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九江行记 -- 语迟

共:💬9 🌺3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九江行记

  去年一则老帖修改后重发一遍,改完看着好象顺溜点。网友们不妨再读。以下是正文。

  我们中国纵跨五个气候带,而前苏联那么大,却长不出一颗菠萝。。虽然只有美国横跨的纬度跟中国差不多,但美国却没有历史人文的积淀,从影像资料能看到,这个国家很荒,没有气质,似乎是个充斥着蛮荒气息的野蛮国度。。。。我们都知道比如说玩一些器物,紫砂壶,玉,甚至一些乐器,琴什么的,都是要靠人“养”的。一把新吉他,造的再好,琴声听起来也会浮躁干涩,这就是因为没有经过人文的淬炼及润泽。。风景也是一样,我们常说的苏杭,西湖为什么那么美,那是因为那一片风物,是被我们中国独有的人文精神,历经千年“养”出来的。西湖的气氛就仿佛一把老物件上温润沉厚的包浆,凝聚了岁月文化,象老酒那么意蕴悠长。。

  西湖美绝天下,因为与两个人有关,一为白乐天,二为苏子瞻。这两位都对西湖下过大力气。。。现在这个社会急功近利,只关注一些看得见的事情,而对于苏白这样的文人的作用,是很不理解的。。比起马云爱因斯坦之流,苏白二位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一个人真正可以长久留存于世的,可以永恒的,则是这个人的气质和精神。马云再有钱,爱因斯坦再有创造,终归正如杜甫诗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对历史来说,这些时代的宠儿,不过是些随波逐流的鸡毛蒜皮。。。一千年以后,还会有人知道马云吗?还会有人知道爱因斯坦吗?。。。而西湖却在那里。若徜徉在湖畔,浸润着江南烟雨,我们至今仍然可以感悟到苏白二位冠绝人伦的美学品位。仍然可以理解二位清隽超逸的风采与人格。对我们来说,这是扎扎实实的做人的教育。君子德风,小人德草。苏白二位在当时就引发了全民追随,西子湖畔的芸芸众生,在苏白等旷达潇洒的教化中潜移默化,历久而不衰,这才集众力养成了后来的天堂胜景。。

  所以后来我对旅游的想法,就是去观人,读历史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西湖追忆苏白,曲阜朝圣,韶山怀念主席,在橘子洲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今年十一去了九江,就是因为九江有陶渊明和白居易。。。说起来很有意思,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党政军大权独揽。兴修水利治理西湖,正是意气风发精神健旺的作为。而早前老白被贬到九江,江州司马,也许就是个没实权的副市长,管管文教卫生啥的,精神头大不如后来在杭州。从《琵笆行》看,白居易根本不喜欢九江。“浔阳地僻无音乐”,“呕哑嘲咋难为听”,“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一是没实权有心无力,二是落魄之身形只影单,于是受陶潜的影响,既然做不了事业,这地方隐居倒是不错,“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在《庐山草堂笔记》中还说“终老於斯”。可见当时老白颓丧的很。不象后来在杭州,多少年以后,还写了《忆江南》来自我陶醉。。。无独有偶,后苏轼亦先被贬至距离九江仅130公里(直线距离)的黄州,后亦主政杭州,也在杭州意气风发,做了一番事业。苏轼于杭州的感情,正自比白居易。。。与陶渊明“无用于时”的处境一样,落魄贬谪的失意中,苏白二位只好流连山水,寄情于辞赋。。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白居易在九江写了《琵笆行》,苏轼则在黄州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我们一家在九江滨江路,江边的一个酒楼吃饭。临窗而坐,窗外就是浔阳江。时暮色苍茫,也正好是“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时节。这酒楼距离当年白居易送客的湓江口,应该只有几百米,现在湓江已经填了。看着日暮的夕阳,浩浩江水,往来的航运,想象当年这一片灰瓦白墙的江边建筑,同样是日暮夕阳,浩浩江水,往来的航运。白大诗人正窝在我们附近一条小船里,苦着脸听琵琶。。。这饭吃的真是有滋有味儿。。又想石达开亦曾在附近某处运筹帷幄,江面上则战舰云集,杀气腾腾。几次把曾国藩打的屁滚尿流。而当年施耐庵必同我一样,此情此景,此时此地,坐在临江的酒楼中,酒酣之际,恨不能代替宋江,就在我坐这个地方,写下反诗。也许李逵和张顺还在江边抢鱼打架。。。不过那时候的江水,在这个季节,应该是碧绿清澈的。。。

