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式神仙打架-天马行空评《封神演义》 -- 天马行空

共:💬159 🌺1515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20)一出按剧本演出的惊险闹剧

在这个世界上混,很多时候知道知道自己是在演戏,也必须照本宣科,按部就班把自己的戏份演足,不能有丝毫松懈,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比如说唐僧到西天去取经,明明是如来为唐僧度身订造的镀金工程,尽管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可是,话不能说得太白的,如果唐僧见到妖怪的时候,直截了当地说:“我的后台是如来,我是如来内定要提拔的对象,你们跟我过不去就是跟如来过不去”。估计就算妖精放过唐僧,到了西天之后,如来也不会给好果他吃。 因此,就算是演戏,也要全部演足的,不能轻易露出马脚来,让大家面子都过不去。

在《封神演义》中,演戏演得最明显的就是周文王姬昌被囚。姬昌是昆仑山在凡间的代理人,他通过先天八卦,随时可以获所谓的天意(其实就是昆仑山的内参)。在他奉命到朝歌之前,成功潜伏进王宫妲己已经把朝政搞得乱七八糟。纣王担心天下不稳,在闻仲的建议下,准备骗四大诸侯进朝歌,把他们除掉。

很久很久以前,本人曾经看过一出现在已经忘记名字的戏剧,是关于周文王姬昌的故事的。姬昌被囚之后,有个小丑前来插科打诨,问:“你怎么会被囚的?你既然精通先天八卦,不会出发前给自己占一卦的呢?”观众(包括区区在下)听了,都哄堂大笑。

那出戏的编剧,显然没有正儿八经地看过《封神演义》。像姬昌这样的老狐狸,出发之前怎么可能不给自己占上一卦,卜一卜凶吉呢?他出发之前,安排好手下之后,就这样交待他的儿子伯邑考:“昨日天使宣诏,我起一易课,此去多凶少吉,纵不致损身,该有七年之难。你在西岐,须是守法,不可改变国政,一循旧章,弟兄和睦,若臣相安。毋得任意见之私,便一身之好。凡有作为,惟老成是谋。西岐之民,无妻者,给与金银而娶;贫而愆期未嫁者,给与金银而嫁;孤寒无依者,当月给口粮,毋使欠缺。待孤七载之後,灾满自然荣归,你切不可差人来接我,此是嘱咐至言,不可有忘!”

既然姬昌已经占卜过,这次到朝歌去绝对没有好果给他吃,那么他为什么还义无反顾地出发呢?原因在于这凶多吉少的七年之难是所谓的天意,说白一点,这就是组织上对他们的考验。就像唐僧去取经,西行固然有无数的艰难险阻,但如果他不通过这九九八十一难的考核,就永远成不了旃檀功德佛。因此,姬昌才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当他的儿子伯邑考劝他不要去朝歌的时候,他说:“君子见难,岂不知回避,但天数已定,断不可逃,徙自多事。”姬昌的母亲太姜,一个饱经风霜的老太婆,也是精通先天八卦的,知道“老天爷”现在正在对姬昌进行考核,全力支持他赴朝歌。

果然,姬昌到朝歌之后,等待他的是一场灾难。纣王杀了姜皇后之后,要把姜皇后之父姜桓楚也杀掉。姜桓楚、鄂崇禹、姬昌、崇侯虎同属四大诸侯,他们三个当然不能对姜桓楚被杀袖手旁观。在嫉恶如仇的鄂崇禹的带领下,姬昌、崇侯虎替姜桓楚向纣王求情,由于行为过激,结果,姜桓楚、鄂崇禹一同被杀,姬昌、崇侯虎却在群臣求情下躲过一劫,责令他们归领地。

费仲却对纣王说:“姬昌外若忠诚,内怀奸诈;以利口而惑众臣,面是心非,终非良善。恐放姬昌归国,反东鲁姜文焕、南都鄂顺,兴兵扰乱天下;军有持戈之苦,将有披甲之艰,百姓惊慌,都城扰攘,诚所谓纵虎归山,放龙入海,必生後悔。”在《封神演义》中,费仲是个百分之百的奸臣。此人从娘胎出来,就从来没做过好事。但我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奸臣是很有眼光很有本事的。姬昌利用先天八卦获取的小道消息,以“天意”的代言人出现,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对他不防不行。

得到纣王许可之后,趁众大臣给姬昌饯行之际,费仲前来探他的虚实。费仲又不是今天才做奸臣的,姬昌跟他同朝为官,不可能对他一无所知。不过费仲既然去给他送行,姬昌也只能以礼相待,跟这些送行者一起海吃海喝。

按照中国人饭局的习惯,要不然就是从个人小事说到国家大事,要么就从国家大事说到个人小事,总之会提及国家的前途命运与个人的前途命运。姬昌是天意的代言人,当然知道商朝就要灭亡,纣王就要完蛋。但是,如果他把这话如实告诉费仲,等待他的必然是牢狱之灾。那么,如果费仲问起,姬昌选择说还是不说呢?

