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浅议近代的几位功夫大师补遗!! -- 北斗

共:💬19 🌺1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啊呀呀,不愧是老W,一向以脸皮厚著名!

因为你从来没有谈过任何理由来支持你的结论,你只是把结论抛给人家。我说李小龙不是内家高手,清除的列出了理由,河里的朋友们都看得明白,你说他高,就来了个人家比你高得多,就是高就完了,理由呢?!

好,就谈李小龙。小子我从高中时代成为李小龙的迷,收集了他大量的资料。市面上通见的“李小龙技击法”手头一本,湖南郝刚的截拳道函授教材一套,毕竟人家是亲访过李小龙的弟子们的,也确实跟人家学过艺。同样出自郝刚那里的寸劲拳函授教材一套。94-2001年的全部精武杂志,这期间精武上刊过大量李小龙武学的资料,包括他的武学理念、锻炼计划,还有一些拳论。我还有他大量的照片,所以我说我研究过,敢下结论,他的指导思想全部是西化的。他所运用的咏春理念是技击的而不是锻炼的。李小龙18岁赴美,这之前他没有学多少咏春拳(而且大部分是黄淳梁代师授艺的),拳学不是儿戏,没有下大时间和精力是难以精深掌握的。天才如老W,达到如今的高度花了多少时间?老W自比您心目中的李小龙又如何呢?李小龙赴美后开武馆与人交手,感觉步法不足就是他咏春拳艺未精的实证。这涉及到咏春离手打的概念范畴,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到武网咏春论坛翻翻旧帖就有答案,实在不行还可讨教“咏春智者”版主。须知内家精深之技不是完全可以自悟的。有时也会悟偏,小龙谈武学的一篇论文里曾提到叶问要求他放松,小龙由此悟到应格斗时精神放松,如同水形,这不能说错,其实以他练拳的阶段来说,我觉得这更该是指身体上的,不松不能得真劲啊。这是内外最大的锻炼区别,不能体会到如何松中得劲,一辈子入不了内家门。多年后李小龙功成名就返回香港又见黄淳梁,两人入室秘谈,有人问黄胜负如何,黄笑而不答,问者笑说,呵,小龙拳那么重,还不把你打死?!黄说,不是拳重就能赢的。这也可从侧面看出黄对李的评价。

另外,谈到结构,真正建立完整的结构理念的是“卢氏结构”,谈到结构的概念,我还真不担心李小龙比我高明,不是先死的名气大的就一定是拳学理念的高手高手高高手,因为我是站在多少高手先人的研究成果上谈这些东西的。你说李达到了变结构的高度? 那好,送你一句卢氏结构的关于这方面的拳诀“六面刚体小变形”,好好体悟,记得下次借用时注明出处。我看的真正变结构做得妙的是八卦变身,我见过的示范多多了。

我谈翻浪,不是拿名词吓人,也没说这个是多高的东西,不过,最后身上得有这玩意,背发力,就是发的翻浪劲,不想你误导他人而已。

“改改你自大的毛病吧.国人的通病.只看到别人眼中的刺,不见自己眼种的梁木.”最后这句话,还给你自己。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