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雄浑刚健的辽代遗风——蓟县独乐寺随笔(1) -- 一介书生

共:💬32 🌺20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雄浑刚健的辽代遗风——蓟县独乐寺随笔(1)

点看全图

人生有三大幸事,读好书,交高人,见世面。书生笃信行万里路如读万卷书的道理,尤其酷爱旅游,痴迷名胜古迹。截至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已公布的七批共4296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堪堪去了接近200处。早就有一个想法,将去过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字号和各地特色小吃做个流水账,在游山玩水的同时学一点东西,了解一下背后的故事,使自己每到一处都能略有所得,点滴积累,也算是一种学习方式吧。于是,这样一篇游记不像游记,考据不像考据的游记便出现在这里。从哪儿下笔好呢?就从天津蓟县独乐寺开始吧。毕竟,梁思成先生在1932年发表的《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一文是用科学方法研究清以前中国古建筑的开始,陈明达先生《蓟县独乐寺》一书,几乎标志着中国古建筑研究的最高水平。

蓟县,古称渔阳,从行政区划上看属于天津,位置却坐落于北京正东,和北京、天津分别构成三角形一个顶点,从天津到蓟县有城际客车和火车可通,但作为铁杆车迷铁路自然是不二选择。始建于1958年的津蓟铁路全长92公里,由当时河北省地方筹建,足足修了九年才通车,目前仅通行一对列车,就是长寿的6416次列车,yz22的车体,俗称绿皮车。

点看全图

时唯五月,凉风习习,开着车窗很是惬意,现在在铁路车体空调化的今天,这种乐事可是轻易享受不到的。牵引机车是东风11型,当年铁路第一次提速的主力。

点看全图

路过天津车辆段,刚好一辆东风4B客运版路过,这是中国研制的第二代客运牵引机车,昵称为“桔子”。背景是京津城际引进德国西门子技术的crh3动车组,并肩通行的两代中国铁路的主力装备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

点看全图

百年老站天津北站,现在已经停办客运业务了,天津北站又叫天津城站,是袁世凯任北洋总督时因为原天津站被划入俄国租借建立的新站,曾经大名鼎鼎的津浦铁路起点站,朱自清《背影》父亲送上车站台是南京浦口站,下车的站台就是天津北站,站台和站房经过了112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仍基本保留清末民初的原貌风格,它见证过袁世凯的排场,它见证过孙中山的演讲,它见证过革命党人的刺杀,它见证过黎大总统的下野,木栅百叶窗,欧式的建筑,古旧的天桥,斑驳的展台和雨棚至今述说着光阴的故事。

点看全图

对面路过的东风8b机车,铁路第二代内燃重载的主力,津蓟铁路也是大秦铁路和天津疏港的重要交通干线之一,来往货车很多。Ps:开窗的感觉真的很不错。

点看全图

车行辚辚,一个多小时的火车,终于到了蓟县火车站,这座建于1965年的火车站,红黄相间的主色,充满时代特点的红星,简单大气的门窗,放佛穿过了时光隧道,仍然保留着火红年代质朴的风貌和浓浓的革命情怀烙印。

由于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特性,中国铁路火车站其实就是一座座建筑博物馆,如果想看俄式建筑,中东铁路建筑群是不二之选,看正宗的德式建筑需要上老胶济线,沈丹线上日式建筑比比皆是,以碧色寨为代表的滇越铁路充满了浓浓的法兰西风情,津浦路上英式建筑残留不多,但有也有相当的看点。

但新中国成立后,许多车站的设计建造,却充满了时代特色和民族精神。比如北京站,比如,这个蓟县站,大巧不工,无过如此。

点看全图

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蓟县,向来是幽燕锁钥的要地,古为无钟国。西周时期成为甘棠遗爱的召公所分封北燕国的都城,秦代为右北平郡郡治的无终县,汉承秦制,飞将军李广曾为其太守,史载“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日‘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汉宣帝时,为权臣霍光的博陵封国,东汉更进一步,幽州州治就在无终,白马将军公孙瓒曾领右北平刺史。隋炀帝改革时无终县改名渔阳县,为北平郡治。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置蓟州,治所在渔阳,安史之乱时,渔阳做为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屯兵之所,随着白乐天“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而名扬天下。元代蓟州隶大都路;明代,蓟州常为顺天巡抚驻节之地。清代,蓟州隶属顺天府;民国后由州改为县隶属河北省,1973年8月划归天津市。

