏,晋-大子圉为质于秦,秦归河东而妻之。”(《僖十七年传》(p 0372)(05170201))(037),不过秦国一直保有着武城。随后,秦国还攻取了梁和芮。

因此到十几年后“戊子,晋人及秦人战于令狐。”(《文七年经》(p 0554)(06070006))(054)和“冬十有二月戊午,晋人、秦人战于河曲。”(《文十二年经》(p 0586)(06120007))(057)的时候,秦国的疆域还能达到黄河西岸,大荔之戎应该也是秦的盟友,秦、晋两国的战场还在河东。在黄河以南方向,秦国甚至一直能打到原来虢国的旧地——“焦”——就是原来虢国的都城上阳。但又过了十几二十年后,晋国强大了起来,秦、晋两国的实力对比发生了翻转,大荔之戎也倒向了晋国,两国的战场就到了河西了,甚至此时晋国的疆域已经扩展到了河西,晋人还能一直打到泾河以西。

————————————————————

《成十三年经》:

夏五月,公自京师,遂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邾人、滕人伐秦。((p 0859)(08130003))(078)

《成十三年传》:

公及诸侯朝王,遂从刘康公、成肃公会晋侯伐秦。成子受脤于社,不敬。刘子曰:“吾闻之: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能者养以之福,不能者败以取祸。是故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敦笃。敬在养神,笃在守业。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今成子惰,弃其命矣,其不反乎!”((p 0860)(08130202))(078)

《成十三年经》:

秋七月,公至自伐秦。((p 0859)(08130005))(078)

我的粗译:

我们的主上成公和诸侯一起朝见了周天子,然后就跟从刘康公、成肃公会合了晋厉公一起去讨伐秦国。出征前,周天子派人在周王室的“社”那里颁赐祭祀的牲肉,成肃公(成子)接受这个赏赐时,态度不恭敬。刘康公(刘子)于是评论说:

我听说:“民”是接受了天与地之间的精华才产生出来的,这就是“命”。所以才有“动作礼义威仪”等各方面的规则,就是要确保不偏离这个“命”。能了解这一点的人会保持这个“命”,就有福气;了解不了的人只会败坏这个“命”,就有灾祸。所以“君子”就应努力遵循“礼”的规范,“小人”则应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要遵循“礼”最直接的就是要有一个恭敬的态度,要贡献“力”最直接的就是要勤勤恳恳。有恭敬的态度就能保持自己的“神”,勤勤恳恳就能守住自家的“业”。一国的大事,就是祭祀和战争,在祭献时要奉上牲肉,到出征时要接受祭祀的牲肉,这都是“神之大节”。现在成子在这个“大节”上懈怠,就是放弃了自己的“命”,他还回得来吗!

一些补充:

“民”不是指一般的老百姓,而是指统治集团的下层,进而包括统治集团全体。所以这里“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姬”姓“周”家这个族群的自豪,是“受命于天”的另一个版本。而所谓的“君子”、“小人”,都是这个统治集团的一部分。

————————————————————

《成十三年传》:

夏四月戊午,晋侯使吕相绝秦,曰:((p 0861)(08130301))(078)

我的粗译:

这年夏四月戊午,晋厉公派吕相前往秦国宣告两国绝交,吕相的说辞如下: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于此注曰:

吕相,魏锜之子魏相。魏锜亦称吕锜,故魏相亦称吕相。下文乃绝秦书,或由吕相执笔,或由吕相传递。其后秦作《诅楚文》,仿效此书。杜《注》云:“盖口宣己命”,恐不确。

如杨先生所注,“吕”和“魏”都是城邑名,也是采邑名,而且都用为吕相的“氏”名。但“吕”才是此人自己的采邑,“魏”则是此人原属家族的采邑及“氏”名,但此人及其父亲都不是“魏”家的嫡派,正常情况下,他们的后代也不能“合法”继承“魏”这个“氏”。 吕相之父魏锜得封“吕”为采邑,应该也同时成立了自己的分支家族(“氏”族),以“吕”为“氏”名。

魏锜三年后于鄢陵之战中“射(楚)共王中目”,随后即死于楚方神箭手养由基箭下,吕相此时应相当年轻。

“魏”(杨注:魏亦古国名,闵公元年晋献公灭魏者是也。据《方舆纪要》,山西省-芮城县东北七里有河北城,一名魏城,故魏国城也。魏,据《毛诗魏谱》,“其封域南枕河曲,北涉汾水”,孔《疏》亦引《汾沮洳》“彼汾一曲”及《伐檀》“寘诸(之)河之干兮”以证之,则其地当在汾水之南,黄河之北,大概当今山西-芮城县至万荣县之间。),推测位置为:东经110.69,北纬34.72(芮城永乐宫周围古魏城。有遗址,近方形城,周长4500。春秋至战国早期:晋)。