在回答这个严肃的问题之前,先轻松一下,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某不法商人,靠卖迷春药起家。他吹嘘他的迷春药极其灵验,只要偷偷地洒在女人的身上,女人便会与之交合。尽管这不法商人牛皮都吹破了,很多登徒子还是宁信其有,要买些迷春药回去试试。因此,这不法商人生意极好。某日,不法商人外出,其妻在家,有个浪子前来买迷春药。其妻把迷春药卖给浪子后,此人趁商人妻不注意,把迷春药洒在她身上,然后要与她交合,她极度配合。商人后来知道此事,责怪其妻。其妻说:我不如此,岂不是显得你的药无效?

姬昌现在也如此,在众诸侯中,他享有如此威望,很大程度由于他精通先天神数,是“天意”的代言人,料事如神。费仲问起国事家事,如果他不把“天意”如实说出来,老天爷今后怎么惩罚他姑且不提,首先就把自己的金招牌给砸了。可是他如果如实说,等待他的将是大刑侍候。

姬昌和包括费仲在内的众大臣一起吃吃喝喝,不一会儿就喝得酩酊大醉。姬昌是个细心人,出门之前都不忘记给自己占一卦,现在明知道费仲来者不善,怎么还喝醉呢?难道他装醉?个人认为,他不是装醉,而是真的喝醉的。正是因为费仲即将问的问题让他不知道如何回答,结果一个劲地喝闷酒,把自己给灌醉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费仲果然问起国事家事来。他首先问国事,姬昌根据八卦得来的消息,一一说出来:“国家气数黯然,只此一传而绝,不能善其终。今天子所为如此,是速其败也。臣子安忍言之哉?”费仲再问殷商什么时候国灭,姬昌也如实回答。

问完国事之后问家事,费仲、尤俊向姬昌了解他们两人的前途命运,姬昌也不设防,说他们“将来不知何故,被雪水身,冻在冰内而绝。”两人听了当然十分不爽,但现在已经抓到了姬昌的把柄,就装出一副豁达的样子来,说生死由命。最后,他们还向猫戏老鼠一样,饶有兴趣地问姬昌本人的命运。姬昌也告知他们,“不才还讨得个寿终正寝”。

费仲、尤俊回去之后,把姬昌的话告诉纣王。不用说,纣王气炸了:你姬昌说我将来不得好死?我首先砍掉你,让你现在就不得好死。纣王马上下令捉拿姬昌,推出午门问斩。

然而杀姬昌不是纣王想象中那么简单,盖因姬昌是有个水平的神棍,平时料事如神,说出来的预言百分之百准确,因此在众大臣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大家为他求情。结果,纣王不得不再让作一次近日的预言,如果预言准确,就免他一死,否则两罪并罚。

和那些骗吃骗喝的神棍不同,姬昌作为昆仑山阐教的代理人,确实是有些真本事的,他预言明天太庙会着火。纣王听了,让下人小心看守太庙,千万不要让它着火。眼看姬昌的预言不准,突然半空中霹雳一声,山河振动,太庙就无缘无故起火(谁放的火?可疑)。

姬昌预言准确并不能让他免除牢狱之灾。如果他预言没半点准头,也许大家只是把他当作笑话来看,但他偏偏料事如神,其影响力不言而喻,假如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图谋不轨,后果不堪设想。正因为如此,三国时期的于吉成功地求雨之后,孙策反而非杀他不可。纣王虽然政治觉悟没有这么敏感,但也隐隐约约觉得有些不妥,在费仲、尤俊的怂恿下,姬昌死罪可恕,活罪难免。

姬昌被囚,一囚就是好几年。在这期间,阐教已经让主要打手哪咤完成了从普通打手到战斗机器的改造,阐教到人间的特派员姜子牙也到了西岐。幕后人员布好了所有的局,按理说就要把姬昌这个前台代理人放出来表演了。然而,傀儡不是那么好当的。