蓟县物华天宝,蓟县盘山地质剖面是我国中、上元古界标准剖面,用李四光的话说“在欧亚大陆同时代地层(“中上元古界”)中,蓟县剖面之佳,恐无出其右者”。

蓟县人杰地灵,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宋代宰相赵普,《三字经》中“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五代人窦禹钧都是蓟县人。

点看全图

往日的辉煌都没入了历史的洪流,现在的蓟县,只是华北平原上一个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县城,几乎为世人所遗忘。

点看全图

只有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述说着往日的沧桑和辉煌

点看全图

独乐寺位于天津蓟县西大街,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辽代寺院,其山门是我国寺庙建筑中最古老的四阿顶山门,观音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楼阁式木构建筑,被公认为辽代建筑的重要代表。

点看全图

辽代建筑风格特别是辽初建筑几乎全盘沿袭了唐代风格,斗拱雄大,出檐深远,柱础矮平,举折平缓,整体造型舒展,与明清以后精巧严肃,拘谨而硬朗的基调截然不同。独乐寺山门、观音阁外观与结构与唐代建筑区别甚微。两座建筑内的数尊塑像也是与建筑同时的作品,但与建筑一样都历经后代的维修和改动。梁思成曾称独乐寺为“上承唐代遗风,下启宋式营造,实研究我国(中国)建筑蜕变之重要资料,罕有之宝物也。”

点看全图

1961年独乐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要知道第一批“国保”单位仅有区区180处,而其中古建筑更是仅仅有77处,无一不是分量极重的国宝,独乐寺能与故宫、八达岭长城并肩,地位可想而知。据说在讨论第一批“国保”名单的会议上还闹出了一个误会,当时主持会议的陈毅同志认为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仅有180处“国保”太少。他说“如果这个名单通过了,我作为主持人就对不起我们的祖宗和子孙后代”。文化部有关同志急忙解释说,这只是第一批“国保”,今后还会分批地陆续公布。这样,陈毅同志才表示同意,但第二批“国保”单位公布已经是21年后的事情,数量也只有区区的62处。

点看全图

独乐寺的珍贵在于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不易保存,中国最古老的石构建筑是距今近2000年的汉代济南孝堂山郭氏石祠,最早的木构建筑是唐代中期的的南禅寺大殿。由于木构建筑固有特点和众所周知的原因,不算天台庵、广仁王庙等无年代可考的唐五代遗构和敦煌的窟檐建筑,留存至今的唐宋以前有明确纪年可考的建筑大致只有20余座,(甚至还不如日本,日本仅相当于唐代以前建筑就有26座。在这里要感谢一下北洋军阀、国民政府、日本鬼子和红色政权,在他们的齐心合力下,至少10座以上唐宋古建筑被毁,中国唐宋古建筑一下子珍贵了三分之一),蓟县独乐寺山门和观音阁可以并列第十。(陈明达先生认为第七,黑体字部分为未列入,另阁院寺年代有争议)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唐建中三年(782年)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唐大中十一年(857年)

山西平顺龙门寺西配殿 后唐同光三年(925年)

山西平顺大云院大佛殿 后晋天福三年(938年)

山西平遥镇国寺大殿 北汉天会七年(963年)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 吴越乾德二年(964年)

涞源阁院寺文殊殿 辽应历十六年(966年)

山西高平崇明寺中佛殿 北宋开宝四年(971年)

河南济源济渎庙寝宫 北宋开宝六年(973年)

天津蓟县独乐寺山门、观音阁 辽统和二年(984年)

独乐寺山门、观音阁建筑年代虽然不是最早,但“论建筑之精湛,艺术之品第,则应推为第一。”

这就是中国最古老的木构建筑五台山南禅寺大殿,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庄严肃穆,郁郁唐风。

