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左传》中的成语16 -- 桥上

共:💬22 🌺7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左传》中的成语16

子干归,韩宣子问于叔向曰:“子干其济乎?”对曰:“难。”宣子曰:“同恶相求,如市贾焉,何难?”对曰:“无与同好,谁与同恶?取国有五难:有宠而无人,一也;有人而无主,二也;有主而无谋,三也;有谋而无民,四也。有民而无德,五也。子干在晋,十三年矣。晋、楚之从,不闻达者,可谓无人。族尽亲叛,可谓无主。无衅而动,可谓无谋。为羁终世,可谓无民。亡无爱征,可谓无德。王虐而不忌,楚君子干,涉五难以弑旧君,谁能济之?有楚国者,其弃疾乎!君陈、蔡,城外属焉。苛慝不作,盗贼伏隐,私欲不违,民无怨心。先神命之,国民信之。芈姓有乱,必季实立,楚之常也。获神,一也;有民,二也;令德,三也;宠贵,四也;居常,五也。有五利以去五难,谁能害之?子干之官,则右尹也;数其贵宠,则庶子也;以神所命,则又远之。其贵亡矣,其宠弃矣。民无怀焉,国无与焉,将何以立?”宣子曰:“齐桓、晋文不亦是乎?”对曰:“齐桓,卫姬之子也,有宠于僖;有鲍叔牙、宾须无、隰朋以为辅佐;有莒、卫以为外主;有国、高以为内主;从善如流,下善齊肃;不藏贿,不从欲,施舍不倦,求善不厌。是以有国,不亦宜乎?我先君文公,狐季姬之子也,有宠于献;好学而不贰,生十七年,有士五人。有先大夫子馀、子犯以为腹心,有魏犨、贾佗以为股肱,有齐、宋、秦、楚以为外主,有栾、郤、狐、先以为内主,亡十九年,守志弥笃。惠、怀弃民,民从而与之。献无异亲,民无异望。天方相晋,将何以代文?此二君者,异于子干。共有宠子,国有奥主。无施于民,无援于外;去晋而不送,归楚而不逆,何以冀国?”(《昭十三年传》(p 1350)(10130210))(108、114)

这里有两个成语,一个是“同恶相求”(tóng wù xiāng qiú),还有一个是“从善如流”(cóng shàn rú liú)。

————————————————————

“同恶相求”杨伯峻先生有注:

服虔谓“国人共恶灵王者如市贾之人求利也”,则同恶泛指恶灵王之人。顾炎武《补正》引傅逊曰:“同恶谓同谋造乱之人,如薳居、蔓成然之属。”此又一说。杜《注》谓“弃疾亲恃子干,共同好恶”。然召子干者非弃疾,其说更不足信。召子干者乃蔡之观从,从求子干、子皙以复蔡。同恶固泛指恶灵王者,亦包括子干。(诸说皆不合《传》意,仍以服虔说较近。)。

在《昭二十五年传》还有:“众怒不可蓄也,蓄而弗治,将蕰。蕰蓄,民将生心。生心,同求将合。君必悔之!”((p 1463)(10250605))(116)。此“同求将合”之“同求”正“同恶相求”之“同恶”也。

另外,在《成二年传》中有“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五伯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p 0796)(08020308))(069),在《成六年传》中有“圣人与众同欲,是以济事,子盍从众?”((p 0830)(08061102))(074),在《襄二十年传》中有“书曰“蔡杀其大夫公子燮”,言不与民同欲也;“陈侯之弟黄出奔楚”,言非其罪也。”((p 1053)(09200403))(109),在《昭二十五年传》中有“求逞于人,不可;与人同欲,尽济。”((p 1248)(10040103))(108、111),这些所谓“同欲”,与“同恶”也有接近之处。

总之,这是当时“君子”经常会遇到的一类问题,就是要办成一件事所需要的“人心”方面的条件,所以《左传》中多次提及。

不但如此,其他典籍中还有: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记述的孔子之言:“道不同不相为谋。 ”。

《齊語》1中管子有言:“人與人相疇,家與家相疇,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戰聲相聞,足以不乖;晝戰目相見,足以相識。其歡欣足以相死。居同樂,行同和,死同哀。是故守則同固,戰則同強。”。

孙子亦有言:“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译注》(p 023)李零(030500)《谋攻第三》)。“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孙子译注》(p 002)李零(010200)《(始)计第一》)。

后人说《易》则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以上都是古人对类似情景的总结。

————————————————————

至于“从善如流”,其下还有互相联系的“下善齊肃”一句,杨伯峻先生在此亦有注云:

古有上善、下善。《老子》:“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此“下善”似指一般行动。齊、肃并有疾速之义,故《传》以齊肃连文。《国语楚语下》曰,“敬不可久,民力不堪,故齊肃以承之”,韦《注》云:“肃,疾也。”王引之云“齊亦当为疾”,是也。《礼记玉藻》云:“君子之容舒迟,见所尊者齊遫。”齊肃、齊遫义并同。说详杨树达先生《读》。

如此,则有“流”才有“下”,水流就下而飞流直下。下可以是方位词也可以是动词,在我的理解,“下善齊肃”之“下”是动词。

联系起来,大体上“从善如流,下善齊肃”意谓:向善就像水流就下一样自然而然,因此向善的动作自然而然的就会十分迅速。

自然而然地向善,自然而然地迅速行动。这叔向对齐桓公的评价可够高的。

另外,在《成八年传》中也提到“从善如流”:

楚师之还也,晋侵沈,获沈子-揖初,从知、范、韩也。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诗》曰:‘恺悌君子,遐不作人?’求善也夫!作人,斯有功绩矣。”((p 0838)(08080202))(074)

还有《成六年传》:

于是军帅之欲战者众。或谓栾武子曰:“圣人与众同欲,是以济事,子盍从众?子为大政,将酌于民者也。子之佐十一人,其不欲战者,三人而已。欲战者可谓众矣。《商书》曰,‘三人占,从二人’,众故也。”武子曰:“善钧从众。夫善,众之主也。三卿为主,可谓众矣。从之,不亦可乎?”((p 0830)(08061102))(074)

这里的“善钧从众。夫善,众之主也”也是“从善如流”的另一个方面。

上面这两段《左传》说的是同一件事:晋国的十二位军帅——卿之中除中军元帅栾武子之外有八人“欲战”,只有三人“不欲战”,但由于“从善如流”——向善就像水流就下一样自然而然,所以栾武子之决定不开战就“宜哉”了,甚至不从八人而从三人也可以算是“从众”了。

————————————————————

下面是《春秋经》和《左传》中的相关段落及我的粗略翻译和一些补充说明:

通宝推:老老狐狸,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