  在九江住了一晚,住的旅店就挨着长江一桥,听了一晚上火车。。。很象在哈密的时候。。本来也没打算去庐山,又听说庐山上的人比树还多,就彻底算了。。,那么,去湖口。就是苏东坡写下《石钟山记》的地方。一早起来,酒店退了房,先去江边的锁江楼,离新建的浔阳楼很近,有幢400年的古塔,这是10月3号。天气很好,天朗气清,小景区跟屁股那么大,人不多,进去倒也是曲径通幽,树木葱茏,古塔七级八面。挺好玩。。。从锁江楼出来,开着车在九江市随便转转,现在的城市千篇一律。2号下午从九江长江二桥下来再经八里湖大桥进入市区,八里湖沿岸景色很美,但是进入市内就有点破破烂烂。3号上午大概一转,南湖公园那一带的法桐林荫道还可以。之后就直奔九江东南方向的湖口县。。。杭瑞高速九江到湖口段30多公里,途径雄伟壮观的鄱阳湖大桥,不过仍不如九江长江二桥。“湖口”意为“鄱阳湖口”,鄱阳湖大桥以南是鄱阳湖,以北就是长江。水天一色,烟波浩渺,远方是几艘艨艟巨舰黑色的剪影。。很壮观。。。湖口县石钟山景区附近的市区,整洁而幽静,布局还很紧凑聚气,我几乎想晚上住这儿了。但是石钟山能有什么看头呢?当年苏东坡也不过就在这儿“以小舟夜泊于绝壁之下”。。没道理会有什么古迹。。再说《石钟山记》这个文章也写的没意思。。其中其实也就“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这话可取。。这说的是个“话语权”的问题,就象现在很多问题,自然科学说不知道或者语焉不详,并不是真相没有人知道,而是这些知道的人就象渔工水师一样,非“不能言”也,而是没有话语权,说了也没人听。。

  这时候的旅行还是漫无目的,继续东进,下一站是彭泽,再一站就是安庆。。于是从湖口上了彭湖高速,。。。据考证,原来陶渊明做彭泽令的时候,他管辖的地面现在湖口县。就是说陶渊明跟现在的彭泽县其实没什么关系。倒是后来狄仁杰在彭泽县做过地方行政长官。也是被贬。所以九江附近一带,虽然人文荟萃,见识过这么多大人物,但似乎却是文人墨客的伤心之地,忧愤之所。不祥之地。陶潜穷愁潦倒,白居易,狄仁杰,苏东坡,皆贬谪沦落于此,虽然后世标榜其超逸高德,但有几个人愿意象他们在此地的处境一样?都是叶公好龙罢了。屈原够牛了吧,可谁愿意去汨罗江?。。。也许九江附近正因此也被历代有意无意的避讳,没有象苏杭一样吹捧起来。。

  鉴于此,我的车在寂静的彭湖高速飞奔,原无打算在彭泽久留,只想大概一看,尽快去近代历史上的名城安庆。。在彭泽出口下了高速,转了半天也没什么可看的,市区也比较破,但是蛮有精神。。市区核心地带有些小石山,山上住着人家,我说再拐个弯就撤。刚一拐弯,就看到石山上民居掩映之下,露出一段古建筑的飞檐翘角来。一打听是个庙。本想看完这个庙就撤。。。一家三口迤逦往山上而来。穿过富有生活气息的江南小巷,爬了几十级台阶,来到庙前。名曰“开化寺”。看那个字象李叔同写的,有年头了。。庙中仅驻一老尼。。我穿着短裤凉鞋,戴着墨镜还叼着烟,很不庄重,也就不方便进去,只在庙前的平台上溜达。。一眼看到整个县城依江而建,长江气势非凡,江心还有座耸立的小岛,岛上居然依稀有些建筑。。我一边迅速调整今天的行程,计划务必去江边一览,一边听庙里我老婆和老太太说的挺热闹。。老太太很慈祥的送母女出来,很喜欢小胖妞,赏了几个桔子,又给我老婆几本书。我也谦恭的施礼告辞。。。