点看全图

独乐寺大致始建于唐代。梁思成先生根据观音阁和天花内旧料“附属部分,多用旧料”、“而此横木,乃一旧栱,其必为唐以前物无疑。”等考证“寺之创立,至迟亦在唐初”。史树青先生考证该寺始建于唐天宝十二年(753年),系安禄山所建;近年来,天津大学采取碳14测定法独乐寺建筑年代进行检测, 在对观音阁及山门1998年落架大修时替换下的11个木构件进行检测后测得观音阁木构件从公元443年±60年到公元1748年±35年,其中取自观音阁的10个样品中,4个样品为唐代,其中观音阁暗层西北角柱最早为公元443年±60年,大致在北魏年间。(基本上是从淝水之战到萧衍代齐之间,其间的拓跋焘和随后北周宇文邕、唐武宗灭佛是所谓历史上三次佛难),山门样品测定经树轮校正后也在唐代。这也印证了梁思成先生“草栿之附属部分,多用旧料,其中如垫五架梁之柁橔,皆由雄大旧栱二件垒成,较今存栱尤大;是必统和重葺以前原建筑物或他处拆下之旧栱,赫然唐木,乃尚得见于兹”的判断,但从整体建筑风格上,仍然属于辽代早期建筑。

中唐以前寺庙国内已无实物可考,这是敦煌莫高窟329南壁经变图中的初唐寺庙

点看全图

独乐寺的重建日期比较明确,辽统和二年(984年)十月,重建观音阁。《日下旧闻考》引《盘山志》:独乐寺,不知创自何代,至辽时重修,有翰林院学士承旨刘成碑,统和四年孟夏立石,其文略曰:“故尚父秦王(韩嗣匡)请谈真大师入独乐寺,修观音阁,以统和二年冬十月再建,上下两级,东西五间,南北八架,大阁一所,重塑十一面观世音菩萨像。”这也是中国早期建筑中为数不多的有明确纪年的建筑。

点看全图

在随后的一千多年独乐寺虽然屡加修葺,但也不断进行着破坏性建设或者建设性破坏,金皇统二年(1142年)修葺。元代大德至大年间(1297~1311年)绘观音阁壁画,明成化正德(1465~1511年)年间,修葺独乐寺并重绘观音寺壁画,明代嘉靖十二年(1534年)。明隆庆年间和万历年间,修复独乐塔。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修葺独乐寺并对壁画做了局部涂改。清康熙三年至六年(1664—1667),修葺独乐寺。清乾隆年间,包砌独乐寺塔,重修塔刹。乾隆十八年(1753),修葺独乐寺,增建观音阁上下两层,在檐角上又加8根小柱支顶,阁前东西配殿原有的门面、山花、雀替均改成了清式,并于寺内东侧建独乐寺行官,在寺前改立栅栏、照壁,这就是现在看到的外貌。清咸丰年间,修葺独乐寺塔。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十一月初四,侵华的八国联军先后入犯蓟县城抢掠,独乐寺行官、正殿、宝座、佛像及各处门窗户壁均被烧砸,伤损不堪,佛前幔帐陈设及卧佛 所铺被褥也被德军劫去。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两宫回銮”之后,有谒陵盛典,因路过蓟州,油漆彩绘独乐寺观音阁。1924年陕军驻扎独乐寺,部分门窗被破坏,拨寺西院为师范学校,1928年夏,孙殿英军队驻扎独乐寺,部分门窗破坏。1931年,独乐寺东西院、后部正殿改为蓟县乡村师范学校校舍。1931年 5月29日,日本人关野贞发现了独乐寺。图为关野贞拍摄的独乐寺观音阁

点看全图

说到独乐寺的发现经过,便不得不提到日本人与中国古建筑和古迹的渊源。自1893年冈仓天心按一定的路线实地考察了中国多省的名胜古迹和美术遗存后,日本人不断模仿这条路线,到中国考察。从1893年到1935年,冈仓天心、鸟居龙藏、伊东忠太、关野贞、冢本晴、常盘大定和伊藤清照等日本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普查了中国各地的文化史迹。1926年始,日本外务省文化事业部的资金支持下,东京帝国大学和京都帝国大学等一批学者牵头创立了东方文化学院、东亚考古学会等一系列研究机构,并资助一批学者开始对中国建筑进行专题研究。其中就有独乐寺的发现者,东京帝国大学教授、东方文化学院东京研究所研究院关野贞博士。

