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翻拍剧为什么总是超越不了经典? -- 林风清逸

共:💬5 🌺2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翻拍剧为什么总是超越不了经典?

翻拍剧为什么总是超越不了经典?

原因有很多,网友们也总结了很多。

比如说,经典是第一版,人们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总是去对比。

比如说,经典剧,导演拍的时候肯定投入了较多心血,自然有人气。

比如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视剧水准的要求也提高了。比如说,人们对翻拍剧的期待过高。

比如说,老版经典电视台轮流放映了无数遍,在读者中的影响早已根深蒂固。

比如说,事过境迁,时代已经发展变化了,当年的语言如今已经不受欢迎了。

比如说,广电总局的审核太苛刻。

比如说,现在拍的电视花头太多,讲究这个,讲究那个,反而显得突兀,不自然。

比如说,不是先入为主,是现在的人太不负责了,糊弄观众。

比如说,选演员的条框太多,制度所致,想象力不够。

比如说,选出来的演员气场不够强大。

比如说,盲目炒作。

比如说,演员要演出自己的特色。用心去诠释角色。而不是去模仿前面演员。

比如说,好的翻拍是不会被人骂的,总结翻拍在选演员,编剧,导演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演员不适合角色,再好的导演和剧本也达不到接受的效果,演员和剧本到位后,导演希望的演绎方式不一样,出来的效果也大大不一样。

比如说……

原因多得难以胜数,甚至相互冲突矛盾。

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原因,不外乎内因外因。

自己做得好不好,是不是适应环境,一部影视剧拍得好不好,一件事情做得好不好,其实就是这么两件事。

经典剧为什么是经典剧呢?

经典剧是被翻拍的对象,但是,经典剧并不是一定就是首拍。心思在翻拍而不是在拍上,是大部分翻拍剧悲剧的主要原因。

83年的西游记(1982-1988年拍摄)很经典。经典的西游记全部创作思路都集中在“最合适”这三个字上。一开始他也是不完美的,猪八戒的妆改了很多次,演员吊钢丝的技术也十分落后,特技更是渣。这是自身的缺陷。同时,资金也不到位,以至于反过来影响到剧本,被迫消减了一部分内容。但是,最合适的,就是最经典的。

你要做到最好,那就自然有机会做到最好。

既然有最好的,观众当然去看最好的。

演员是不是可以去演别人?网上有句话很有意思,周海媚演的周芷若,高圆圆演的周海媚。这句话真的很有趣,这一版的倚天屠龙记还是很好看的。与此相似的是另外一件事。中国的航空装备经常有人说是抄的。确实,有很多都是抄的。比如和国外一样都是喷气式发动机,都有一个座舱,都有俩翅膀,对了,中国造的还有四个翅膀的,加了两个鸭翼……经典布局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他是最合适的。问题不在于是否相似,而在于:为什么一定要不同呢?

对啊,为什么一定要不同呢?你是为了标新立异才去拍的,还是因为你要做事才去拍的?

翻拍剧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他们不是定位于拍好,而是定位于比较。

人与人的差距那么小,精力也十分有限。专心做事,做出来的事情能和顶尖的人做出来的顶尖的事情差不多,已经是烧高香了。却还要分心去和别人比较,随便算算帐也知道胜算不大:

假设你和别人的能力是一样的。别人,用十分心思做事,做出了十足十的经典。你,也是十分心思,但是不能十分投入,还要分出三分去比较,只剩下七分的本事去做事,你能做出十足十的经典吗?七分就不错了。拿着七分货,去和别人的十足十去比较,结果还用说吗?

比较应该在事前准备和事后评价中去做,做事的时候花花心思太多,只能是悲剧。

翻拍剧的问题不是翻拍剧的问题,是创新的问题。

创新的原则是什么?创新是以标新立异为原则,还是以好为原则?

按部就班,我一直都不喜欢这四个字。青春飞扬,激情四射,开拓创新,总是要打破陈规,哪里能够按部就班呢?按部就班这四个字,听起来,不够有效率,不够有活力,不够有闯劲。按部就班,不是什么好词儿!

我们要创新,我们要做时代的弄潮儿,我们要冲在最前面,无视一切陈规,冲破一切羁绊,打碎一切枷锁!怎么能够按部就班呢?为什么就有人不断地说要按部就班呢?

对啊,为什么就不断有人说要按部就班呢?

理性不是只有自己才有,别人一样是理智的。那么,别人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认识,提出要按部就班的呢?按部就班,其合理性究竟在哪里呢?

老是讲按部就班,对于这样的事,不明白,不懂,而且看不起。

但是研究创新时却发现,没有足够的基础,是无法真正创新的。

打基础,却无论如何都不能不做一些按部就班的事。

不如此,不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不足以建立巩固的基础,不足以为创新积累能量。

打基础和开拓创新是想关联的两件事,这两件事有不同的思维要求。开拓创新,要点是自由的思想完全不受束缚,打基础,要点却是按部就班。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只有打基础的思维,创新也是会受到影响的。可是无根飘萍,纵然有了创新,也无法巩固。

不肯按部就班,有时仅仅是走入了创新至上主义的迷途。

问题不仅仅在此。

不肯按部就班,有时还是急功近利。

隋炀帝岂不善于创新?创新科举,变易军制,两策可以克制世家;开掘运河,修建洛阳,两事可以振兴国家;南征北战,东征西讨,用兵以图安定华夏。这样一个有能力的人,最后的结果却是民不聊生,葬送天下,不就是一句“以骄主而御疲民”吗?

