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林总的庐山之井冈风云之朱军长的三个故事 -- 史文恭

共:💬60 🌺491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林总的庐山之井冈风云之朱军长的三个故事

在展开林总和东哥早期情事里最重要的一段故事---红四军的七大之前,让我们把故事里最重要的男配角,朱德朱军长的三则逸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来折射故事背后深刻的具体背景。

一,朱德的扁担

这则逸事几乎是朱老总最重要的一个标识,在井冈山,由于山区产粮有限,红军的粮食需要从山下挑粮,这是一条漫长的来回一百里的山路,空手走一遍,对今天的人们来说,都是一件痛苦的任务,何况还挑着几十斤,乃至上百斤的粮食呢?但那时四十二岁的朱德身先士卒,坚持和将士一起挑粮,战士们心疼军长吃力,藏起了他挑粮的扁担,朱德却另外又做了一根扁担,还是和大家同甘共苦,并在扁担上刻上了他的名字。 ----顺便说一下,当时东哥才36岁,也是挑粮一百多里上山队伍的一员。

“朱德的扁担 ”很好地说明了朱老总在井冈山深得人心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他时刻和将士们在一起。而随着红军内部管理的民主化的推广,“深得人心”这个特质,意味这朱军长的领导基础愈发巩固了。同时,这个逸事还有一个简明但重要的推论,即此时42岁的朱德身体非常健壮。

二,王耀南差点被朱老总砍头

这则逸事不常见,但真实度很高,因为来自差点被砍头的王耀南。

1928年6月,也就是朱毛会师后不到两个月左右,王良连长奉命带着两个班和五个挑夫去吉安取回当地党组织给红四军筹措的一千多斤食盐,回来到了井冈山茅坪附近,遭遇地主民团截击,王良指挥一个班抵抗,被优势敌人包抄,于是另一个班的班长,负责运盐的王耀南命令扔掉盐去救援,但敌人越来越多,红军抵挡不住,挑夫也跑了,于是,王良连长和王耀南班长撤回了根据地。向军值班首长三十二团团长袁文才汇报情况,袁文才一听说他们丢了盐,还死伤了弟兄,就喝道:“把王连长绑了!”王耀南很讲义气,马上说:“报告团长,盐是我丢的,要罚就罚我。”袁文才又喝道:“绑了!”把二王绑起拖到了朱德军长那儿。

朱老总问明了情况,说:“王连长,你奉命取盐,丢了盐,还死伤了任,你有什么说的?---

你没有把主要任务放在第一位;

其二你没有强调命令的重要性,命令一班长(王耀南)挑盐,但没有检查他执行命令的情况;

其三你发现一班长丢了盐,你没有考虑补救措施。三令五申,为将之道,你犯了大忌,处罚你,你有什么说的?”

王良说:“没有。”

朱老总判决:“打王连长三十大板。”---警卫冲上来把王良摁到在地,扒去裤子,用竹板打了起来,执行完毕,朱德回头冲王耀南喝道:

“一班长,你为什么不执行命令?!”

”我看到三班受到敌人的威胁,就去支援。“

”你去三班,有没有命令?“

“没有。”

“没有命令,为什么擅自行动?”--“不执行命令该当何罪?”

在场的王佐等应道:“当斩!”

朱老总喝道:“把王耀南就地正法!”

警卫冲上来,把王耀南往外拖。

眼看后来的解放军工兵王就要成烈士了,王良不顾三十大板的伤痛,跪下给朱德求情,三班长和朱老总的警卫员(开国中将)萧新槐也给跪下求情,说“一班长是为了掩护三班才丢了盐。”---这时候,袁文才说了一句重要的话:“军长,王耀南是毛委员的人,杀王耀南是不是给毛委员说一声。”---朱军长卖了面子,说:“有请毛委员。”---萧新槐马上地上爬起,跑步去请东哥了。

---这里说明一下,食盐在当时的井冈山是及其重要的战略物资,山区本身不产盐,而盐对维持红军将士的体力和战斗力又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朱老总这次的执行军法,完全是必要的。

但危机时刻,要被正法的王耀南想到之前可以将土盐炼成食盐的法子,禀告了朱军长,恰好毛委员也来了,给了他必要的工具实验一番,获得了成功,于是解决了井冈山红军吃盐的问题,王耀南也逃过了一劫。

这个故事,俺特地抄了很多细节,是要勾勒出上井冈山不久的朱军长的军威和行事的条理,--如上所见,确实是名将风范。

三,朱军长的新婚

围剿之下,朱毛红军井冈山下山后,被追兵追的相当悽惨,在1929年的2月2日,敌军攻进了红四军军部,东哥,朱老总,陈老总都仓促突围,而朱老总的夫人伍若兰不幸被俘,惨遭杀害,2月12日斩首后挂着赣州城头。

2月11日,终于大柏地一战,红四军设伏歼灭追兵两个团,扭转了局面,3月14日,打下汀州,缴获大量物资,大体安定了。然后。。丧偶一个月后,朱军长就到红四军的妇女组,和她们谈话了,再然后,。。。妇女组长曾志就找年仅17岁的康桂秀谈话了,问她对朱军长的看法如何,再过了几天,四十三岁的朱军长就单刀直入,向前童养媳康桂秀求婚了,年轻的康桂秀犹豫了半天,还是含羞答应了。再后来,几天后,他们俩就把事儿办了。

这事儿,在后来改名为康克清的朱帅夫人的回忆录里,就是这么叙述的,而在媒人曾志的回忆录里,她压根就没提自己给朱老总和康大姐做煤的事儿,因为那时,曾志,伍若兰,康桂秀都是编在红四军的妇女组里的,曾志是组长。在曾志的书里,她记述了伍若兰悲壮的牺牲,然后加了一句,从此朱老总独爱兰花,“据说是为了纪念伍若兰同志”。

但这话要是和朱老总一个多月后就又新婚的事实连在一起,恐怕就不那么协调了。

而这一点,当事人并非没有感觉,在康克清的回忆录里,她说到,在婚宴上,原来和她一起的妇女组小伙伴们都没去,问原因是“怪不好意思的”,其实,仔细想想就能猜到,妇女组的伍若兰牺牲了不到一个多月,妇女组的康桂秀就和朱军长结婚了,同是妇女组的同事们,会怎么想呢?

因此,康克清的回忆录特地用了一番笔墨隐讳地解释,这是”战争环境下军人婚姻的特点吧“ (原话是:我同朱老总在结婚前,没有谈情说爱,我们相互间的真正了解、相互体贴和爱情是在结婚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当然,对于此时17岁的康克清,后来的读者对于她在这个快速的婚事里所扮演的角色是同情而理解的,但对于朱老总来说,恐怕,会另有一番感触吧。

而写这个故事,并非因为八卦,特地把朱老总在一个月后又做新郎的故事写在这里,是为了说明,在东哥,朱老总,林总走向他们命运的一个重要节点---红四军的七大前,---此时的朱老总并非如印象中的温和,忠厚,可以冒充伙夫的总司令,而是一个极富活力的朱军长,理解了这一点,就理解了红四军七大这个著名事件里,官方论述中很多语焉不详的记录,也就理解了东哥在这个事件中所遭受的困难,并进而让我们理解了,在这个时刻,林总对东哥的支持意味着什么。

通宝推:红军迷,醉寺,桥上,常识主义者,为中华之崛起,被明月兮佩宝璐,胡一刀,普鲁托,老顽童,韩信点兵,文化体制,烧锅炉滴,钻石象,京华烟云AMIP,foureyes,流浪汉,河蟹,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