  从山上下来,直奔江边。往江边的方向看,一条大路通向一座巨大的水泥厂,大路很短,到水泥厂就没了,我老婆说还走什么呀,拐回去吧。说着话也就到了厂门口了,才发现沿着围墙,草木掩映间有条小路,去向不明。这路也就仅容一辆车,对头来辆车就堵了。。我也没犹豫,弯弯曲曲走了一会,遇到人家问问,果然通向江边。很快走到一个三岔口,一条狭窄的水泥路,路口堵着沙子石头,另一条是土路。。刚好水泥路那边过来一个老头,我问哪条路去江边?说都去。老头还自作聪明的推荐水泥路,说这路已经可以走了。我就下来搬开石头开车走水泥路。。。路面还在养生。。走了不到30秒就到头了,是个小山坳里的小停车场,停着两辆电动车。。。车再开就撞山了。。一看左手边有建筑,建筑后面就是长江。。向江边的方向走了十几步,右手边赫然一道小门,上书“龙津寺”。。。

  直至写这个贴,查了资料,才知道穿过龙津寺,有一道突出的山岩伸入江中,与龙津寺后门的山壁形成一个江湾,那道岩石就是“彭浪矶”,而刚才在开化寺远望,看到的江心岛,此时就与彭浪矶隔江相望,似乎近在咫尺。。这个小岛则是包括苏轼、陆游在内的历代文人都曾吟咏过的著名的“小孤山”(但是似乎没有特别的佳句)。。。如此名胜,交通却这么差,不知当地政府怎么想的。。此庙依山而建,狭长一带。。进了门,屋檐下竹箅子里晾着干菜,一位尼姑正在忙。。互相示意,我们就向后庙去了。

  彭泽龙津寺始建于武则天时期,后黄庭坚在此题有碑记,明嘉靖年间重修。毁于咸丰兵乱。彭泽至安庆一线,是湘军与太平军决战的主战场。而彭浪矶龙津寺小孤山,战斗尤为激烈。。小孤山独矗江心,雄视大江南北,若在小孤山部署炮台水军,立可截断长江。所以此乃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南宋小孤山就有炮台,陆游《入蜀记》也提到当时小孤山有驻军。。后朱元璋与陈友谅,王守仁与朱宸濠,彭玉麟与太平军,都曾于此厮杀,或立于彭浪矶,或登小孤山,互相激烈炮战。。就在我站的地方,不知飞进飞出过多少炮弹,不知曾有多少人在此喋血沙场。。。而我在龙津寺一座两层楼的楼顶,无限惬意纵览大江及小孤山的时刻,还并不知道这些历史,我依然动心于如此雄浑壮丽的大好河山。。小孤山不高,但是突兀江中,与彭浪矶以及不时驶过的黑色大船相互印衬,衬托得江面无比壮美。低沉有力的汽笛回荡在水面,江山如画,又平添一分肃穆深沉。

  龙津寺在兵乱之后被清军重修,后又毁于日军。现在都是新建筑,古迹荡然无存。然小庙依山傍水,屋宇清洁,色彩鲜艳。出了后门,峭立的岩壁下草木葱茏,繁花点点。一条小石堤伸向彭浪矶。后门与石堤间有一小片空地,有石阶几级,可至江水石岸。象刻意布置的园林那样错落有致。。由于彭浪矶的阻挡,此处形成江湾,石岸狭窄,高高低低。江边正一人独钓,稍远处是一支无人看管的“罾”,一派南国风情。。 所谓“罾”,乃一根独木固定在岸边,木稍垂绳斜伸向水面系网,网淹没在水中。。与钓者攀谈,说此处水深可达数十米。然鲜有鱼焉。。问那边那个大网什么时候起鱼?说两三天一次。那等不着看了。又跟钓者分析鱼少的原因,也许是污染,也许跟三峡大坝有关。。。。也许更不晓得这江湾深处还困着多少等待超度的冤魂,所以历代在这儿建庙不辍,也是有道理的。。我指着小孤山问怎么去?看了看表,下午三点。还来得及不?说来不及了。。。我正看着江面发呆,盘算着是否有必要在彭泽住一晚,忽闻寺中嘈杂,一位湖南口音的中年尼姑冲出来,大声质问前门谁的车?又说路还不能压,把路压坏了,修路花了很多钱云云。。。把我家姑娘吓着了。。小姑娘家家的没见过风雨。。尼姑有什么好怕的。。我辩解说,师父您别生气,我就是修路的,我能不懂?这路可以压,没事儿您别担心,路坏不了。。您可能不大懂科学云云。。。