点看全图

关野贞发现独乐寺纯属巧遇。他去调查清东陵驱车途经蓟县城,无意中透过车窗看到路边一座古建筑,虽然有一道砖墙相隔,但仍遮挡不住上面巨大的四坡屋顶。关野贞“一瞥之下”就认定这是座非常古老的建筑物,遂“停车,从旁小门进入”。观览一过,发现这座山门与后面的高阁竟然都是辽物,而且数尊塑像也与建筑同时。关野贞根据他本人1918年对大同诸建筑特别是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及其壁藏的研究,及1902 年他的学长伊东忠太对应县木塔的调查,关野贞将这些实例与独乐寺展开了详细的比较。确定观音阁比他所谓“辽代建筑中所知年代最正确者”薄伽教藏相比更加古老。

关野贞拍摄的独乐寺山门

点看全图

关野贞刚从独乐寺返回北平就到宝珠子胡同造访中国营造学社,并向社长朱启钤、文献部主任阚铎等人讲述了发现独乐寺始末。第二天,阚铎就从《日下旧闻考》查得观音阁于辽统和二年 (984年) 再建的文献记载,刚好印证了关野贞的判断。

点看全图

独乐寺作为当时发现年代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引起了中国学者的高度重视。刘敦桢在这一年翻译并补注日本考古学者滨田耕作《法隆寺与汉六朝建筑式样之关系》时,就提到了关野贞刚刚对独乐寺的考察: “( 鸱尾 )......此制宋后失传,最近关野氏发现辽初建造之蓟州独乐寺中门,具有鸱尾,恐为国内唯一遗物......” 。

点看全图

正如1930年伊东忠太讲演时称“在支那方面,以调查文献为主,日本方面,以研究遗物为主”的论断,中国古代建筑研究起步较晚,中国营造学社成立后只做文献搜集、考订工作。1931年梁思成到营造学社后,才开始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当时梁思成正通过研究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对照故宫实例向老工匠学习,编写《清式营造则例》一书。梁思成从日本人的工作和他自己对清则例的研究中也体会到实例考察的重要性了。提出“研究古建筑,非作遗物之实地调查测绘不可”的观点。其实,梁思成早已听闻独乐寺观音阁的存在,只是因为天津事变才让梁思成本应在 1931年秋成行的独乐寺调查推迟到了翌年春季。而在此之前,他则因好友杨廷宝的介绍,在北平提前见到了独乐寺的照片。1932年梁思成考察时拍摄的独乐寺观音阁。

点看全图

因此当梁思成一行来到蓟县这个“净美可人的山麓小城”时,对独乐寺已经是有备而来。1932年4月,在长城抗战如火如荼的危急时刻,梁思成不顾个人安危,怀着“一定要把这座千年古刹测绘下来”的志向,带着从清华大学借来的仪器,和其弟梁思达一起来到蓟县,就住在独乐寺对面的一个小店里。他们对独乐寺进行实地研究,登顶攀檐,逐一测量,记下各部位的特征,并进行寺史之考证。他在这里写下的《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既是他本人的第一篇古建筑学术论文,也是中国人第一次用科学方法对中国古建筑进行研究的成果,更是用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建筑的开端。

点看全图

值得一提的是,梁思成在调查蓟县独乐寺辽代建筑时,偶然听到蓟县乡村师范学校教师王慕如谈起他的家乡宝坻也有一座与独乐寺风格相仿的寺庙宝坻西大寺。不久后,梁思成看到西大寺的照片,就判定为辽代原构,不久之后就实地走访,形成了《宝坻县广济寺三大士殿》考察报告。

点看全图

独乐寺的整体布局如今已不可考。梁思成曾说“独乐寺伽蓝总体布置,今已无从考证”,但好在保存至今同时期辽宁义县奉国寺也属此类寺院。据金、元碑记等文献资料,辽代的奉国寺有七佛殿九间,后法堂、正观音阁、东三乘阁、西弥陀阁,四圣贤洞一百二十间(即围廊),伽蓝堂一座,前山门五间以及斋堂、僧房、方丈、厨房等。对照寺址现状,可知其独乐寺原在山门内有观音阁,阁后为七佛殿、后法堂,也属于前阁后殿的形制。辽代这种前高阁,后佛殿的寺院,以供奉观音高大立像的高大楼阁为中心,与唐代以来流行的观音信仰,特别是辽代皇室尊“白衣观音”为家神不无关系。