从秦孝公变法到秦始皇统一,秦国历经七世,统一天下。汉朝自从高祖以来,秉承休养生息的政策,从汉高祖到汉景帝,坚持不懈。到汉武帝亲征,汉朝粮储充溢,士卒充裕,然后南平南粤,北破匈奴。以一个温带国家,同时在热带和寒温带用兵,均能取胜,难道仅仅是汉武帝自己能力超卓吗?几代人的努力啊!汉文帝不想反击匈奴吗?汉景帝是忍辱偷生的人吗?以当时的国力,无法反击,在他们的时代,他们只能以休养生息、积蓄国力为职责。由于他们完美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汉武帝才有机会一逞豪情。这是按部就班的成就。

按部就班,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最终做成事情。

没有足够的基础,纵然是天才,也是不行的。

刘邦其实也是个天才。混迹乡间,做到了秦朝亭长,以其出身修养来说,已经是相当不错了。后来带兵作战,也是一员将领。到了义帝决议入关攻秦的时候,他又是有资格带兵入关的将领。我们看书的时候,只知道刘邦总是打不过项羽,可是刘邦也不过就是打不过项羽而已,再怎么说,他也是可以和项羽相提并论的人。以一个出身寒微的平民来说,即便是与项羽决裂以前、还只是一个将领的刘邦,他所能做到的事情,也是我们大部分人都做不到的。刘邦终究是有天才的。

然而刘邦这个天才,却怎么也打不过项羽。

项羽也是有天分的人。与刘邦不同,项羽是贵族子弟。项氏家族世代为楚将。项羽的父亲是项超,项超是项燕的长子,项燕在楚国灭亡前,统帅楚军多次击败秦军。在秦国以倾国之师来战时,项燕屡败屡战。楚王被俘,项燕就再立一个楚王继续作战。一直到最后被王翦围困,才最终自杀。项羽跟随项燕的次子项梁逃亡,并在项梁培养下成材。项梁也是一个出挑的人物。我们常感叹项羽学万人敌的志向,却浑然忘记了,教他万人敌的项梁,得有多么丰富的知识储备。你想学什么,我就能教你什么,这个能力,有几个人敢说有的?以子见父,项梁如此,项燕自己如何,可想而知。项燕虽然输给了王翦,可是这样一个多次挫败秦国的名将,绝不是浪得虚名。由此,也更加可见王翦的能力。后来的秦末农民战争中,参与过项燕抗秦作战的周文率领起义军进击关中;身为秦国少府的章邯,则在周文率领起义军迫近咸阳的紧急形势下,依靠临时动员的刑徒,击破了周文;此后,又是贵族出身的项梁,带兵打败了章邯、斩杀李由;此后,是章邯乘项梁轻敌,以倾国之师击败项梁;随后章邯和王翦的孙子王离一起转兵在北,几乎摧毁了赵国,又是项羽,先败王离,后败章邯。这些大战几乎全是这些人打的。当时贵族的学识如何,可想而知。

出身民间、学识寡少的刘邦,打不过名门世家、家学渊源的项羽,太正常了。

然而,项羽不过就是一个天资聪颖些的贵族子弟罢了。

贵族子弟们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原因不是因为他们的血统,而是因为他们的教育。

陈胜吴广问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帝王将相是因为血统才取得这样成就的吗?千年以后有人回答了这个问题: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君子以自强不息。

创新这种事情,还是要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现在很多人炒作教育议题,说了很多花哨的东西,只不过就是扯淡。

秦汉之际,民人离乱,总结秦国的教训,却只得了“与民休息”。要说时无英雄,那是辱没了他们,因为他们个个都是英才。

汉朝衰落是从什么时候起的?是从汉元帝开始的。宣帝以前的历史证明,秦法有助于治国;宣帝以后的历史证明,违背秦法不利于治国。东汉时代,汉明帝以法治吏,站在东汉及以后世家大族立场上的史家攻击他“以察察为明”,但是东汉时代评论盛时,还是首推汉明帝永平之政。汉明帝派遣窦固北伐北匈奴,派遣班超平定西域,汉明帝确确实实是个有作为的皇帝。有作为的皇帝都是依法办事的,法令严明才可以正确做事,没有任何疑义。

魏文侯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对曰:“数战数胜。”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以此亡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汉·刘向,《说苑·政理》)这段对话,总结了吴国的教训,同是也总结了秦朝的教训、隋朝的教训。

这样的总结,有理有据,既深刻又切实。

如果没有足够的基础,就算是天才,也只能受困。龙因水而兴,可翔于九天,行云布雨,但却也会困于浅滩。创新必须注意加强基础,不然所能达到的程度终究有限。

翻拍剧困境,本身就是典型的创新困境。

通宝推:shuzhu,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