  尼姑回庙去生气。我在江边又呆了会儿,到底有些扫兴。老婆孩子着急逃跑,我们就出来了。穿庙而过又遇到那位尼姑,又数落我们几句,我还拿老话应付。。。当时尼姑在气头上也听不进去话。。我应该跟她讲明白,第一,从科学角度讲,我的车一吨二,分摊在4个轮子上,每个轮子300公斤,你电动车都过来了,加上体重,再带个人,也一二百公斤吧?我的车就好比4个300公斤的胖子,10个120公斤的胖子,怎么就把你的路压坏了?要讲压强,汽车轮胎接触地面的面积,压强不一定比你的电动车高。。。第二,咱从修行上讲,即便路压坏了,那就再化缘再修么,闲着有什么事?这条路能修起来,再修一条就不能了?你还想着存钱呢?嗔怨乃佛家大戒,生哪门子气呢。你出家人清心寡欲不涉红尘,难得生气,鄙人正是奉观世音菩萨钦命来气气你,考验你功夫如何。。你不服不行。。。不过今天遇到的三位出家人,都是有些道行的,一眼就能看出来。因为每个人都看着十分清洁。朴素的灰色僧衣一尘不染。这种清洁是气质上的,并不是每天洗几次澡换几身衣服那种清洁,她们没那个条件也不能允许。。。这种清洁只能通过修行修心来养成。。。

  县城没什么住的,小孤山来不及去了,留点遗憾算了。。再上彭湖高速,向安庆方向,立刻看到路牌,距核电站出口2km。。从未听说这儿有或者要建核电站。。闻所未闻。。这是一定要看一看的。。至核电站出口,高速也到头了,安庆方向设了路障,此方向的高速还正在建设。。正好下来,走S301省道。。。从高速出口到核电站,这段省道修的正好比“豆腐脑”,路面看着光滑平整,行车却是上下起伏左右摇摆。能把路修成这个熊样也是有难度的。这是要晕船的节奏。。与预料的一样,高速脱离群众,走省道才亲民。。正是风清气爽秋光奇绝的时节,蓝天旷野,远山如黛。广袤稻田里闪耀着大片的金黄,已收割的稻田则呈现出淡黄绿的秋香色。而江南却是温婉含蓄的,虽美艳而不逼人。。行至核电站,右手路边忽现巨大湖泊,水天无际,白鸟翻飞,深灰色的水体仿佛浩淼无穷。。我似乎感悟到陶潜那些田园诗,“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此时天近黄昏,秋草斜阳,另有些落寞苍凉。。想必陶潜也是动心于此情此景,念出“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的悲凄感慨。。

  此湖名曰“太泊湖”,彭泽核电站依此水而建。后来查了查,才知已废建。巨大的浪费。可怜我民脂民膏。现场只隔着围墙看到不少圆的方的乳白色建筑,我没停车,也没拍照。只在太泊湖畔几间渔家乐旁小驻观望,上了个茅房。南方农村这一点比北方强太多了,旱厕虽然简陋,却很干净。至此无话,S301至安徽段为S327,在东至县附近上了济广高速,此段又称为“安东高速”。于日落时经长江大桥抵达安庆。

  安庆一开始给了我们极好的印象。两天长途走马观花,委实劳顿。老婆随便查个酒店,曰“温州国际大酒店”,下高速十分钟就到,看了看房间,都很满意。四星级档次,二星级价钱,还哪儿去找这么便宜的事。该酒店各处细节皆精致,体现出南方人细腻的风格,而且还是崭新。打造这酒店的必是能人。安顿好,一家人步行,在酒店附近舒舒服服吃了晚饭,安庆的物价是很低的。我怀疑店家算错了帐。。一夜无话。商定第三天就在安庆休整。

