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第二次冷战? -- 晨枫

共:💬45 🌺8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第二次冷战?

第二次冷战?

近年来,中国威胁论变了调,唱的人也变了。调子集中在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中国在东亚地缘政治上迅速排挤美国,当然更少不了对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关注”。于是,“第二次冷战”的调子又来了。

历史是一个好东西,读点历史,可以知道过去,避免重犯别人的错误。但是忽视现实的变化,一味从历史推测未来,并根据过时的历史经验提出决策建议,这是一个危险的勾当。马其诺防线就是这样出来的。

美国现在有人建议和中国打第二次冷战。Robert Kaplan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文章,题名就是“我们该怎样和中国打仗”,结论是和中国开战容易收摊难,所以建议在亚洲建立一个类似北约的组织,和中国打第二次冷战,像收拾苏联一样整垮中国。Robert Kaplan的同道不少,但是第二次冷战不容易打了。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除了在朝鲜和越南栽了大跟斗外,基本上是“越打越强”,南斯拉夫、伊拉克就牛刀小试了,连苏维埃帝国都被拉下马。但是美国没有哪次是单靠军事力量战胜的。

美国冷战的胜利有三个要素:盟国,美元,军事。

盟国太重要了。冷战成功的第一要素是围堵,这就要靠盟国。到了热战,盟国不但出钱、出枪、出人,减轻美国的军事负担,还帮美国在政治上制造“在历史的正确一边”的形象,增加美国的政治资本。这还只是面上的。在盟国军事标准化的同时,盟国大量购买美国军火(美国大量购买盟国的军火在理论上可能,实际上不大有),减低美国军火的单位成本,增加美国因军火收入而带来的税收,进一步地间接减轻美国的军费负担。像第一次海湾战争(那两伊战争算第几次呢?)中德、日、沙特、科威特等直接出钱补贴美国军费的情况,更是直接付到美国军费开支里去,美军几乎是雇佣军了。从军事经济的角度来讲,实在是赚大发了,克林顿真是挑了上台的好时候。但是,盟国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共同的敌人。看着不顺眼的还不算,要愿意拔刀助阵的才算。那么有多少国家愿意为美国和中国在战场上兵戎相见呢?美国确实在中国周边布了不少点,我们来看一看吧。

南韩和中国火热着呢,要南韩出兵助战,门也没有。南韩也发话了,如果中美开战,南韩不会让美国使用南韩的基地。除了中国到了墙倒众人推的地步,南韩的这个说法还是可信的。把中国打烂了,对南韩没有好处:经济上的摇钱树没了,政治上制约日本的力量没了,北朝鲜可能成为无缰绳的野马,进一步在政治、军事上和美国绑在一起也不讨好国内民意,赔本买卖。

日本打心眼里不想中国超过日本,而且日本也清楚,要想压住中国,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但时代不同了,日本并不想引火烧身,日本也玩不起引火烧身的游戏。日本的真实军事实力是一个大题目,简单地说,今天日本并没有轰炸北京的手段(自杀性、骚扰性的袭击除外),但中国轰炸东京的手段可是现成的。日本的意图是挑动美国和中国干,但亲自和共军刀枪相见,并不是日本的用意。在这一点上,日本和台独没有两样。日本或许会有条件地容许美国使用其基地,但要在对华作战中成为像二战中美英那样的盟国,除非中国首先轰击日本,这样的情况不大会出现。

菲律宾、越南、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崛起又爱又怕,爱的是现成的摇钱树,怕也是自然的,生活在大象身旁的猩猩,即使大象不发威,也是心有戚戚。它们自然会玩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把戏,但在中美摊牌、大打出手时,这些国家并不是美国的可靠盟国。大象打架时,小动物离得远远的为好。和中国交战,引火烧身,人财俱失,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呢?它们对美国的作用和美军中的非军职合同工一样,平时贡献多多,战时一溜了之。除非中国到了墙倒众人推的地步,他们保持中立的可能性最大。实际上,这对中国周边的很多美国“盟国”都是一样。

911之后,美军进驻中亚。一时间,美国完成对中国的包围的说法甚嚣尘上。美军在中国西部国门的咫尺之遥安营扎寨,自然对中国西部的安全是一个威胁。但中亚国家玩得也是远交近攻的游戏,把美国请进来的目的不是要和中国干仗,而是要在和平时期用美国的力量来平衡中俄的力量。到了要打仗的时候,就不是同一回事了。在军事上,中亚美军孤军深入,两翼尽露,政治上的威慑大于军事上的威胁。中亚的这点美军基地,只要俄罗斯袖手旁观,中国从地面上把它们端掉,不是不可思议的事。中亚美军的行动和补给,也要看俄罗斯的眼色,而下面要谈到,中国的垮台并不符合俄罗斯的利益。

欧洲和美国结盟的理由是抗衡苏联。苏联散了,大西洋联盟的核心也就散了。反恐是一个新说道,但欧美对恐怖主义的根源和反制有根本不同的认识,这个共同敌人也就是虚的。然而,欧洲复兴为美国的一强独大所不容。美国将欧洲作为盟国和英国将英联邦作为盟国的意思没有本质的不同,盟国就是听从号令、分担负担、冲锋陷阵的炮灰。美国公开对欧盟主张的独立的欧洲军事力量的忠诚表示怀疑,而意图用加强的北约来压住独立的欧洲军事力量,用意也在于此。欧洲赞同中国的多极化主张,不是希望看到中国崛起,而是希望中国分担美国的压力。所以,欧洲除了充当调停人,捞政治稻草外,最可能保持中立,保持和中国的关系贸易。