点看全图

从东汉到南北朝时期,佛教寺院多在宅院之前或寺院中心造塔,形成以塔为中心,殿为附属的建筑体系,比如非常有名的北魏天宁寺塔。这种以塔为中心的形制一直流传到公元10世纪以后的一些辽代寺院,如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的山西应县佛宫寺,便是以释迦塔为主体的寺院,塔内塑佛像,塔后建佛殿。

点看全图

隋唐以后造大像成风,原寺院中树塔位置建构高阁的做法极为盛行,寺院逐步以塔为中心蜕变为以高大的佛阁为中心,佛阁内通常内藏贯通各层的巨像,信徒可绕层巡礼,同时寺分数院,周绕回廊,与禅宗兴起后普遍执行的伽蓝七堂制的布置截然不同。比如始建于公元607年的日本法隆寺西伽蓝回廊,保存基本完好,体现的是唐代以前比较典型的寺院布置形式。

点看全图

缓步进入,便是独乐寺的山门,寺院山门也称三门,象征空门、无相门、无作门的“三解脱门”,之所以称为山门,是因为有其隔绝真俗的象征意义,“山对城市之言,城市为俗,山林为真。寺庙应反俗居本,宜在山林。即使在城市的,也用山号,皈依佛门的也从此门而入,所以叫山门。”唐宋以后,大寺通常有独立的山门和天王殿,有的寺庙也会将山门和天王殿合并,独乐寺就是山门殿和天王殿一体,因里面雕塑两尊力士像,当地人称呼为“哼哈殿”。

点看全图

独乐寺山门前还有清乾隆年间增筑的照壁。

点看全图

山门正中悬1方匾,楷书“独乐寺”3字,相传为明代权相严嵩手笔,严嵩严分宜是有明一代的书法大家,三个字磅礴大气,其手迹现留存据说有二十余处,甚至京城老字号如六必居、鹤年堂的匾额均号称其墨宝(近世均被证伪)。独乐寺这处考证,确是其手迹。独乐寺寺名由来有四,一是蓟县人相传安禄山起兵叛唐并独乐寺前誓师,据传因其“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而得寺名。安禄山起兵之地为实为范阳而非渔阳,此说恐不确。二是梁思成考证“蓟城西北有独乐水,为境内名川之一,或寺以水名,或水以寺名,抑二者皆为禄山命名也”,独乐河发源于盘山,流经蓟县,手头从道光到新中国三版《蓟县志》中虽然均无此水名,但是考虑到佛教寺院多以名山胜水为名,此说可能性较大。三是当地故老传言因观音塑像内部支架是一棵参天而立的大杜梨树,以“杜梨”的谐音而取名;四是县志中记载“佛家清心寡欲,恪守戒律,独以普度众生为乐,故名独乐寺”。但正如清代诗人张鹏翼《题蓟县独乐寺》所说“普济乃佛心,如何名独乐?”此说恐不确。书生认为,第二种可能性最大,其次是第一种,第三、第四可能性最小。

点看全图

独乐寺的山门四椽三间,进深二间,由台基、屋身、瓦顶3部分组成。台基南面有三级石阶,现有台阶宽不及一间,梁思成根据《营造法式》台阶“长随间广”的规定考证石阶应不是原状。台基用方砖、条石砌成,高约半米,宽厚牢固,台基上立有12根圆柱屋身是1座面阔3间、进深两间的单层建筑。两山及山柱与中柱间皆有砖墙,皆为后来重砌。印象中据莫宗江先生考证,修建独乐寺时,工匠所用辽尺基本准唐尺,但宋尺大于唐尺,经测量,其山门与观音阁用材尺寸略有差异,推断山门修建年代略晚于观音阁。

点看全图

山门屋顶为单檐庑殿顶,庑殿顶,即庑殿式屋顶,由于屋顶呈五脊四面坡形,又略微向内凹陷形成弧度,故又称“四阿”,宋称“庑殿”,清称“庑殿”或“五脊殿”,在各屋顶样式中等级最高,唐时也见于佛寺建筑,之后常用于各类别建筑。独乐寺山门由于台基低矮,斗拱雄大,出檐深远,而脊端鸱尾形制成遒劲,给人以庄严稳固的感觉,在小建筑物上施以四阿,更是后世所罕见。