  这几天天气甚好。听说此时郑州重度雾霾,不免幸灾乐祸。安庆的天空则尤其晴朗。一早起来,很懒散的闲逛,仅凭导航搜索去处。首先自然是“迎江寺”了。一路上看,安庆这个地方不繁华,有股子穷气。不知是否被清末的屠杀冲淡了风水。《老子》云,“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大战之后,必有饥荒。或者有些城市经历战乱屠城,必然萧索,然可很快恢复,有些就会如安庆这般一蹶不振。。到江边更是朔风野大,空旷萧疏。城市看着没有精神。。。迎江寺倒是很有名,所谓“安徽第一名刹”。寺名是光绪御笔。快中午了,也没什么人。此时寺内的振风古塔正在修缮,包的火腿肠一样。另有些古迹老建筑,整个寺庙看着不清爽,灰头土脸的。也许是香火太盛,香灰污染所致。后花园也平常。这个庙气氛一般。其实但凡这样的地方,气质都好不到哪儿去。。一些这样的地方,有种什么传说,人们蜂拥而至,锁个小锁呀,挂个红绸子,烧香许愿什么的。比如洛阳白云山的玉皇顶,山顶平台锁了一圈锁,层层叠叠密密麻麻,有密集恐惧症的人看了就晕倒。这种地方是很糟糕的。因为那些锁,那些红绳,烧的那些香,都代表着心事。。。这些心事大部分都是不好的事。你人走了,留了一团糟心。气氛能好吗?我每见这种地方都绕着走。晦气。。。也许香火越旺的地方越晦气,最好敬而远之。。。不过迎江寺还不至于,有点不清爽罢了。。今天本来就是休息,心情放松,消磨时间。就溜达着把寺里寺外细细看了,也没什么印象深刻的事。。。传说中的那些文物,曾国藩真迹什么的也没看到。只有大门口的一对铁锚有点意思。门口老石鼓(也就是“门当”)边平台上卡着一对铁锚,一边一个,一看就是古物。传说“安庆地形如船,塔为桅杆,若不以锚镇固,安庆城将随江东去,故而设之。”。。本着鄙人一贯反科技的精神,对这种故事喜闻乐见。如此天下无双,奇思妙想,匪夷所思,其中应该是有缘由的。。医者意也。。不然头被门再怎么挤也想不到寺前放对儿铁锚吧。。

  中午回酒店休息。下午起来也没目的去哪儿。开车奔菱湖公园,准备划划船,哄孩子高兴。。。没成想走到半路,老婆忽然查到有 “赵朴初故居”。。。当年主席初遇赵朴初,开玩笑云“佛说赵朴初,既非赵朴初,是名赵朴初。”。。我在故居看到赵朴初遗言真迹,其曰“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和主席开玩笑的意思是一样的。唉。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赵朴初故居本名“世太史第”,赵家祖上四代翰林,由是得名。地处安庆天台里,是条小巷,天然的单行道,仅容一车通过。一看周围的气氛,知此才是安庆核心老城。据说当年湘军克复安庆,这座豪宅就曾权作曾国藩的司令部。而李鸿章正好是这所宅子的女婿。。。。我拍拍斑驳的老门框,想这历尽沧桑的老古董,亦曾觌面曾中堂与李中堂。正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颇有些“古人今人若流水”的感慨。。。该豪宅融汇南北设计风格,鸿图华构,飞檐反宇,层楼叠榭,丹楹刻桷,古香古色,无所不妙。而最妙的则是不收门票,免费。。太赚了。。。豪宅细节不必多叙,其中收藏大量赵朴初真迹。看来赵老的字不怎么值钱,否则如此慢藏诲盗,经常一个人也没有,我也不方便抬头搜寻监控位置。。。假如赵老的墨迹每尺都能卖个万把的,比得上启功,这里趁机用个锤子咣啷一敲,拿了就跑,只怕报警也来不及。。。换几百两银子回乡下买两只小猪养养,岂不懿欤。。。

  后花园有数十株密植的高大芭蕉树,少见。平添些热带风情。其余还有些很有分量的文物,比如赵朴初出生的红木宁式床,雕梁画栋,极尽奢华。。。还有其他一些瓶瓶罐罐,也没来得及细看。这地方值得一游。此处乃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迎江寺才是省级。我们去的晚,转了一小时多一点,没时间仔细看,5点就闭馆了。匆匆忙忙出来,意犹未尽。。。此处乃老城核心,想必亦有些其他的故街老巷。。果然,故居东就挨着“锡麟路”,乃当年徐锡麟刺杀恩铭之现场。。。也是极窄的小巷。徽派建筑的天主堂与故居隔路相望。附近还有个“倒扒狮”老街,但此时我不知道。这一趟游走太随意,临行前没做功课。。。紧挨着故居,天台里与锡麟路交叉口有间温馨的小酒楼,在此品尝了安徽第一名菜“臭桂鱼”。竟然是鱼故意放臭了做的。味道怪怪的。。。想想这一路鱼米之乡,却很少见鱼。九江那个酒楼临江而建,原以为是专门品尝江鲜的地方,可菜单上的水产也不过平平常常的四样鱼类。。。彭泽县那位钓客说江里的鱼极少,可能是长江沿岸的普遍现象。这么大一条江,难道没鱼了吗。