“吕”(杨注:吕甥亦称瑕甥,亦并称为瑕吕饴甥,或称阴饴甥,盖吕(今山西省-霍县西)、瑕(今临猗县附近)、阴(今霍县东南)皆其采邑,饴则其人之名;甥,盖为晋侯之外甥,故或配名以称之,如鲁-富父终甥、宋-公子谷甥,或单称之,如邓三甥之类是也。说参梁履绳补释。十五年《传》杜《注》谓盖姓瑕吕名饴甥;顾炎武《补正》谓吕为氏,皆可商。“吕甥”,《晋世家》作“吕省”,盖异文。至郘钟则为魏氏器,说详王国维《观堂集林郘钟跋》。),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1.69,北纬36.56(霍州西三里)。

以下是著名的《吕相绝秦书》的上半部分。

————————————————————

《成十三年传》:

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祸晋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无禄,献公即世。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踰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则亦既报旧德矣。郑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文公恐惧,绥静诸侯,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无禄,文公即世,穆为不吊,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殽地,奸绝我好,伐我保城,殄灭我费滑,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我襄公未忘君之旧勋,而惧社稷之陨,是以有殽之师。犹愿赦罪于穆公。穆公弗听,而即楚谋我。天诱其衷,成王殒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穆、襄即世,康、灵即位。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阙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蝥贼,以来荡摇我边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康犹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翦我羁马,我是以有河曲之战。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p 0861)(08130302))(078)

我的粗译:

当初我们的献公与你们的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zhòng)之以昏姻。天祸晋国,文公去了齐国,惠公去了秦国。很不幸,献公也去世了。这时你们的穆公不忘旧德,让我们的惠公能够主持晋国的祭祀,可你们又不能好事做到底,反而在“韩”和我们开战。后来你们又后悔了,就支持了我们的文公,这是你们穆公的功劳。后来我们的文公身穿甲胄手执武器翻山越岭克服艰难险阻亲自去讨伐东方的诸侯,还召集了虞、夏、商、周各朝的后裔去秦国朝见,也算是报答了你们穆公当初的恩德了。

郑人在贵国的边界上挑衅,我们的文公亲自率领各家诸侯以及贵国的军队包围了郑国,可这时秦国的大夫也不和我寡君打招呼,就擅自和郑国举行了盟誓,各家诸侯都很愤怒,还是我们文公害怕矛盾激化,安抚了诸侯,秦师才能平安返回。这回我们对你们西边是有大恩的。

非常不幸,我们的文公也去世了,你们穆公用心险恶,不顾我们先君刚刚去世,认为我们襄公年幼可欺,窜犯我国的殽地,遮断我们和友好国家的交往,侵犯了我国的很多据点,还攻灭了我们的费滑(杨先生注:殄音忝,灭绝。殄灭,同义词连用。秦灭滑见僖三十三年《传》。费为滑国都城,费滑即滑国。),散离我兄弟(杨先生注:郑、滑与晋同为姬姓,兄弟之国。),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我襄公未忘君之旧勋,而惧社稷之陨,是以有殽之师(秦军全军覆灭)。但是我们还是想获得你们穆公的谅解,但你们穆公弗听,却勾结楚国阴谋对付我们。

上天保佑,此时楚国的成王死了,你们穆公才没能得逞。你们穆公和我们的襄公先后去世,你们接位的是康公,我国接位的是灵公。你们康公,那是我们的公主所生,可偏偏又要阙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蝥贼(杨先生注:据《尔雅释虫》,蝥为食苗根害虫,贼为食苗节害虫,此比喻危害国家之人。),以来荡摇我边疆(杨先生注:蝥贼指公子雍,此指秦康公送公子雍于晋,实则为晋派人往迎。见文六、七年《传》。)。于是我们举行了令狐之役,打败了你们。

康公还不知悔改,又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翦我羁马,于是我们又举行了河曲之战。现在你方东道之不通,完全是因为康公拒绝我方好意造成的。

一些补充:

“费滑”(杨注:滑,姬姓,国于费,故一名费滑,见成十三年、襄十八年《传》,故城当在今河南省-偃师县之缑氏镇。僖三十三年灭于秦,旋入晋,复又属周。余详钱大昕《潜研堂文集答问》。),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2.85,北纬34.59(府店与滑城村之间,有遗址,不规则形城,500—1500╳2500。春秋至汉)。

“令狐”(杨注:令狐在今山西省-临猗县西。),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0.71,北纬35.12(令狐村)。

“河曲”(杨注:河曲,晋地,当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南,黄河自此折而东,故曰河曲。),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0.31,北纬34.63(风陵渡)。

“涑川”(杨注:据《方舆纪要》,涑水城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北,当即此涑川。),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0.5,北纬34.9(永济市东北)。

“王官”(杨注:王官,据成十三年《吕相绝秦书》“伐我涑川,俘我王官”,王官当近涑水,即《水经涑水注》所谓“涑水又西迳王官城北”者是也。当在今山西省-闻喜县西。),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1.04,北纬35.19(王范乡)。

“羁马”(杨注:羁马,晋邑,据《太平寰宇记》,当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南三十六里。),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0.3,北纬34.7(濒河,已湮)。

“戮力同心”(lù lì tóng xīn)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里。

通宝推:mezhan,履虎尾,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