点看全图

庑殿顶在屋顶建筑中形制出现最早,据《周礼考工记》载:“商人四阿重屋”,即早在商代已有四阿屋顶,实物式样可参见妇好偶方彝,汉代实物有冯焕阙为代表的一众汉阙可以印证;但早期庑殿顶均为直坡屋顶,直到南北朝后期,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才出现下凹的曲面屋顶。独乐寺山门形制还有其特殊性,用梁思成话讲“观音阁山门,其年代及形制,皆适处唐宋二式之中,实为唐宋间建筑形制蜕变之关键,至为重要。谓为唐宋间式之过渡式样可也。”

妇好偶方彝上部近似一座殿堂的屋顶,排列规整的7个方槽,宛如屋椽,应是模仿当时的大型宫殿建筑。

点看全图

同样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冯焕阙,明显体现出汉代斗拱构造和屋顶的建筑特点

点看全图

独乐寺观音阁及山门瓦,原皆长四尺宽,一尺余的大瓦,光绪重修时被窃换为目前小瓦形制。独乐寺的正版辽瓦应该像下图一样,图为辽南京遗址出土的条纹砖和套瓦

点看全图

独乐寺山门正脊与垂脊经过后世翻修,皆以青砖垒成,但《营造法式》以瓦为脊,对照日本镰仓时代建筑物,原物也应该是瓦脊。正脊两端,各有鸱尾,翅转内向,是国内现存古建筑上最早的鸱尾实物。

点看全图

在建筑正脊的两端安装脊饰构件始于战国,秦汉时期逐渐丰富。”《唐会要》中记载:“汉柏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象于屋顶上以厌火祥。”但实际晋代以前并无鸱尾,汉代多用朱雀、金凤脊兽作为厌胜。南北朝时代佛教大盛,印度的摩羯鱼(即鲸鱼)传到中国,摩羯鱼有足,在佛经上是雨神的座物能灭火。鸱尾开始出现,《陈书高祖纪下》:“戊辰, 重云殿东鴟尾有紫烟属天。” 龙门石窟古阳洞内北魏正始四年(507年)题记旁边屋型龛中的鸱尾,虬尾上指,背后无鳍,身体无雕饰,应是鸱尾中比较原始的、早期的形象。

点看全图

唐代的鸱尾形制逐渐固定下来,在唐长安城遗址出土过较为完整的陶质鸱尾实物,造型简洁浑厚。唐代大明宫遗址出土鸱尾遗物

点看全图

中唐时期,鸱尾下部出现张口的兽头,尾部逐渐向鱼尾过渡,晚唐时期,鸱尾突出了吻的形状,张口吞脊,吻的张合很有力度,因此,人们以吻为此构件的特征,开始将鸱尾改称鸱吻,宋朝尾部由鱼尾开始变成龙尾,但宋代实物中绝大多数都还是鸱吻形象。宋徽宗赵佶所绘《瑞鹤图》中端门屋顶,对脊饰有细致的描绘,宋代鸱吻的特点是“两头各带独脚屈膝”,鳍上安“抢铁”,与《营造法式》所述一致,比例瘦高,与辽代相近。

点看全图

独乐寺山门鸱尾这种形制恰恰就是反映出反映的是从唐末到宋初五十多年间种变化。在《营造法式》中虽然对其规制论述颇为详细,但缺乏图样和实物对照,以至于梁思成在考察独乐寺见到实物以后才弄清楚很多问题。下图就是宋代以前历代鸱尾演变图

点看全图

垂脊之上有兽头,脊端与后世不同,不是明清时期常见的“骑凤仙人”,而是《营造法式》所称“嫔伽”的甲胄武士,嫔伽与垂兽间的走兽有四个,也是宋代的规矩,与明清以后的单数走兽不同。在独乐寺被发现以前,并不知道《营造法式》中记载的嫔伽是什么东西,直到两次成考察独乐寺以后才恍然大悟,古建筑实物的宝贵便在如此。

