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卓别林怀念马连良 —— 民国时期的遗闻佚事之七十 -- 习之

共:💬1 🌺1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卓别林怀念马连良 —— 民国时期的遗闻佚事之七十

卓别林怀念马连良

—— 民国时期的遗闻佚事之七十

习 之

世界三大喜剧演员之一①的卓别林因不满美国麦卡锡主义②的肆意迫害,终于决定要离开使他一举成名,并且在那奋斗了近三十年之久的国际影城好莱坞,并且永远不再回美国了。临行之前他对纽约《人民报》记者表示,他打算周游全球,他想念檀香山③,想念日本④,想念中国。

说到中国,卓别林说:“一个这样大的国家,历史和艺术是使人仰慕的。我在1936年访华的时候,曾经去看过他们的戏剧,我记得与他们的名伶马连良握手,并且照了一张相片,至今还保藏在我的私人图书室里。他现在不知道是否还在上海?”这个消息,首先是刊登在纽约的《人民报》上的,后来,新加坡的一家华文报纸也刊载了这一则消息。

其实,卓别林那次到中国来游览访问,最初是打算拜访他6年前的好友我国京剧艺术表演家梅兰芳,并想再睹梅兰芳的演剧艺术风采的。1930年,梅兰芳赴美国巡回演出时,曾与卓别林见过面,并拍照留念。当时,卓别林就盛赞中国古典戏剧不仅给美国人带去极大艺术享受,也是美国电影界“宝贵的参考品”。那天晚上,卓别林兴致勃勃地向梅兰芳提出,想去看他演出的京剧。不巧,那天晚上没有梅兰芳的演出。于是,梅兰芳陪同卓别林来到上海星光大剧院去看由马连良主演的京剧《法门寺》。梅兰芳告诉卓别林,中国人看戏,极少拍手,而是喝彩,因此看到精彩处,卓别林也跟随着观众一起,时时忍不住地叫“好”。他还像一位真正的戏迷一样,细细品味着马连良的唱腔,右手在膝上轻轻叩击着节拍。原计划,卓别林只准备看十五分钟,就要离开剧场。可是半小时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他仍不肯走,陪同他的美国米高梅影片公司的加里素先生屡次催促,他只耸耸肩,连声说“NO!NO!”。

演出结束后,卓别林还上台去祝贺马连良演出成功。尚来不及卸妆的马连良紧紧握住卓别林的手表示欢迎。记者迅速拍下了这一历史的镜头。最后,卓别林还按中国传统礼节,和马连良作揖告别。

——————————

注:① 世界三大喜剧演员 查理.卓别林和巴斯特.基顿、哈罗

德.劳埃德并称为“世界三大喜剧演员”。

② 麦卡锡主义 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美国掀起

了以美国参议员麦卡锡为代表的反共、反民主的排外运

动,有“美国文革”之称。它的影响波及美国政治、外

交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麦卡锡主义作为一个专有名

词,也成为政治迫害的同义词。

③ ④ 檀香山、日本 1936年2月,卓别林主演的电影《摩

登时代》首映后的第五天,卓别林曾偕他的第三任妻子

宝莲.高黛从美国出发到檀香山、日本、中国游览。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