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试驾特斯拉 -- 鸿乾

共:💬298 🌺836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对于非专业人士,用“常识”去判断专业技术问题是不靠谱的

首先明确一个前提:你我都不是电动汽车领域的专业人员,试图用“常识”去判断电动汽车相关的专业问题是不靠谱的。具体来说,在生产电动汽车这个问题上,哪些问题解决起来更困难,哪些具体的技术能够构建起技术壁垒阻止竞争对手的进入从而更有资格被称为核心技术,我们其实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 —— 这您是否同意?

如果您同意这个前提的话,请您回头看一下我的发言。从头到尾,我并没有信誓旦旦地宣称特斯拉具体掌握了哪方面的核心技术,因为我也无法确定。您本帖里对我最初观点的总结:

...

b.你反驳N42,理由有两个:1.它的续航里程比其他车要强;2.它管理的电池比同类型车要多。

第 1 条是我列举的事实,第 2 条并非我的观点,请不要安在我头上。管理一万块电池这事,我在回帖中提及只是因为“北纬42度”同学原帖中专门对此表示了一下不屑而已,之后再也未曾提起。

然后您的第一个反驳:

...

我通过智能机的比方攻击第一个论据的论证逻辑:1.1续航里程与电池数量之间的因果性强于续航里程与电池管理技术之间的因果性。

您的这个反驳,恰恰属于“非专业人员试图用常识对专业技术问题做出判断”。这个反驳背后的逻辑是:“手机可以简单地通过加大电池容量来提高续航” =>“电动车可以简单地通过加大电池容量来提高续航”。抱歉,这样的逻辑恕我无法接受。专业技术领域违反直觉和常识的例子比比皆是,这种反驳在我看来完全没有说服力。

不得不说,您后面的观点大多数都可以划进这个范畴:

2.1大公共比TESLA管理了更多电池,得道推论2.2其他厂商有能力管理不低于TESLA续航历程要求的电池数量 ……

我的论点是,A.管理电池的数量比续航里程更能体现电池管理能力

恕我直言,您的这些观点,全都属于“非专业人员试图用常识对专业技术问题做出判断”,我认为是完全无法用来作为论据的 ——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说您的发言总是用“缺乏逻辑的类比”。

话说到这,如果您仍然打算说服我,有两个选择:1. 找一位电动汽车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写一篇有理有据的科普,从技术角度详细地分析证明特斯拉确实没有什么核心技术。2. 设法推翻下面这些我重复了几次的论据和逻辑:

1. 对于面向家用的电动轿车,续航距离是最重要的技术指标,这是由充电站不普及 + 电动车充电时间很长的现实情况决定的。

2. 特斯拉在续航距离上相对于所有竞争者有压倒性优势。

3. Musk 对特斯拉 7000 万美元的投资在十年内获得了几十倍的回报。

4. 北美电动车市场远未饱和,对竞争车企来说也不存在资金、法规方面的进入门槛。

5. 在这种情况下,其他企业有钱不赚,始终未曾有人推出指标接近的竞争车型进入市场。所以我认为特斯拉很可能掌握了某些核心技术是竞争者难以复制的。

最后说说礼貌。这个讨论串里,在您给我扣特斯拉粉的帽子之前,我所有的回复都是针对您的发言、您的观点,从来没有对您个人的品质做出任何评价。是您先说我“这么粉和黑没区别”,继而又调侃我的 ID,这个回复里还生造我从来没有主张过的观点 —— 按照我的认知,您这一串都是非常没礼貌的行为,您应该向我道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