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其实,对科学的信任也可以是一种迷信 -- 瘦形胖子

共:💬72 🌺4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最后一个补丁

胖子先说点实话。本来这个帖子,《其实,对科学的信任也可以是一种迷信》,应该是《坚定不移地跟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光辉旗帜》的一个分论点,也是胖子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一个相关产品。所谓后现代主义,对胖子来说是一个思维方式,当自己感觉到课堂上学会的东西并不完全有效,别人告诉自己的东西并不完全正确的时候,对胖子来说,重新打量自己的思维世界是唯一的不得不作的选择。不很舒服,但是没有办法,当自己说服不了自己的时候,胖子就发现是自己把自己给走丢了,这感觉更不舒服。所以,如果有些朋友看着不很舒服,请千万别介意,您就把这帖子关了,骂一句这人脑子有病,就好了。实际上,胖子自己也同意这说法,脑子正常的人不会撕开自己已有的精神世界,仅仅为了重新评估自己。所以,讨扰大家了,愿您原谅则个。

正文开始。

如果说,一个单一的个人的全部感受和思维能力的总和可以画成一个圈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每个人的圈都和别人的有着或多或少的交集,同时,每个人也必然的有自己独有的和别人没有任何交集的部分。所以,从总体来看的话,我们也会发现,如果人类的全部感知和思维能力也看成一个圈,同时我们用颜色的深浅表达交集的多少的话,我们就会发现,有些区域我们就会发现是几乎所有人共同的交集,颜色近乎黑色,而有些区域,就是每个单独个人和别人没有交集的部分,近乎白色。现在,我们就把这个想象中的圆放在这里,作为下一步思考的起点。

当一个单位的个人,比如说胖子吧,拥有了自己的感知以后(这里所说的感知,是指这个人的全部感受和全部的思维的总和。胖子在自己的汉语字库里找不到相应的词对应着这个概念,所以,不得不使用一个已有的词借代一下。)想与别人交流分享这感受,胖子就会发现,这次的交流能否成功很大的原因不是双方的交流和理解能力的程度,而是运气。这里的运气的含义是,我们是否具有相同的感知经历,至少需要类似。如果双方的感知没有交集的话,无论什么样的交流方式,语言,美术,音乐,电影电视等等,所有的人类发明的交流方式都不产生效应。举例说明,一个盲人,你根本无法给他解释“白”这个概念,直到他的眼睛能发挥作用为止。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和别人无法交流的东西。

现在问题出现了,一个盲人,他是否接受这个世界上有“白”这种概念呢?多半是接受的,即便他个人没有能力感知。因为,他信任对他传达这种感知的对象。也就是说,这个盲人是强制信任了这种感知,虽然他本人并无能力实证。现在,假如地球上的人类超过一半是盲人的时候,你认为这个盲人还会很容易的接受这种感知么?好的,那么,现在假如人类除了一个人以外都不具备视觉的话,盲人们还会接受“白”这种感知么?但是“白”是否存在呢?

也就是说,如果出于实证角度的话,一种感知能否被世人接受,实在是出于拥有这种感知经历的人数的多寡,而不是事实本身。这也就是实证主义的科学与生俱来的局限性,根本上说,需要实证的科学否认任何个性的体验,比如,如上段所说的,如果人类的多数是盲人的话,在科学上说,白色是会被否认的,至少,是不被承认的。从这个角度推理的话,科学和真实的距离实在是远的可以。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段强调的是一种感知能力,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比如,没有视觉能力。所以,我们这里不能使用比如爱因斯坦刚刚提出相对论时的情形相类比。科学技术是可以普及的,但是感知能力不能够。可以越来愈多的人学习理解相对论,但是我们没有可能强制普及感知能力。比如,给没有眼球的盲人提供视觉。

我们可以继续分析下去,比如,有些感知能力是需要某种特定的方法来取得的。只能由个人感受,不能分享给别人。也就是说,你掌握了这种使用方法,你就可以具有这种感受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实证主义的科学会认同么?很遗憾的说,应该也是不会的。实证主义的科学为了强调自己的客观性,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得不建立了一种对仪器测量的迷恋,就是使用工具来确保科学的真实性。而当人类设计的仪器无效的时候,科学就会给予否认,至少是不确认。比如气功。比如中医。尽管具有这种感知能力的人可以反复证明给别人来确认。科学的观点,仪器不能测量的,科学就会给与否认。