话说民国时期有个军阀,他驾驭部下的方法颇与众不同,对他特别赏识的部下,喜欢又打又骂。哪个部下被打骂,同僚们往往前去恭喜,因为基本上意味着此人要升迁了,有“骂他妈的赏连长,打三十军棍赏排长”的说法。

阐教对姬昌的做法,其实未尝不是又打又骂,可以让你统治江山,但在此之前却要折磨你一下,让你明白我捧得起你,也踩得扁你。要命的是,阐教(天意?)对姬昌的折腾,不是让姬昌坐坐牢就到此为止,还想拿姬昌的儿子伯邑考开刀,借纣王之手把伯邑考干掉。

对于阐教(天意?)这样的安排,姬昌也是知道的,因此,他在离开西岐到朝歌之前,就一在叮嘱伯邑考,万万不可去接他。(TMD,如果伯邑考去朝歌死于纣王之手是天意,那么姬昌叫他的儿子不要去朝歌岂不是违背天意?)

姬昌虽然明确告诉伯邑考千万不要去朝歌接他,但却没有说说明原因。伯邑考是个孝子,眼看七年之期就要到了,纣王没有丝毫想放掉姬昌的意思,就等不住了,准备去朝歌活动活动。西岐的臣子劝阻不得,只好由他。果然,伯邑考在朝歌得罪了妲己,结果她唆使纣王杀了伯邑考,并且把伯邑考做成肉饼送给姬昌吃。

其时姬昌虽然在大牢中,但是通过先天八卦,他可以获取“天意”,伯邑考来朝歌以及被害的消息他都第一时间得到。他占了一卦,得知自己的儿子已经被作成肉饼之后,黯然泪下,说:“我儿不听父言,遭此碎身之祸!今日如不食子肉,难逃杀身之殃;如食子肉,其心何忍?使我心如刀绞,不敢悲啼,如此机,我身亦自难保。”尽管内心悲痛,姬昌只得含悲泣泪,不敢出声。

伯邑考被害的直接原因是妲己因爱成仇,唆使纣王杀掉他,真正原因则是阐教在捧起姬昌之前,决定给点颜色他看,让他识做点。对其中内幕,姬昌也是知情的,只是他没有把这些事情说清楚,导致伯邑考最后还是遭受毒手。如果当初姬昌把话说清楚一点,讲明白一点,直截了当地告诉伯邑考:“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千万不要去朝歌。如果你去朝歌,一定会被整死,不是被敌人整死,而是被支持我们的阐教整死。”估计伯邑考听了这话,也不会轻易去朝歌冒险了。可是,尽管姬昌知道“天意”,他可以把这些内幕告诉自己的儿子吗?不能!天机不可泄漏,如果他胆敢散布这些绝对机密的消息,阐教对他的惩罚就不是让伯邑考不得好死这么简单。所以说,阐教的傀儡不是那么好当的。

为了蒙骗纣王,表明自己只是浑浑噩噩的凡夫俗子,不是手眼通天的神棍,并无异心,姬昌在纣王送来所谓的鹿饼,实际上是用伯邑考的肉做成的饼,也毫不犹豫地吃下去。纣王看到姬昌似乎糊里糊涂,根本上不像善演先天之数,吉凶有准,祸福无差,处心积累造反的阴谋家,就认为他不足为患了。

西岐上下见到姬昌被囚、伯邑考被杀,群龙无首,决定出钱打点,营救姬昌出狱。费仲、尤俊这两个奸臣,在收到西岐送来的巨额贿赂之后,就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说路远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并没发现姬昌有异心。纣王除了喜欢和妲己厮混之外,对其他事情并无主见,于是他不但放过姬昌,还让姬昌加官进爵,让他游街三日,以示皇恩浩荡。

成亲王黄飞虎虽然说是皇亲国戚,但眼看国将不国,早已经不和纣王同心,就送姬昌一个免费人情,劝他早日离开朝歌这是非之地,回到西岐他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方能确保安全。姬昌知道虽然根据“天意”,他命不该绝,但也明白留在朝歌可能夜长梦多,无奈从朝歌回到西岐,中途要经过五关,没有通行证是过不了的。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黄飞虎把自己的军用通行证铜符令箭交给姬昌,让他乔装打扮,逃离朝歌。

