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中医西医的讨论 -- 比的原理

共:💬627 🌺1612 🌵14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对于中医的研究,应该说能用到的科学方法都用上了

用的甚至有时候有点滥,成了追逐时尚。基因出来,就一股脑去研究中医对基因的调控,系统生物学出来,就一窝蜂去研究系统。

这一方面是浮躁,一方面也反应中医研究的困难程度。

我说一个例子吧。

我大学的数学老师,是六十年代北大的高材生。一生致力于脉象的研究。曾经给我们介绍过他如何研究脉象的。从仪器采集信号后,各种处理,拉普拉斯变化,一阶、二阶求导,消噪……(我数学不好,也许有错)。然而直到他退休,也没有得出像样的结果。

近年来,我看了关于血管共振的报道,还有震动在人体结缔组织传导的相关报道,才意识到,他当年采集信号的方式就是错误的。

中医药行业里,有很多这样默默无闻,不断努力,依然一事无成的学者在工作。在不断积累相关的细微进展。

西医也意识到了他们以前更多的关注受体药物学所带来的局限,开始注意到系统研究了。

正是这些,让我一直乐意在这个行业(用耕耘是不是矫情了点)忙活下去,一辈子一事无成。

本来么,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一事无成。

所以我特别不能接受中医不科学的言论。

医药的研发,无论是从投资水平还是难度,都是堪比航天的工程(这可不是我说的)。而中医药的研发,比化学药物的研发难度又要上一个台阶,甚至连工具都木有。在这样一个行业里,如果出了什么成果,那一定是颠覆性的。对于在这样一个行业里忙碌的人,凭什么指责他们不科学,仅仅因为他们现在拿不出像样的成果吗?(青蒿素这样的,还被认为是不是中医的成果)

如果是不了解,我很乐意解释。至于为辩论而辩论的,爱咋地咋地吧。反正我脸皮也厚,而且也不是啥名人。

通宝推:浣花岛主,加东,马哥,易水,赤脚学生,阴霾信仰,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