点看全图

与故宫建筑上的清代檐兽相比较,特别是骑凤仙人,对比非常明显。

点看全图

台基东北角与西北角各有一座辽代石兽,不过现在已经被玻璃箱保护起来了,里面装满了钱,根本什么都看不到。

点看全图

一进独乐寺山门,左右两侧分列两座金刚力士像,独乐寺山门殿内原有布置已无法考证,唯有两座力士像为辽代原构,两座力士都是面貌雄伟,作忿怒相,头戴宝冠,上半身裸体,右手执金刚杵,左手扼腕,两脚张开,故身体四肢均呈紧张之状。其不同者,只是左像怒颜张口发“阿”声,以金刚杵作打物之势;

点看全图

右像忿颜闭口发“吽”音,平托金刚杵,怒目睁视而已。

点看全图

“阿”与“吽”为佛教的陀罗尼咒语。“阿是吐声权舆,一心舒遍,弥纶法界; 吽是吸声条末,卷缩尘刹,摄藏一念”,“恒沙万德,莫不包括此二音两字”。民间人士并不十分了解“阿”、“吽”字音的含义,将二音转读成“哼”、“哈”二字之音,《封神演义》更是将错就错,附会出了郑伦陈奇“哼哈二将”的传奇故事。

点看全图

金刚力士原为法意太子,他曾发誓皈依佛法后常亲近佛,当做金刚力士,后来成为密迹金刚(即夜叉),今山门殿树其像作为五百金刚的代表,南北朝以前通常只塑一尊,北魏云冈、龙门、麦积山石窟,都有金刚力士雕像且只是一尊。隋代河北安阳宝山大住圣窟入口两壁刻有那罗衍神王与迦毗罗神王两像,左像执槊,右像执杵,与佛所说于门两颊画执杖药叉相符,此二像为中国现存最古的两尊力士门像,唐代以后,山门殿内塑两尊金刚力士已成定制(如天龙山圣寿寺),此二力士执金刚杵分立山门左右,守护佛刹,称为二王。

点看全图

往山门后进走,梢间两旁的有清代重绘四大天王壁画像,东壁为增长、持国 ,西壁为多闻、广目,两两分立东西,肃穆森严。用梁思成话讲“笔法平庸,而布局颇有意趣”。民国时期该壁画曾被当地驻军以纸糊墙,导致受损严重。四大天王的来历和佛教的宇宙观有关。佛教分宇宙为三界二十诸天。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中,欲界为最低一界,欲界的天有六重即“六欲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四大天王住在须陀四宝山上,各护一方世界,即佛教说的须弥山四方的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故四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因为四大天王位居二十诸天第一重天,所以在佛寺中四大天王的塑像通常分列在第一重殿天王殿的两侧。东壁的增长天王,持国天王像。

点看全图

西壁的多闻天王,广目天王像

根据《般若守护十六善神王形体》中记载,四大天王中南方增长天王手持金刚杵,东方持国天王持大刀。西方广目天王持笔,一说双手分持稍和赤索,北方多闻天王的形象较多一手托宝塔,一手持稍拄地;或一手持戟,一手托腰。这是早期的天王形象(敦煌石窟285窟西壁西魏时期的天王图)

点看全图

四大天王到了唐代形象就有所变化,南方增长天王手里换成了矛;东方持国天王由刀变成了剑;西方广目天王改持两股戟。北方多闻天王依旧托塔;这里还有个有趣的变化,早期佛教佛像中,力士是穿甲胄的,而四天王不穿,到了隋唐以后两者掉个个儿,变成四天王身穿甲胄展示勇武,而力士反而多用肌肉和衣裙展示力量了。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左右两侧各1座力士像和天王像显著地体现出这一时期的特点。

点看全图

到了明代以后,四大天王形象被彻底汉化,而且被赋予予中国式寓意。南方增长天王身为青色,手持宝剑;东方持国天王身为白色,手持琵琶;北方多闻天王身为绿色,右持宝伞,左手卧神鼠;西方广目天王身为红色,穿甲冑,手缠一赤龙。四大金刚各执一物,俗谓“风调雨顺”四字。经过《封神演义》和《西游记》的宣传,佛教的“护世四天王”就变成掌管了护国安民,风调雨顺的汉化的佛教天王。大英博物馆藏四大天王像。