  旅行的第四天,2014年10月5号,一早从安庆出发走合安高速,七八十公里,到达桐城。高速上还见路牌指向“独秀园”,是陈独秀墓地。。。下高速直至桐城“六尺巷”,不过三百余年光景,已是沧海桑田。原来的两个大宅子,如今只剩了两道墙。“六尺巷”的故事发生在张廷玉他爹张英时,后来就胡乱安到张廷玉身上。。这个事情是我国民主的典范。张家老宅的邻居吴家,因为土地纠纷,一介平民,个乡巴佬,居然敢跟当国总理一争是非。。。最终总理表现了应有的风度。。名句“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也彰显了这位总理对宇宙人生的深刻认识。。除了张家的“父子宰相”,桐城这弹丸之地,还出过一位“布衣宰相”,就是方苞。明朝也还出过一位宰相。。。此地还有左光斗,姚鼐,及因清代三大文字狱之首“南山案”,被康熙杀掉的戴名世。康熙杀了此人,却因“南山案”结识了方苞,御批“方苞学问天下莫不闻”免死。。。此地明清两代出过200多进士,写入《明史》及《清史稿》的就有70多人。明清两代加起来540年,三年一试,每科进士全国也才200多人。大概一算,明清两代桐城进士占到全国的1/200.。而桐城人口72万,是全国的1/2000。就是说桐城县进士产出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如此之高的密度,可能仅次于诞生过欧阳修、文天祥,“三千进士(唐至清)冠华夏”的江西省吉安市。。。你说风水这个事情,怎么会没道理呢?这就象我小时候逮泥鳅,在哈密,左宗棠部队种下的百年柳林中,掏了一二十个鱼窝,一无所获。只有一个窝,忽然滚出来十几条肥壮的泥鳅。。泥鳅在某处扎堆聚集,当然是水文地理等特殊的综合自然因素所致。而象桐城、吉安这样的地方,文人名士一窝一窝的出现,这其中的原因,大概也只有风水堪舆可以解释吧。。。

  虽然桐城号称“城中每走一步,就有一处名人遗存”,可我们一家三口至此已经是游兴阑珊。。。而此地因声名远扬,随处可见隳突叫嚣的团客及散客,少了很多彭泽及安庆那种天然质朴的气质。便更懒得多看了。。。六尺巷之后只去了当地文庙,也没什么看的。大殿是乾隆御匾,供奉着簇新的孔子及一干贤徒塑像,东边的厢房中居然在陈列严凤英生平。。严凤英的确是个美人。。不过你这什么意思?你是在纪念孔子,还是在跟老头抬杠?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而演员则是专以“巧言令色”为生计的。。所以历朝历代,戏子都是下九流。。现在是什么章法都木有了,文庙大门口竟然在地面刻着姚鼐的《登泰山记》。我们几千年,什么时候曾把汉字摆在地面上,任人践踏?古人云“敬惜字纸”,你也不怕踩断了桐城的文脉。

  关于《登泰山记》,中学的时候读课文,并不知道好在哪里,老师也说不清楚。现在看这个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的确很好,值得传世。。。所谓“桐城派”的“古文运动”,就是说写文章要说人话,要真,要诚,要朴实。别嚼情,别装。有啥说啥,实事求是。要说的简洁明了,坚定有力。没啥也别瘦驴拉硬屎,你闭嘴好不。。桐城派的“古文运动”,与唐宋八大家的“古文运动”,性质以及指导思想是完全一致的,都是主张效仿先秦散文的质朴与有的放矢,其实“文言”就是先秦的群众语言,认字不认字老百姓都这么说话,现在我们说的“白话”,是唐以后才出现的。。。两次古文运动是历史的轮回。。

  古中国因为历来最重文章,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所有认识几个字的人,无不挖空心思想把文章写的出类拔萃与众不同,这与现在媒体上“娱乐至死”,无所不用其极的现象,是一个道理。名利使然也。。。而由此导致了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写作风格。有些就象汉代以来的“骈文”,还形成了规模。。。时隔千年的两次“古文运动”,都是在这些乱象中指出文章的正途,都在讲“文以载道”,文章是工具和载体,而不是目的。文章是要来讲道理的,不能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如果有兴趣更好的理解这两次“古文运动”,可以参考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篇讲话,实际上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古文运动”。

