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国务院香港白皮书中心思想,和谈李根“公无渡河”文章的问题 -- 金陵明安

共:💬147 🌺1265 🌵3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港人的心态近于买办

买办就是拿着发达国家的货到发展中国家卖,然后从利润中分一杯羹。

发达国家有技术有资金,但是对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缺乏兴趣或了解,直接派驻代表成本太高,所以愿意让出一部分利润来养着买办。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买办阶层的经济来源,决定了他们的思考方式:

1、他们的地位从根本上说来自于所在区域的落后和封闭,来自于发达国家企业对这个区域的不重视和不了解。如果所在区域发展起来,了解发达国家的人增多,或是利润增加吸引了发达国家企业更多的重视,或是生活水平提高使得有更多发达国家国民愿意居住于此,对于买办而言都是威胁。

2、对于所在区域所在行业的本地企业,他们比自己的上家更为敌视。原因很简单,对于他们所代表的企业来说,在这个不重要的市场上即使竞争中失利,也就是损失一小部分利润,但对于买办来说就是全部利润,所以买办们会更为积极的扑灭本地新兴企业。

3、对于买办来说,最理想的形态是个大哑铃,一头是发达国家,一头是庞大而落后的周边地区,自己居于关口位置。周边区域越落后,买办们越有市场,购买力虽然不足,但规模足够庞大即可弥补(所以买办们实际上非常依赖于他们经常贬低的“数量优势”,市场若不够庞大则他们的地位也就提不上来)。

理解了这一点之后就知道,香港社会整体上就是个买办,作为内地-欧美大哑铃和陆-台小哑铃之间的唯一孔道,利用经济和文化差距大发其财,其上升期从49年一直覆盖到改革开放上半段,前半段大陆完全不开放,香港地位特殊,后半段大陆虽然逐步开放,但水平尚低,另一方面市场腹地急剧扩大使香港作为中介的地位进一步上升。雷军说站在风口猪也会飞,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香港人就站在风口,港人经常夸耀自己的勤奋努力或是创意,但起决定作用的是它的地理和历史,至于他们是猪还是别的什么,只是个次要因素。

所以,当改革开放进入中期——大致上在98年之后——哑铃开始变短——内地发展起来,对外窗口渐次打开,陆台走向直航,西方对于内地的重视和了解都与日俱增的时候,大陆人追赶欧美的进程无意中拆了港人的台,他们正在经历从“亚洲经济中心”向“珠三角经济中心之一”的坠落,这个过程必然是痛苦的,买办们的焦虑和对于自己的“同胞”们的敌视也就很容易理解了,曾经满天飞舞的猪们不得不回到地面,不得不回到土里刨食的辛苦生活。以前他们不介意大陆人是猪还是狼,因为他们在天上,摆个高姿态“同情”一下是容易的,一旦降到地面上,大陆人中的狼立刻对他们形成了实质性的威胁,尤其是对其中的猪们。

所以猪们愤怒了,他们缅怀历史,希望回归英国继续做买办。这些在大陆人看来不可理喻的变化,站在历史变迁的角度就一点也不奇怪,让他们继续做梦吧。

通宝推:jent,疯牛地躺,三笑,呆头呆脑,车雨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