点看全图

四天王里面值得多说几句的是北方多闻天王。多闻天王梵名音译称之为“毗沙门天”。 相传,毗沙门天经常维护如来道场,由此而得时时听闻如来说法,故名多闻天王。据说他与吉祥天女是夫妻(一说兄妹)。在印度古神话中,他既是北方的守护神,又是主司施福护财善神,是一位“大财神爷",故在四大天王中他的信徒最多。中国敦煌壁画中的毗沙门画像:画他渡海布道之际,常常散下金银财宝。从唐代开始,毗沙门天王的地位逐渐提高,成为了密宗供养的主像之一。在唐代有些佛寺中,释迦摩尼佛左胁侍菩萨是吉祥天女,右胁侍菩萨就是多闻天王。大英博物馆收藏的被斯坦因从敦煌强行揭取的唐代多闻天王像。

点看全图

在《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君护法仪轨》中还记述说:天宝元年(742年),安西被蕃军围困,毗沙门天王于城北门楼上出现,大放光明。并有"金鼠"咬断敌军弓弦,三五百名神兵穿金甲击鼓声震三百里,地动山崩,蕃军大溃,安西表奏,玄宗大悦,令诸道州府于城楼西北隅置天王像供养,其后又命佛寺别院安置,如唐长安大兴善寺之天王阁、江苏崑山慧聚寺等处之天王堂,即是供毗沙门之别院,《水浒》中林冲看守的天王堂,就是上承唐制供奉毗沙门的庙堂。《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君护法仪轨》已被证伪,但无独有偶,宋人《括异志》、《谈薮》等笔记均记载类似的故事,唐宋对毗沙门天王推崇可见一斑,有唐一代香火极盛,连带他的五个儿子都大大有名,比如三太子“哪吒”。宋元以后,随着佛教汉化程度加深,毗沙门天王地位开始下降,毗沙门天王原来财神爷的职能也转给了赵公明元帅,托塔天王的名号连同兵器、儿子一起转给了唐代名将李靖,毗沙门天王逐步与其他三个天王平齐,单独的形象就不多见了,城楼北隅的天王阁多变为供奉玉皇大帝的玉皇阁。这是洛阳白马寺的元代多闻天王像,如果说是托塔李天王估计也会有人信。

点看全图

此外,另有一种叫兜跋毗沙门天的像,身着西域式甲胄,一手捧宝塔,一手持三叉戟,以坚牢地神支其两足。脚下蹲有二邪鬼。据说兜跋本为西域国名(疑为吐蕃的音译),后来人们以兜跋讹为刀八,又进一步误解为刀八之意,于是塑造了各种八刀毗沙门像。兜跋毗沙门像在唐时传到日本,后被作为能镇护国土、拒退怨敌的神将而得尊奉(怎么想起自称是毗沙门转世的上杉谦信了)。京都东寺所藏的木造毗沙门天立像,为日本国宝之一,该造像有特殊名称即“兜跋毗沙门天”,相传原安置在平安京罗城门上。

点看全图

独乐寺山门在建筑特点上还有两个妙处,名字也很有特点,很像某种武林秘籍,一个叫“分心斗底槽”,一个叫“彻上露明造”。

“分心斗底槽”。是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即沿建筑物面阔方向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栱将殿身划分为前后两部分的柱网形式,这种柱网形式常用于门庑建筑中,独乐寺山门是国内现存“分心斗底槽”建筑的最早实例。图为营造法式中分心斗底槽图解。

点看全图

“彻上露明造”。即屋内不用平棊、平暗,梁架斗拱结构全部可以显露可见,因而它们的装饰效果得到充分发挥;

点看全图

而且通过山门后部的明间,恰可把观音阁收入视线范围之内,既无遮挡,也无多大空隙,这种空间关系处理,显然是建造者有意设计。

点看全图

寺史,山门篇结束。

【原创】雄浑刚健的辽代遗风——蓟县独乐寺随笔(2)

链接出处

通宝推:庄汀,zen,桥上,快刀浪子,晴空一鹤,同文,李寒秋,马尔他之鹰,光年,haaghhs,灰灵,mezhan,铁手,老老狐狸,史文恭,有思想的鱼,天涯无,花大熊,西行的风,旧时月色,jellobean,青颍路,芷蘅,石头布,bayerno,不远攸高,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