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左传》人物事略01:赵衰——冬日之日 -- 桥上

共:💬89 🌺38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人物事略01附:晋献骊姬2/5

《庄二十八年传》:

晋献公娶于贾,无子。烝于齐姜,生秦穆夫人及大子申生。又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晋伐骊戎,骊戎男女以骊姬,归,生奚齐,其娣生卓子。骊姬嬖,欲立其子,赂外嬖梁五与东关嬖五,使言于公曰:“曲沃,君之宗也;蒲与二屈,君之疆也;不可以无主。宗邑无主,则民不威;疆埸无主,则启戎心;戎之生心,民慢其政,国之患也。若使大子主曲沃,而重耳、夷吾主蒲与屈,则可以威民而惧戎,且旌君伐。”使俱曰:“狄之广莫,于晋为都。晋之启土,不亦宜乎!”晋侯说之。夏,使大子居曲沃,重耳居蒲城,夷吾居屈。群公子皆鄙。唯二姬之子在绛。二五卒与骊姬谮群公子而立奚齐,晋人谓之二五耦。((p 0238)(03280201))(036)

我的粗译:

晋献公的夫人来自贾国,但这位夫人没儿子。晋献公和其父(晋武公)的妾齐姜私通,生下了秦穆夫人和大子申生。晋献公又从戎人那里娶来了两位女子(据下面所给两位的名号,这两位还不同“姓”),其中的大戎狐姬(姬“姓”)生下了重耳,小戎子(子“姓”)生下了夷吾。

晋国讨伐骊戎,骊戎男(骊戎的首领,属于姬“姓”,同时是周室的“男”,因此说不定是周室派去当首领的)就把骊姬(也是姬“姓”)献给了晋献公。后来生下了奚齐,她妹妹也生下了卓子。

骊姬得宠,就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大子,她贿赂了晋献公的宠臣梁五和东关嬖五,让他们对晋献公建议说:“曲沃,是主上的老家,有主上的祖庙,‘蒲’和那两个‘屈’,是主上的边界。都不能没人坐镇。老家和祖庙没人坐镇,则‘民’就不会敬畏主上。边界上没人坐镇,那些戎人就会觉得有空子可钻。戎人想要钻空子,‘民’又不肯好好听从命令,我们这个‘国’就危险了。要是让大子坐镇曲沃,再派重耳和夷吾分别坐镇蒲和屈,就能提高我们在‘民’那里的威信,同时也威慑了戎人,而且还彰显了主上的功业。”

骊姬又让那两个人一块在晋献公的耳边反复鼓噪说:“狄之广莫,于晋为都。晋之启土,不亦宜乎!(狄人那里的土地多得很,我们都可以在那里建立我们的城邑,我们晋国向那个方向开疆拓土,正是好时机!)”晋侯(晋献公)高兴了,到这年(我们庄公二十八年)夏天,让大子出居曲沃,派重耳和夷吾分别出居蒲城和屈。把群公子都分发到都城以外(除大子、重耳、夷吾、奚齐和卓子之外还有四位,这四位大概因年幼而且舅家不强,早死),只有骊姬和她妹妹的儿子留在了“绛”。

那两个“五”就和骊姬互相配合,一起说群公子的坏话,鼓动要立奚齐为大子,晋人管那两个家伙叫“二五耦”。

一些补充:

晋人已经把今山西西南部的各家诸侯全都消灭了,于是开始向东、向北扩张,对付狄人和戎人。而那些狄人或戎人,由于是游牧族,所以大多不立都邑,正给了晋人代表的农耕族扩张蚕食的机会。

杨伯峻先生注“烝于齐姜”曰:

杜《注》云:“齐姜,武公妾。”然《晋世家》云:“太子申生,其母齐桓公女也,曰齐姜,早死。”似不以为武公妾。然《传》云“烝”,上淫曰烝,杜《注》盖本此。齐桓立于鲁庄九年,晋武死于鲁庄十七年,似不及娶齐桓女,《史记》说不可信。顾栋高《大事表》卷五十《卫夷姜齐姜辩》疑之,谓齐姜为献公未即位时所娶之適夫人;章炳麟《左传读》卷八又谓齐姜非哀侯之妾,则小子侯之妾,皆臆说不足据。存疑可也。

杨伯峻先生注“大戎狐姬生重耳”曰:

大戎狐姬,昭十三年《传》又谓之为狐季姬。阎若璩《四书释地》谓大戎地在今山西省-交城县。张澍《姓氏辨误》卷六谓言狐姬者,明此姬出于王子狐之后,有居于戎者,此说较胜。

杨伯峻先生注“小戎子生夷吾”曰:

《晋世家》云:“重耳母,翟之狐氏女也;夷吾母,重耳母女弟也。”则大戎狐姬与小戎子为姐妹,小戎子盖以娣为媵者也。杜《注》谓大戎狐姬与小戎子为两国之女,盖本于《晋语三》,以虢射为夷吾之舅,狐偃为重耳之舅。《缀遗斋》卷二十七页七有春秋时鬲,铭有 [孤/曰]姬,当即狐姬。《晋语四》云:“狐氏出自唐叔。狐姬,伯行(韦《注》:“伯行,狐突字。”)之子也,實生重耳。”《晋世家》云:“自献公为太子时,重耳固已成人矣。”然据《晋语四》“晉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史公说不可信。

杨伯峻先生注“曲沃,君之宗也”曰:

襄二十七年《传》云:“崔,宗邑也。”哀十四年《传》亦云:“薄,宗邑也。”则此“君之宗也”即“君之宗邑也”之意。曲沃为桓叔之封。桓叔,晋献公之始祖,晋宗庙所在,故为宗邑。故下文云“宗邑无主”。

“骊戎”(杨注:骊戎,旧注俱以为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之骊戎城,顾颉刚疑之,谓当在今山西省-析城、王屋两山之间,详《史林杂识骊戎不在骊山》。),推测位置为:东经112.22,北纬35.31(析城山);东经112.27,北纬35.20(王屋山)。

“曲沃”(邹衡先生曾指出:据《地理志》所言,东周时之曲沃,应在今闻喜县境。近年来在闻喜西(东?)南约5公里的上郭村至邱家庄一带,曾发现大范围的周代遗址,包括城址与墓葬。其年代最早者属于西周早期,与昭侯封桓叔始居曲沃的年代大体相当,而与成侯(约相当于西周中期)迁曲沃的年代不合。(《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续集)》邹衡(p 302)科学出版社1998年4月第一版《《翼城曲沃考古勘查记》结语——关于晋国早期都城遗址的探索》)),推测位置为:东经111.24,北纬35.31(闻喜县-上郭村东偏南,上郭古城址)。

“贾”(杨注:贾,姬姓国,《元和姓纂》三十五马韵谓周康王封唐叔虞少子公明于此。当在今山西省-襄汾县东。顾栋高《大事表》本《通志》,以今陕西省-蒲城县西南之贾城当之,恐不确。贾亦为晋所灭,赐狐射姑为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1.35,北纬35.8(贾山)。

“蒲”(杨注:蒲,晋邑,在今山西省-隰县西北,其地俗名斩祛垣,相传为寺人披斩晋文公祛处。),推测位置为:东经111.21,北纬36.91(交口县-蒲依村)。

“屈”(杨注:二屈,北屈、南屈,两屈盖毗邻,故夷吾一人镇之。北屈在今吉县东北,南屈当在其南。),推测位置为:东经110.69,北纬36.19(吉县-麦城,北屈)。

————————————————————

《闵元年传》:

晋侯作二军,公将上军,大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毕万为右,以灭耿、灭霍、灭魏。还,为大子城曲沃,赐赵夙-耿,赐毕万-魏,以为大夫。((p 0258)(04010601))(036)

士蒍曰:“大子不得立矣。分之都城,而位以卿,先为之极,又焉得立?不如逃之,无使罪至。为吴大伯,不亦可乎?犹有令名,与其及也。且谚曰:‘心苟无瑕,何恤乎无家?’天若祚大子,其无晋乎!”((p 0258)(04010602))(036)

卜偃曰:“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启之矣。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今名之大,以从盈数,其必有众。”((p 0259)(04010603))(036)

初,毕万筮仕于晋,遇《屯》 (100010)之《比》 (000010)。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震》为土,车从马,足居之,兄长之,母覆之,众归之,六体不易,合而能固,安而能殺,公侯之卦也。公侯之子孙,必复其始。”((p 0259)(04010604))(036)

我的粗译:

到我们的闵公元年(公元前六六一年,周惠王十六年,晋献公十六年),晋侯(晋献公)把晋国的军队扩编成两个“军”,他自己统领上军,由大子申生统领下军。指定赵夙驾驭自己的指挥车,指定毕万当自己指挥车上的“右”。然后这两个“军”出动,攻灭了耿国、霍国、魏国。回来之后,就为大子翻修了曲沃的城墙,把“耿”赐给了赵夙,把“魏”赐给了毕万,提升他们两个为大夫。

士蒍听说了这样的安排,评论说:“大子不得立矣。现在已经分封给他一个都城,又任命他担任了卿,先让他位极人臣,以后还能继位吗?不如他现在赶紧逃走,别等着罪名落到脑袋上。就算当个吴大伯,不亦可乎?而且还有好名声,总比被加罪强。而且有谚语说:‘心苟无瑕,何恤乎无家?(只要无愧于心,还怕没有家么?)’上天要是保佑大子,哪里没有晋国呢?(这里家是指“国”,“国”就是家。)”

