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左传》人物事略01:赵衰——冬日之日 -- 桥上

共:💬89 🌺38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人物事略01附:晋惠囚秦5/9

《僖十五年传》:

壬戌,战于韩原。晋戎马还泞而止。公号庆郑。庆郑曰:“愎谏、违卜,固败是求,又何逃焉?”遂去之。梁由靡御韩简,虢射为右,辂秦伯,将止之。郑以救公误之,遂失秦伯。秦获晋侯以归。晋大夫反首拔舍从之。秦伯使辞焉,曰:“二三子何其慼也!寡人之从晋君而西也,亦晋之妖梦是践,岂敢以至?”晋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p 0356)(05150405))(037)

我的粗译:

壬戌那天(杨注:壬戌,十四日。),在韩原上开战,郑国的“小驷”果然出了问题,晋侯(晋惠公)的指挥车陷到了泥坑之中出不来,这时晋侯才想起庆郑,赶紧叫他来把自己救出去,可庆郑却说:“愎谏、违卜,固败是求,又何逃焉?(不听我的规劝,也不听占卜的结果,你是一心找着要打败仗,为什么现在又想逃掉了?)”庆郑自己不救,而去找别人来救。这时候,晋军下军指挥官韩简的战车已经冲到了秦伯(秦穆公)的战车旁边,快要抓住秦伯了,一听说晋侯有难,赶紧回头去救,就把秦伯放跑了。但是等韩简赶来,晋侯已经被秦军抓走了。

秦军俘虏了晋侯撤回本国,晋国的大夫们只好跟着秦军也往秦国方向走,秦伯看不下去了,告诉他们:“二三子何其慼也!寡人之从晋君而西也,亦晋之妖梦是践,岂敢以至?(几位大人为啥这么担心,寡人带你们国君去西边,也是要践行你们晋国的妖梦——狐突梦申生谓请于帝将敝夷吾于韩——,岂敢做什么过分的事?)”晋国的大夫们赶紧趴下磕头,说:“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主上脚踩后土,头顶皇天,皇天后土都听到了主上的诺言,我们群臣乍着胆子,也在下风听到了这个诺言)”

一些补充:

这里讨论一下“辂”字,“辂”的本意为车,更常见的用字是“路”,杨伯峻先生关于“路”字注云:

路亦作辂,古代天子、诸侯乘车曰路,卿大夫接受天子、诸侯所赐予之车亦曰路。故《诗小雅采薇》谓“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据《尚书顾命》及《礼记郊特牲》,路有三等:大路、先路及次路。据《周礼春官巾车》,路有五种:玉路、金路、象路、革路、木路。木路最朴素,已见桓二年《传》大路《注》。革路是牛革輓之加漆之车。若再用玉石、青铜或象牙装饰,即是玉路、金路、象路。《左传》不言五路,不知两者如何比拟。(《成二年传注》(p 0799)(08020310))。

至于“辂”,大多与“路”的用法相同,如《僖二十八年传》“赐之大辂之服、戎辂之服”((p 0463)(05280312))中的“大辂”、“戎辂”,应该也是由上面赐予的、代表等级地位的、有炫耀意味的专车,等于“大路”和“戎路”,其中“戎辂”就是指挥战车。

不过“辂”字在《左传》中应该已分化出了用战车冲撞、冲击之类的意思。这种名词动用的做法在当时很普遍,《左传》中“辂”字这么用的有三次:

此处的“梁由靡御韩简,虢射为右,辂秦伯,将止之”(《僖十五年传》(p 0356)(05150405)),应该就是说:同车的这三位(韩简、梁由靡、虢射)在战斗中用战车冲击了秦穆公的战车,很快就会俘虏他了。

又有《宣二年传》的“狂狡辂郑人,郑人入于井”((p 0651)(07020102)),应该也是这位“狂狡”用战车把那位“郑人”撞到井里去了。

还有《成十六年传》“谍辂之,余从之乘,而俘以下”((p 0888)(08160510)),“谍”可读为斜,则“谍辂之”可释为从斜侧的方向用战车冲撞之。

这里反映了车战战法的一个侧面,即战车的互相冲撞。据考古发现,在战车的“衡(在辀的前端,与辀垂直,连接鞅与辀的横木)”的两端,还有“轴”的两端(车軎),可能都装有利刃(马永强:《论商周时期的车衡》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赵丛苍)。 孙机:《有刃车軎与多戈戟》,《文物丛谈》第42~50页,文物出版社,1991年)。当两车相冲错时,这些利刃可以发挥一定作用,尤其对于在车下跟随的士兵——可能即《左传》中所称的“舆”或“舆人”——杀伤力应该很大。

