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书记插队过跳蚤关 -- 迷惑不解

共:💬4 🌺4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书记插队过跳蚤关

http://news.sina.com.cn/c/2014-06-13/103030353371.shtml

......................记者:习书记,我以前读过您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我是黄土地的儿子》,您在这篇文章当中,把陕北高原称为是自己的根,根所在,那么同时还说在陕北这个地方,培养了您的一种既定的、不变的一个信念,那就是要多为老百姓,多为群众办实事。那么这么多年来,您从政的这20多年来,是不是一直在这样一个信念的支持下去开展工作?

  习近平:是这样,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过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堂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

  解说: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拉开了大幕,习近平的父亲,曾为西北人民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被打成黑帮,正上中学的习近平作为“反动学生”,被关进了学习班。为了暂避风口,习近平要求响应“上山下乡”号召,到父亲曾经战斗过的老区延安插队落户。没想到,这一请求居然很快就有了结果。1969年冬天,16岁的习近平和其他两万多名知青一起,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踏上了西去的列车。

  习近平:去延安的专列上,我记得很清楚,那是1969年的1月份,全部都哭啊,那整个专列上没有不哭的,就是我在笑,当时车底下我的亲属都说,你怎么还笑?我说我不走才得哭啊,我不走在这儿有命没命我都不知道了,我走这不是好事吗?你们哭什么呢?所以他们是破涕为笑。

  记者:你没有给自己确立一个很明确的目标?

  习近平:我去的时候确实是有点漫无目的的,到了那儿以后呢,把它作为一个栖身之地,甚至是一个逃避之地。北京文化革命搞得这么厉害,我们到这里来暂且避一避,也没有想融入到群众中去,而且一切都不太习惯适应,人家看我们也不太习惯适应。可能当时人们这个传我议论最多的一条是什么呢,就是拿面包喂狗,这个事在延川一开始也是一个误会,当时并没有说我们就那么浪费,但却是那个面包放的时间太长了,不新鲜了,那么在清理书包的时候,就剩下那么半个面包,后来我就随手拿着在门口喂了狗吃。老百姓看到了,问那什么东西,我说那是面包,他们吃都没吃过,见都没见过,那么一传十、十传百,就传的整个延川县都知道了。说知识青年谁谁谁拿面包喂狗,好像我们这些人就特别的不象话。

  再接着因为我是漫无目的去,而且也比较自由散漫,所以基本上我不太听招呼。刚去了以后,什么上班、上工干活,我是不去的,其他同学都很规矩,我是不去的。去了以后,爬到山上我累得气喘吁吁了,我不干活了,上了山我说这不跟爬北京的香山鬼见愁差不多吗?这已经很累了,我爬上来已经达到目的了,还要干活,这是刚刚开始。

  那种劳动强度使我感到震撼,就是到吃中午饭,早饭到吃中午饭,中间就可以一次休息,就是抽一袋烟,当然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如果你烟瘾上来了,可以坐在旁边抽一袋烟。甚至可以说我们抽烟就是这么学会的,老想去偷懒,干阵活说咱们抽烟,抽烟咱们就可以休息一会儿。后来是去方便一下,就可以休息一下,就找这个借口。哪能撑得住呢?那个干活就排一溜锄地,没有歇的时候。真的也不适应。再就是和群众那种情感,来了以后,老百姓要坐在我们炕上,这心里就别扭,他怎么坐炕上呢,有没有虱子啊。

  还有一种,当时叫教条主义,一屋的同学看老乡来了,聊几句,咱们还没问一个最重要的事儿呢,你是什么出身的?(老乡)说贫下中农,说好,请贫下中农抽根烟。突然问到了这人说我是富农,富农,滚蛋,一下子被轰出去了。见到有人来要饭了,滚蛋。所以老百姓就说,这些学生残乎着呢,说是待人不好。当然我们说不对呀,这就是富农啊,我们对他好了,不就是对人民群众的不好吗?很教条,没有见过实际中的事儿。

