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新中国初期的政治与经济问题 -- 语迟

共:💬393 🌺4437 🌵15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完全是凭想象,不仅是想象历史,也想象别人的“观点”

七大形成的中央机构不能适应建国后的局面,中央52年就在考虑八大和中央机构调整的事儿了。

借鉴苏联经验,把决策和日常执行分开,设立书记处,没那么多阴谋论。

以当时邓的资历、权力,即使他再想抓权,也是不足以造成这种局面的,那么一定有某种外力在推动这种局面的形成。结合56年、57年、59年毛对邓的几次评价,特别是毛59年关于正帅、副帅的言论,就知道恰恰是毛在推动这种局面形成,实际上也只有毛有能力推动形成这种局面。

你的那段话其实已经点出了问题的关键,毛直接指挥下的书记处架空了政治局,周向书记处汇报工作,你觉得周真的是向邓汇报吗?其实邓不过是个代理人而已。

八大本来就有搭建接班梯队的意味,在几个一方诸侯里,年龄合适、能力也行又没被高饶牵连的,还有哪几个?

让毛刘周朱陈还兼着日常决策执行的书记处,那和七大有啥区别?能适应建国后那种繁复的政务?

还架空政治局呢?政治局兼了书记处职能,还设书记处干嘛?

日常决策和执行在很多时候是很难截然分开的,作为一个负责日常执行的机构,权力越来越大,是很常见的机构演变过程。举个例子,为啥首席执行官(CEO)权力越来越大?从中国历史来看,机构演变也有这种规律。

第一,邓本人当时没那么大权力,如果很多决策是邓私自作出的,像周、陈云这样老资格的领导人完全可以反对和抵制,毛也不可能听之任之。

啥叫都热?周不热?陈不热?

彭德怀在庐山说:增产30%以上是肯定的。李先念还反对农民自留地产量不征购呢。

这当中,刘邓热得超出群侪而已!

刘在大跃进里的狂热,不用本狐在这里一一列举,太多了。

至于邓,书记处确实责任很大。啥站谷堆、1000万亩万斤田等热度不提,书记处究竟是怎样履行职责的?

比如,57年反右:

我们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是怎么造成的,是不是毛主席这套理论和政策造成的?人民内部矛盾讲得很清楚,区别毒草和香花,区别右派和左派的标准是六条,其中最重要的是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按照毛主席的理论和政策,只要不是反对党的领导,不是反对社会主义的人,即使他有严重错误,也不应当成敌我矛盾,不应划为右派。还有一个数字的控制,最早毛主席说是4千人,后来扩大到8千人,最后,毛主席说全国展开以后控制在10万人,实际上搞了55万人。教训是:毛主席作了这样的理论,作了这样的政策规定,作了数字的控制,他的思路转到另一方面去了,实际上等于放羊了,全国都整风反右派,一直搞到各个县,各个区、各个乡。到了这个时候,被划成右派的,绝大多数是给本单位、本地区的领导提了不同意见、提了批评的人。各个单位、各个地区,违背了毛主席的理论和政策,造成了严重的扩大化。这不能归于毛主席的理论和政策,相反是违背了毛主席的理论和政策造成的。这个看法是不是合乎道理、合乎实际?

这里不能不说书记处有责任。省委怎么搞、市委怎么搞、县委怎么搞?应该检查督促,应该了解情况,及时发现毛病加以纠正。第一段反右派斗争,统战部李维汉召开民主党派的座谈会、工商联的座谈会,了解民主党派、高级知识分子、资产阶级分子中间的反右派情况,及时向中央反映,提出建议。等到反右派斗争往下开展的时候,就没有像统战部那样的部门来帮助书记处干这件事了。书记处总以为有理论、有政策了,照政策办事就成了嘛!对干部的情况,对干部中存在的缺点,没有检查,没有督促,没有发现问题。

这难道就是举重若轻?

60年下半年,粮食问题暴露,中央紧急出台了“12条”:

第三节,1960年底、1961年初,九中全会上毛主席提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进一步了解农村的情况。

邓小平、彭真同志认为农村有了12条就行了,不需要作新规定了。毛主席还说不行,农村的问题还要进一步调查。他亲自带了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分别到了广东、湖南、浙江调查,搞出了人民公社工作条例60条;然后小平同志主持搞了国营工业70条;接着搞商业、手工业、国防科学、文艺等一系列条例。毛主席说,光有总路线还不够,还要有为总路线所需要的具体工作条例,具体工作路线。

工作方法问题也怪主席?

通宝推:西安笨老虎,阴霾信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