费仲、尤混两个奸臣获悉姬昌淘跑之后,马上报告纣王。他们刚刚为姬昌说好话,现在姬昌就逃跑,纣王当然对这两个奸臣有看法。不过这两个奸臣很有推卸责任的经验,说:“自古人心难测,面从背违;知外而不知内,如内而不知心,正所谓:『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姬昌此去不远,陛下传旨,命殷破败、雷开点叁千飞骑,赶去拿来,以正逃官之法。”轻描淡写几句,就把自己的关系撇清,并且转移了目标。

再说姬昌,他虽然从黄飞虎那里拿到了铜符令箭,然而他毕竟身上没有长翅膀,就靠两条腿,怎么跑得过追兵的四条腿?结果,他刚刚过了黄河,追兵就赶上来了。姬昌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眼看就束手就擒了。

按照“天意”,姬昌命不该绝的,但是没想到纣王派出的追兵这么快,姬昌虽然会掐会算,也没有算到这一节。这些追兵见到姬昌,没理由不把他抓回去的啊。这时候,一直在寻找机会的中间派云中子出手了。云中子命令他的徒弟,具有姬昌义子身份的雷震子出马:“你救父送出五关,不许你同父往西岐,亦不许你伤纣王军将,功完速回终南,再传你道术。”

雷震子赶到现场,一棍就把一个山头打下了半边,吓跑了追兵。姬昌身上有铜符令箭,现在退了追兵,本来他可以从容出五关的,但是雷震子怕这样逗留夜长梦多,要背着他飞出五关。姬昌也知道事态危急,就不管这样做符合不符合天意了,就这样让雷震子背着他飞出五关。

回到西岐之后,姬昌想起朝歌之辱,吃子之痛,大叫“痛杀我也”,晕倒于地。经众人酒醒之后,他一连吐出三块肉来,化作兔子,一溜烟跑了。姬昌当初吃子,现在吐子,实在是人生惨剧。更令人发指的是,姬昌是知道内幕的,本来可以让儿子脱离毒手,但是迫于“天机不可泄漏”,不敢违背保密条款,就只能坐看惨剧发生了。

姬昌在西岐继续他的造反大业,和原始天尊的特派员姜子牙很快就搭上了线。在老神棍姜子牙的唆使下,姬昌起兵攻打对纣王言听计从、忠心耿耿的崇侯虎。没想到崇侯虎还是有点本事的,老神棍姜子牙一时半刻没法攻下崇城,他想出了一个迂回的方法,写信给崇侯虎的弟弟崇黑虎。和姬昌一样(但可能没有姬昌精通),崇黑虎同样知道“天意”,他明白把殷商灭掉,是阐教下达的死任务,成功的几率是在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以上,谁阻挠这事情,则神挡灭神,佛挡灭佛。在“天意”和兄弟之情、手足之义中,崇黑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和西岐大军里应外合,擒拿了崇侯虎,最后导致崇侯虎父子被杀。

崇黑虎所谓的大义灭亲,让姬昌感到不快甚至是恐惧。崇黑虎把崇侯虎押送给姬昌时,姬昌就暗想:“是你一胞兄弟,反陷家庭,亦是不义。” 为了所谓的天意,姬昌不得不坐视儿子惨死,为了所谓的天意,崇黑虎不得不手足相残,对兄长下手。只要卷进这事情,无论哪一方,都要不死也脱一层皮。

正是知道内幕,知道斗争的残忍,姬昌在崇黑虎被杀之后,感到深深的恐惧,积忧成疾,很快就不治,安排后事完毕,很快就去世了。

姬昌虽然通过先天之数,得知自己可以“寿终正寝”,但一定没想到他是这样郁闷致死的。不过他这样死掉可以说是死得好,死得及时。他毕生投身造反事业,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阐教的特派员姜子牙已经到位,接手他的造反事业。姜子牙也是知道内幕消息的,这些绝密消息,第一时间有一个人知道就行了,如果两个人知道,尤其是像姬昌这样还有些人性的人知道,会闹出乱子来的。

至此,姬昌的故事已经全部落幕,他的儿子姬发(周武王)继承他的爵位,继承他未完成的造反事业,后来一举灭了殷商,建立了强大的周朝。姬昌以自己被囚七年、儿子被杀戮、被逼吃子、最后郁闷致死,换来子孙后代的数百年江山。这生意是赚了还是亏了不好说,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充当阐教的马前卒,做它的牵线木偶真的不容易。

通宝推:迷途笨狼,渔儿漂漂,不远攸高,履虎尾,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