  后来老百姓就说他这个富农算什么,他这个富农是羊富农,所谓羊富农就是当时养了几十只羊,后来定为富农。说这个要饭的我们都认为是二流子,哪里嘛,家家户户都要饭,就是富正月,穷二月,半死不活三四月,这个时候粮食留给干活的,然后婆姨、女子带着孩子们出去要饭。后来我们才了解这个情况,和前面形成很大的反差,所以我待了没有半年吧,三个月以后我就回北京去了。

  延安插队:过了“五关”的历练

  解说:没有想到的是,当时北京风声正紧,他又一次作为倒流人口被管制了起来,这一关就是半年。再出来时,真正是孑然一身,举目无亲了。这时候摆在他面前的路只有一条,回延安。

  习近平:这一刻我就很认真的对待,开始那真是叫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试图着去跟他融入,接近、了解他们,而且客观上我也必须得依靠他们,因为当时我们全村的知识青年全走光了。

  记者:到后来您干陕北的农活,或者跟老百姓的关系相处上,肯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习近平:那是一个巨大的变化,所以我后来讲“过五关”。

  第一关是过跳蚤关。很有意思,我一去最受不了的就是跳蚤,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了,当时那个跳蚤,我这个皮肤很过敏,一咬就是成片的红包,最后红包就变成水泡了,水泡就烂掉,哎呀,痛不欲生啊。但是三年以后过去了,那也真是叫“牛肉马皮”了,不怕咬了。

  第二个关我说的就是饮食关。刚才讲了什么都不会吃不爱吃,五谷杂粮,那哪是五谷杂粮,是糠菜半斤粮,慢慢地我们就学会了,什么都吃了,没有还不吃嘛,最后最爱吃老百姓送来的东西,这家送一个玉米糕,那家送来一个高粱米的团子,吃得都很好,酸菜成为我最好的美味佳肴,以至于到后来,我到现在还想念那个酸菜。

  我们曾经可能都有几个月不吃肉的经历,见到了肉以后我和我那个同学,切下来就忍不住生肉都吃了,经过这么一个过程,这是饮食关。

  第三个关就是生活关。生活关就是什么也不会做,什么都要依靠别人,后来就慢慢什么都学。我们都学着捻毛线,但是织袜子我还是织不好,羊毛袜子,但是缝衣服、缝被子这些活都是自己做,所有的这一套生活上的事情都会自己料理,所以这个是受益无穷啊,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强,就是在那打下的基础。

  第四关就是劳动关。劳动,刚才讲了嘛,我刚去上了山就气喘吁吁,后来给我们评的分是六分,当时六分是什么呢?刚刚参加劳动的小女孩,十五六岁,我们当时也十五六岁,拿跟我们一样的工分,我们觉得简直是一种歧视,实际上是自己没本事。但是这一年下来我就干得没黑没白,风里雨里我们都在窑洞里铡草,牲口圈里铡草,然后一样一样地学,当然这些,一年过去了以后全掌握了,体力也上来了,后来就评成十分,十分还是里边最壮的劳动力。像我们到夏天担麦子,那也就是最多二百斤,十里山路一口气就下来了,这个是第四关。

  第五关,那我想就是思想关。开始是格格不入啊,我刚一去了以后,看到我们这个窑洞在半山上,星星点点的煤油灯,我跟我的同学说,我说你们感觉有没有像山顶洞人的感觉,那都是说得是很不像话了,但是后来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住了七年。

  对老百姓是由怕他上炕,到请他们跟我一起睡觉,我这个窑洞里有四五个小伙子陪着我,晚上不仅是他们,村里的其他人,都是陆续地吃完饭以后进了我的窑洞,来串门,来听我讲古今,因为我的故事多啊,问我这个问我那个,北京什么样子,知道还有国外,美国是怎么回事,很好奇。你们都吃些什么,在北京吃什么,什么最好吃,你们都还见过什么稀罕事,《三国》、《水浒》、《红楼梦》是怎么回事。后来我就给他们讲了,讲《三国》、《水浒》、《红楼梦》,跟大家都是成为好朋友。

担任村支书:大办沼气,使梁家河成为了陕西第一个实现沼气化村子

  解说:两年以后,在村里人的强烈要求下,公社请示县委破格批准了他的入党申请。二十岁的习近平挑起了梁家河大队支部书记的重担,他扑下身子带领社员不分昼夜打坝淤地、大办沼气,使梁家河成为了陕西省第一个实现沼气化的村子。

  记者:当时第一口沼气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习近平:首先是我做了大队支部书记以后,一直想找一点推动经济发展的切入点,有一天我翻到《人民日报》,当时头版有一条消息就是四川省很多地方实行了沼气化,我很兴奋,我觉得沼气这个东西是个好东西。

  记者:这是您第一次听到沼气这个东西?

