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随想录(一) -- ccceee

共:💬1 🌺1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随想录(一)

1.历史虽然厚重,却可以解析。一些现实的问题,往往能在故纸堆中找到答案。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其实,以史为鉴,社会发展的得失兴替正反,都能从中汲取教训。

2.正如上世纪美国如日中天,人们为其发展内核归纳出了“华盛顿共识”一样,人们也为中国的迅速崛起找出了个“北京共识”。这个“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的”“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无人愿意给它下个准确的定义,其实如同“华盛顿共识”的核心是自由主义,“北京共识”也没超脱历史,因为有心人不难在过去德国苏联和日本后来居上的经验中找到相似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影子。

3.凯恩斯的新经济理论有否受到苏联国家资本主义的影响和刺激,现在看来是心照不宣的——不仅因为他有一位俄罗斯籍的舞蹈家妻子,还在于西方世界周期性经济危机的萧条堕落中,苏联式国家资本主义一枝独秀所表现出来的高效和隔离显然任何一个经济学者都无法视而不见。

4.列宁是个现实主义者,而不仅仅是个理想主义者,要在马克思“无产阶级要解放自己,必先解放全人类”的断言下先取得一国革命的胜利和发展,在俄国半农奴半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巨大现实差距下,采取国家资本主义作为过渡形式显然是合乎实际情况的,国家资本主义是把双刃剑,本身只是个工具,关键掌握在谁的手上,在无产阶级人民民主之下,它就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效方式,而当它被官僚权贵控制之后,则前苏联的结局就是殷鉴。

5.凯恩斯的”宏观调控,国家干预”,邓小平的“计划经济也有市场,市场经济也有计划”,都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形式,只是深浅轻重的差别。

6.国家资本主义不是万能药。罗斯福新政的对象是自由资本主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对象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相对于他们的改革或革命对象,国家资本主义是更有效更为先进的生产关系。但当福利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受资本主义本质规律的限制,必然会出现滞胀。发展到滞胀阶段,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也就捉襟见肘了。当凯恩斯主义光环渐退,里根和撒切尔果断的回归了自由资本主义,而希特勒受困于容克垄断资本和美国垄断资本,无法彻底转向社会主义,结果选择了帝国主义,选择了战争。

6.郑永年在《毛泽东与当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兴起》一文中提及,如果抛开中国的意识形态表象不说,中国比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实际上更具资本主义性质。“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任何一个欧洲国家的社会福利都远远好于中国,亚洲经济体的社会福利也远远好于中国,甚至连那些经济发展水平没有中国高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的福利也好于中国。

在社会层面,西方公民社会在有效抵制着社会关系的货币化和市场化;在发展中国家,无论是传统力量还是新生的市民社会,也在抵制着社会关系的货币化和市场化。但中国的所有社会关系,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被货币化,并且没有受到任何强大的阻力。”

历史上只有完全的自由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才会如此赤裸的将人性货币化或奴隶化。希特勒的号称社会主义的国家资本主义,苏联前期的国家资本主义,都有偏向社会主义的特性,至少看上去都能照顾到大多数人。

郑的这个论断虽然揭穿了中国的现状,但他拿来与中国比较的对象无疑都是社会主义浪潮影响过后的世界,多多少少已经福利化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福利化或曰社会主义化是提升一个社会道德和法治(用儒家语言表达即教化)的基础。

7.法治若无民主基础,最终仍会走向人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