  桐城这个地方总体还是不错的。城市很有些兴旺的气象,人民彬彬有礼,精神愉快。到底是饱经教化之地。。。从桐城出来,去10公里外的“孔镇老街”,一看门票贵,网上评价也不好,正好省钱走人,去安徽省六安市。结果跟着导航走,上了高速是向北去合肥方向的,到合肥还得调头南下。那就不去了,导航设定郑州,走哪儿算哪儿。。。一直到下午5点,从淮南市出口下来。。。高速行经合肥附近,连续三起车祸,堵的一塌糊涂。节尾高峰已经初现。。。出乎意料,淮南市十分美丽。市委附近可见成片的树林,都已是十年以上的树龄,看着仿佛森林一般。。因为多云,空气显得白亮,加之秋日黄昏的萧瑟,有点李贺诗“秋野明,秋风白”的凄清味道。。这是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的地方。不知道这种传说有什么意思。我也不喜欢吃豆腐。。。淮南吃饭很便宜,每道菜必放酱油。你说你炒个酸辣土豆丝你放的哪门子酱油?吃了不到四分之一。带着一大堆剩菜,踏上漫漫回程。。

  老婆不想我开夜车,说在淮南住一晚,早上走。我脚着没必要。明天6号,必然大堵。而很少有人会在5号晚上开夜车赶路。我判断今夜高速无车。。此距郑州500公里。慢慢跑么,跑到几点是几点。。。在高速上走走停停,多在服务区休息,一路果然没什么车。。最后一段郑民高速,一辆车也没有。于6号凌晨两点胜利抵达郑州。。。这是成功运用辩证法的结果。。大战之前战场必然静的可怕,大堵之前也必然会有这么一段空挡。。。我们10月2号早6点从郑州出发。1号堵车结束,2号出发的人一般不会这么早,最早也在8点左右,我们选择早两小时,那也是一个空挡。来的时候走郑民高速到大广高速南下,车也很少。直至福银高速,将达九江时,车才多起来。。。。

  好了,此次旅行汇报完毕。。。我还想说的是,表面现象是骗人的。。。当今很多事物,就象现在的工业产品,初看很惊艳,而很快就被淘汰,被人们厌倦,弃如敝屣。而有些事物,则随着时间的流逝越发珍贵迷人。。。现在的建筑,家具,美女,很多东西,都是这样,经不起时间。而过去中国的有些事物,正好与此相反,多少年过去,历久弥新,现在看起来仍然很时尚,很有当代感。它们似乎超脱于“流行”这个概念之外,似乎任何时候它们都很高大上。。。这个问题是深奥的。你比如现在的建筑师,怎样设计一幢建筑,可以100年,甚至1000年以后,还很耐看,这就需要在设计思想中融入某种相对永恒的哲学,捕捉到一些人类社会中亘古不变的观念。。其实哲学也就是在追求这个东西。。。我在开篇提到的“气质”、“人文”,说的就是这个问题。。大多数人都是随波逐流,与时代同进退,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而有那么一些人,正如本帖提到的这些中国的历史名人,也许正因为他们的思想、观念、气质,与某些永恒的事物相契合,因而也永恒起来,在每一代的人群中施加着影响。。我们中国独特的人文环境,我们中国独特的气质,正是被这些青史留名的伟人,是被这些人的思想观念营造和培养起来的。走遍祖国的每一寸河山,几乎无处不能感觉到这些祖先们永恒的存在,祖先们的灵魂甚至融入到我们的空气中。。。而美国是什么呢?美国就好比现在的工业产品,虽然山青水绿,空气清洁,初见会很惊艳,而一些中国人却迟早会厌倦美国,只要你去那里。也许一年,也许两年,也许十年,你就烦了。因为美国没有内容,都是些表面现象。美国就象苹果手机,象所有时髦的科技产品那样,很快就会成为垃圾。。因为这就是美国的哲学。。。如果我们可以成功的在思想上避免西化,避免美国化,而坚持我们自己的文化和哲学传统,最终,将只有我们中国永存。我对此是深信不疑的。。。

  (完)

  2014.10.19

通宝推:野芹,笑任平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