  习近平:我第一次看到这个东西,所以我的想法就是,在梁家河要解决这个缺煤少柴的问题,要搞沼气。

  第一口池子是颇费功夫,一直看到沼气池两边的水位在涨,但是就不见气出。哎,很奇怪怎么回事,最后的原因找到了,就是那个导气管堵塞了,最后一捅开溅的我满脸喷粪啊,满脸是粪,但那个气就呼呼往上冒,我们马上就接起管子来,我们的沼气灶上就冒出一尺高的火焰来,我看那个再憋一阵儿池子要炸了。就在那个时候,我们这个沼气池是捅开了,另外的沼气池是相隔了一两天以后也建成了,但是我们还是第一。

  当时是第一个池子,全省第一池,后来就变成全省第一村,全村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户用上了沼气,那个时候我是天天到处督导,又是支部书记,又是沼气专家,帮助指导这件事儿。

  难忘:离开梁家河时与村民依依惜别

  记者:那么您到现在为止,回想起这二三十年以前的那七年的插队生活,您觉得最难忘的一件事情,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习近平:很多,最难忘的事情很多,举个例子来讲吧,我还是觉得临走的那一刻。临走的一刻这七年的酸甜苦辣,最后形成了梁家河群众对我的这种依依惜别。前一天晚上是跟我一起聚会、聚餐,陕北的聚餐就是杀一只羊,家家派代表来跟我话别。当时的习惯是送临别的纪念都是一个笔记本,一个塑料皮的笔记本,里边写上祝福的话,收了一大堆笔记本,等于每家送一本,然后第二天离开的时候,我因为睡得比较晚,早上一起来推开门呢,外面都站满了老百姓、乡亲们,但是都没有吵我,因为我在里边睡觉,(他们)静静地等,反正我那次是哭了,可能那是我到延安插队以后,最多是第二次哭,这七年之中我是第二次哭。

  第一次是我那个大姐去世,我正在那儿挖防空洞,接到信以后,那个时候哭了,哭了但是大家也没有看到,都是找一个地方去哭,这一次是当众哭了,就是当众丢脸了,但是我从来没哭过。

  解说:一九七五年习近平被推荐上了清华大学,告别了梁家河的父老乡亲,告别了人生中最难忘的那段岁月。

  记者:习书记,刚才听您讲了那么多关于插队那段生活的一些故事,我想这七年可能对您来说,是人生中永远都无法忘记的一段经历,那么在您内心来说有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地地道道的延安人?

  习近平:我确实把自己当作是一个延安人,因为这是我人生的一个启承点,这也是我人生逆境中的,是我人生中最需要各方面帮助的时候,延安人民向我伸出了无私的帮助之手。我现在所形成的很多基本观念,形成的很多的基本特点,也是在延安形成的,所以我呢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看作是延安人...........

看了这篇文章很受感动,其中书记插队过跳蚤关的故事让我很有感触哦..........

想当年读中学寄宿时,都是睡大通铺,基本上没有人挂蚊帐。晚上蚊子跳蚤之类基本上没有感觉,就算被咬了,也不过在皮肤上留下几个小红点,很少起包包。因为从小咬习惯了,如书记所说已经“牛肉马皮”了。不像我儿子,蚊子咬他一口就起个大红包,如果蚊帐里面有一只蚊子他就受不了,非要杀之而后睡。

但是,自从我参加工作以后,条件变好了,家里很少有蚊子,现在我也变娇气了,蚊子咬一口也要起个大包了,房间里有一两只蚊子,我也睡不安生了。

通宝推:躲雨的猫,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