也就是说,实际上,在实证主义科学的观点里,人类的感知能力不能够,至少是不应该超过人类设计使用工具的能力。这个,在胖子看来实在是东西方思维差异的结果。胖子在前面的补丁里说过了,很大程度上西方的科学哲学和神学是三权分立的。科学负责的是探索实践收集,所以,在西方形成的科学概念,实证主义成为其必然的内涵。实证以外的事情由哲学和神学分别负责,这里就不细究了。所以,西方发明的科学,自己能够讲明道理的就是科学,自己不能讲明道理的,可以先放在哲学或者神学里保存,当以后如果发现了其道理,再拉回到科学好了,这也就形成了胖子以前说的科学一种必然情形:科学有时有效,有时无效。这点在西方无所谓,他们还有另两个支撑体哲学和神学。那么在中国,东方的思维方式已经早早的演化出超出人类设计能力的实践活动,比如中医,比如气功,科学不能够测量,东方的哲学又不被西方的哲学――也就是和科学相配套的哲学――所肯定,所以必然的,东方的哲学实践的产物不被西方的科学所肯定,这压根就是两条道上的东西。(东方的实践很大程度上都是哲学细分的产物,这也是东方文明的特色之一。一个道家,可以分化出中医,气功,打卦算命,呵呵,兵家,法家,纵横家等等。这点不是这里的主要内容,胖子顺口一提,只是说明一下东西方的思维方式的不同。)

还有,实际上人类自己的实践活动的产物,当他的作用指向人的思维作用的时候,科学有会发现,自己面对自己的实践产品,也变得无能了,这个让科学更加尴尬。举例说明,经济学。货币是人类自己发明并使用的,相对于其他的社会科学学科,经济学是属于可以有效定量可以合理预测,并有效建立数学模型的。至少经济学自己这么认为。让我们看看实际情况,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几乎成了必然的规律,出炉了没几年就必然被否定。很大程度上与其说诺贝尔经济学奖证明了经济学的有效性,不如说证明了经济学定律的无效性。每一次的所谓经济奇迹,都意味着原有的经济学理论失效,经济学家们不得不在给别人高声叫好的时候悄悄的修改着自己的理论,以使自己的理论看起来更加符合经济奇迹的结果。胖子的感觉,最大的原因是在于,经济学的对象,人,也就是人心,是科学无法测量的东西,所以科学在这里变得尴尬无力。经济学还是好些的,其他的社会科学呢?也就是说,科学在人类感知的浅色领域,比如说个别性越来越大的人的思维世界,越来越无效。

还有,出众的人必然是人类中的少数,就如他们的称号,因为他们超出众人。但是出众的人,又必然的拥有超出常人的感知能力,当他得出某种感知经历又出于能力的限制又不能和众人分享的时候,我们的科学会否认同这种感知呢?

所以,相对而言,出于实证主义的科学,更能够发挥自己作用的区域就是我们在一开始分析的,人类的感知能力的交集比较集中的区域,也就是刚才说的颜色比较深的区域,而且,颜色越深,科学发挥作用的机会越大,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深色区域更多的指向是自然科学,也就是事实证明了科学本身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区域。其余的区域,颜色越浅,我们越应该回避科学,应该采取其他的探求方式。还是刚才的说法,这是实证主义为根本的科学与生俱来的局限性,科学本身也无力抗拒。

现在开始讨论另一个命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当人类不能实践呢?就如上一个补丁里涉及的土著崇拜的问题,当人类的现有能力限定这种实践不存在呢?人类能够飞行的设想是不是真理呢?有人会说,对当地的土著,这个概念就不是真理。回答,要知道,对真理的定义来说,真理否定的,就是谬论,就是人类应该禁足的地方,你是说土著们就永远不应该去尝试飞行是么?如果我们的现实世界,有一些是这类捆绑着我们自己理想的真理呢?还有人认为这个说法有趣么?还有,如果因为能力的限制只有少部分人能够感知的东西呢,我们是不是确认为真理呢?很大程度上不会。这就是现实。也许有人会说,所以说,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我们可以用未来的发展变化来确认这种真理。那么,要是因为感知能力的限定,比如人的思维领域,别人就是无法实践的时候呢,我要靠什么来检验我的感知体验是不是真理,别人要靠什么来检验我的体验是不是真理呢?如果全世界都是盲人的话,我们要怎么依靠实践来检验“白”这个东西是不是真理呢?

所以,也如以前说的,因为实证本身的局限性,一如实证主义的科学面临的局限性,实证,也就是实践,不可能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在特别的时期,在特别的领域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比如20多年前的中国,比如自然科学领域,但是这句话本身就不应该成为真理。

回头看看,大概其的胖子能想到的东西都说完了。于是,有了开始就要有结束,胖子在这里给大伙唱个呃,谢您雅赏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