下面是《春秋左传注》初版所附战车图,其中标出了“衡”与“軎”,但其上没加装利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面则是带利刃的车軎——曾侯乙墓出土矛状铜车軎的图片,出自《车之五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皇天后土”(huáng tiān hòu tǔ)也是后来常见的成语,

————————————————————

《僖十五年传》:

穆姬闻晋侯将至,以大子罃、弘与女简璧登台而履薪焉。使以免服衰绖逆,且告曰:“上天降災,使我两君匪以玉帛相见,而以兴戎。若晋君朝以入,则婢子夕以死;夕以入,则朝以死。唯君裁之!”乃舍诸灵台。((p 0358)(05150406))(037)

大夫请以入。公曰:“获晋侯,以厚归也;既而丧归,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且晋人慼忧以重我,天地以要我。不图晋忧,重其怒也;我食吾言,背天地也。重怒,难任;背天,不祥,必归晋君。”公子絷曰:“不如杀之,无聚慝焉。”子桑曰:“归之而质其大子,必得大成。晋未可灭,而杀其君,只以成恶。且史佚有言曰:‘无始祸,无怙乱,无重怒。’重怒,难任;陵人,不祥。”乃许晋平。((p 0359)(05150407))(037)

我的粗译:

穆姬听说晋侯(晋惠公)要被押来了,就带着两个儿子大子罃、公子弘和女儿简璧登上高台上的柴禾堆,再派人穿着丧服去迎接秦伯(秦穆公),让使者告诉秦伯说:“上天降災,使我两君匪以玉帛相见,而以兴戎。若晋君朝以入,则婢子夕以死;夕以入,则朝以死。唯君裁之!(上天降灾,让我们的两位主上不能在交换玉帛的场合相见,却要在战场上相见,。要是您在早上把晋君押回来,婢子当天晚上就去死;要是晚上押回来,婢子就第二天早上去死。请主上决定吧!)”

于是秦伯就把晋侯安排在了灵台。

那些秦国的大夫请求把晋侯押回来,但秦伯说:“获晋侯,以厚归也;既而丧归,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且晋人慼忧以重我,天地以要我。不图晋忧,重其怒也;我食吾言,背天地也。重怒,难任;背天,不祥,必归晋君。(抓住了晋侯,就是准备要把他好好送回去;要是把他杀了送回去,有意思吗?各位大夫能得着啥?而且那些晋人哭天抹泪想打动我,还用皇天后土牵制我。如果我还忽视晋人的担心,就会激怒他们;我要是背弃我的诺言,也就是背弃了皇天后土。被激怒的人很难抵挡;背弃了皇天后土也不会有好下场。我们只能把晋君好好放回去。)”

公子絷反对说:“不如杀之,无聚慝焉。(不如杀了他,省得以后结伙报复我们。)”而子桑(公孙枝)则提出:“归之而质其大子,必得大成。晋未可灭,而杀其君,只以成恶。且史佚有言曰:‘无始祸,无怙乱,无重怒。’重怒,难任;陵人,不祥。(把晋惠公放回去,但要求他的大子来作人质,一定会对我们有利。既然不能灭亡晋国,杀掉他们的国君只会增加他们对我们的仇恨。而且史佚说过:“无始祸(杨注:始祸犹言首祸,为祸乱之倡导者。),无怙乱(杨注:怙音户,恃也。恃人之乱以为己利。),无重怒。”反复激怒对方,最终无法抵挡;欺压别人,自身就不会有好下场。)”

于是秦国答应了晋国的求和。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史佚”曰:

史佚即《尚书洛诰》之“作册逸”,逸、佚古通。《晋语》“文王访于莘、尹”,《注》谓尹即尹佚。《逸周书世俘解》“武王降自东,乃俾史佚繇书”。《淮南子道应训》云:“成王问政于尹佚。”则尹佚历周-文、武、成三代。《左传》引史佚之言者五次,成公四年《传》又引《史佚之志》,则史佚之言恐当时人均据《史佚之志》也。《汉书艺文志》有尹佚,《注》云:“周臣,在成、康时也。”此史佚为人名。

这里的“灵台”也许是当初西周王室留下来的,则在今西安附近,远在秦国都城以东几百里,在前面的叙述中隐含了“灵台”离秦国都城还有一段距离,这也与之相合。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