卜偃则说:“毕万的后代肯定会发达,万是完满的数;魏又是宏大的名称(杨注:魏,据古玺及《说文》本作“巍”,巍,高大也。)。一开始就被封赏到这样一个地方,是上天在为他开路。天子号称有兆民,诸侯号称有万民。现在他有宏大的名称,配合他自身带的完满的数,他手下一定会聚集更多的人。”

当初,毕万曾为是否到晋国来任职占筮(或与赵衰之占筮类似),得到了《屯》 (100010)之《比》 (000010)的卦象。辛廖解释这个卦象说:“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震》为土,车从马,足居之,兄长之,母覆之,众归之,六体不易,合而能固,安而能殺,公侯之卦也。公侯之子孙,必复其始。”辛廖是说:

这是吉卦。

《屯》代表牢固,《比》代表可以进入(杨注:屯,险难,所以为坚固;比,亲密,所以得入。),

《震》变为土,(杨注:还有比这更吉利的吗?以后一定会繁衍昌盛。《震》变为土(杨注:《震》为土者,《震》卦变为《坤》卦(土)也。),

车跟随马(杨注:《震》为车,《坤》为马。凡卦,变而之他曰从,此《震》变为《坤》,故曰车从马。),

立足于其上(杨注:《震》为足。),

像哥哥那样统领(杨注:长,上声。《震》为长男。),

像母亲那样庇护(杨注:《坤》为母。),

大家就都会聚集到手下(杨注:《晋语四》云:“《坎》,众也。”以上解释卦象。),

而且排第六的《坎》是不变的(杨注:尚秉和《周易尚氏学附录》谓“《坎》数六,遇卦、之卦皆有《坎》。不易者,《坎》卦不变也。”),

这样,既能集合起来又能巩固(杨注:《比》合而《屯》固,合集众民而能固守之。),

既能安抚又能慑服(杨注:《坤》为地,故言安;《震》有威武之象,故言殺。安为惠,殺为威,有惠有威,能生能殺。),

这是公侯之卦,公侯之子孙,必定能恢复原来的地位。

一些补充:

这里的“军”我认为是由一百乘战车组成的可以独立完成战役行动的分队,我在前面曾对此有详细些的讨论,如有兴趣请移步《春秋左传注读后 补充与修正 军制臆想上、兵车百乘》《春秋左传注读后 补充与修正 军制臆想 下、军师旅卒行伍》

下面是《屯》之《比》卦象的示意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杨伯峻先生注“毕万为右”曰:

据僖二十四年《传》,毕国之始祖为周文王之子。《魏世家》云:“魏之先,毕公-高之后也。毕公-高与周同姓。武王之伐纣,而高封于毕,于是为毕姓。其后绝封,为庶人,或在中国,或在夷狄。其苗裔曰毕万,事晋献公。”据《尚书顾命正义》引《世本》,始封君为文王庶子。

杨伯峻先生注“为吴大伯”曰:

《吴世家》云:“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犇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犇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

杨伯峻先生注“卜偃”曰:

卜偃,晋掌卜大夫。以其职曰卜偃,以其姓氏则曰郭偃(《晋语》)。《吕氏春秋当染篇》云“文公染于咎犯、郄偃”,“郄”为“郭”之形近误。《太平御览治道部》引正作“郭”。《墨子所染篇》作高偃,高乃郭音之转耳。参梁履绳《补释》。《商君书更法篇》引有《郭偃之法》,《韩非子南面篇》亦云:“管仲毋易齐,郭偃毋更晋,则桓、文不霸矣。”参以《墨子》、《吕览》,则卜偃之于晋文公,实变法称霸之功臣。

“耿”(杨注:耿,姬姓侯国,或云嬴姓国。今山西省-河津县东南有耿乡城,当为其故城。),推测其位置为:东经110.77,北纬35.53(河津市-山王村、北张村、柴家中学)。

“霍”(杨注:霍,姬姓国,文王子叔处所封。故城在今霍县西南十六里。彝器有霍壶、霍作己公鼎等。文五年《传》称先且居为霍伯,则晋尝以霍为先且居采邑。),推测其位置为:东经111.69,北纬36.54(周武王封其弟叔处于霍,称为霍国。因境内有彘水,故又名彘。都城在今汾河西岸白龙镇-陈村一带)。

“魏”(杨注:魏亦古国名,闵公元年晋献公灭魏者是也。据《方舆纪要》,山西省-芮城县东北七里有河北城,一名魏城,故魏国城也。魏,据《毛诗魏谱》,“其封域南枕河曲,北涉汾水”,孔《疏》亦引《汾沮洳》“彼汾一曲”及《伐檀》“寘诸河之干兮”以证之,则其地当在汾水之南,黄河之北,大概当今山西-芮城县至万荣县之间。),推测位置为:东经110.69,北纬34.72(芮城-永乐宫周围古魏城。有遗址,近方形城,周长4500。春秋至战国早期: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