俄罗斯对美国步步紧逼、蚕食其势力范围早有怨言,但今不如昔,回天乏力。要是中美开干,正好是消耗美国力量、减轻其对自身的压力、同时减轻来自中国崛起的潜在压力的最好机会。俄罗斯只要时不时给中国打点气、输点液,让中国和美国一起放血,一直对干个两百年才好呢。指望俄罗斯和中国并肩作战,那是痴心妄想;但俄罗斯在背后捅中国一刀,那也损人不利己,完全是下策。相反,俄罗斯最可能借中立的名义,开放陆路中欧贸易通道,好使中国有力气和美国接着干。

印度的情况和俄罗斯有点相像,印度的最大利益也在于保持中立。两面讨好,两面获利。何况,喜玛拉雅的雪山并不适于大规模军事行动,即使是空军,在五千米以上的“低空”飞行也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毕竟空气密度是由海拔而不是距地面的相对高度决定的。

最要命的是,中国的“和平崛起”不像苏联或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中国不追求改变别国的生活方式或价值取向,中国经济既是邻国的竞争者,又为邻国提供了空前的市场机会,两相比较,机会多于损失。美国很难劝说中国的邻国与中国为敌。美国的这张盟国大网,实在是天网恢恢,疏而大漏。冷战胜利最重要的第一要素已经倒了。

美元经济是美国实力的第二要素。美元不是一张简单的票子。美国经济的强盛,使美元成为世界贸易的基本结算货币。一旦这样的信用建立起来,美国只要印票子,就可以空手套白狼,巧取豪夺世界的财富和物资,并封杀敌手的经济命脉。然而,美元信用可以建立,美元信用也就可以坍塌。美国现在正面临这样的危险。美国虽然还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但美国经济在迅速全球化而获取暴利的同时,正在迅速空心化。今日美国的经济在两方面“依赖”中国经济,使美国的对华决策空前复杂化。美国经济近年来有两大特征:低通胀,低利率。这两条都受益于中国。

中国的大量廉价商品充斥美国商店,在客观上既抑制物价,又实质性地提高了美国公众的生活水平。不是说只有中国才能够制造这些商品,不仅美国,世界上其他很多地方都能够生产同类产品,但这些商品转移到中国生产是有原因的,这原因就是中国在这些商品领域里的劳动生产率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所以要转移到中国以外的地方生产,同等质量下成本必定要高,而且要高不少。要不是靠中国廉价优质商品的“补贴”美国经济,通胀就够美国一呛。

中国的巨额贸易顺差赚取了大量的美元,中国拒绝将人民币升值,而是将这些美元反过来大量投资美国的债卷和金融市场,使美国政府可能以低成本融资以支撑巨额的赤字财政,否则如此巨额的财政赤字必然带来高利率。低利率是美国当前的房地产泡沫的根本原因。房地产升值引发大量的新房建造和房地产交易,带动家电、家具和一般消费,居民房地产升值所赚的钱又可大量投放一般消费市场。如果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停止大量购买美国债卷,美元必定急剧贬值,联储必然大量提高利率以稳定美元币值,房地产泡沫破裂,居民大量压缩消费开支,经济由此进入恶行循环。如果说今天美国很多制造业的工作岗位流失到了中国,那今天美国建筑业、服务业和金融业的工作岗位则是受赐于中国。流失到中国的制造业岗位在美国早已是夕阳产业,所以停止进口中国产品并不能增加美国的制造业就业,相反,美国的建筑业、服务业和金融业要受到沉重打击,美国在中国制造业的巨额投资也要打水漂,美国经济在短时间内尸横遍野的局面不是不可想象的。由于美国经济和中国经济的高度整合,中国经济事实上已经成为潜入美国机体的特洛伊木马,很多在“敌我分明”的情况下可行的选择,比如掐断中国的原油和矿砂进口,封锁中国的海上贸易,在实际上缺乏可操作性。

显然,即使盟国不在暗中作对,美国要在经济上围堵中国,也已经不现实了。小布什上台之初气势汹汹要单挑中国,到真的当家理财了,脾气立马好多了。右翼政客或“太师椅将军”可以大谈如何凭借美国优势的军事技术战胜中国,但他们没有想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谁来为围堵甚至战争付单呢?没有中国,美元的衰落只能加速。当然,中国也不是傻子,大量出口廉价商品,大量购买美国债券,这对中美是双利的事情,差别在于对中国是长利,而对美国只是短利。即使美元不垮掉,美国也无力对中国发动经济战,而避免“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结局。冷战胜利要素的第二要素也消失了。

美国军事力量是美国力量的第三要素,也是最为右翼政客和“太师椅将军”所津津乐道的一个要素,甚至是他们眼里唯一有所谓的要素。美国军事力量有两个特点:精兵和全球紧逼部署;近年的作战行动还有两个特色:在战区附近有不受打击的出击基地,在战前和战时可以不受干扰地调兵遣将。

精兵不只是减少军费开支,而且提高军队效率。一队少林武僧和一伙小流氓对阵,结果是不言而喻的,而出动一小队少林武僧比出动一大队械斗村民要快捷多了。高度精兵的好处是一个顶十个用,坏处是少了一个就好比少了十个,换句话说,对高烈度作战情况下意外情况的适应性不好,这就是系统理论里最优性和robustness之间的关系。在历年的中小规模战争中,美国的优势太大了,杀鸡用牛刀,损失小,损失的影响也不显著。和中国的大规模战争就不一样了。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投入的兵力和损失还是小的,但美军兵力捉襟见肘的窘境已经毕现,高技术武器的超过预期速率的消耗也迫使美军调整作战节奏。和中国开战,情况只可能更严重。美军在作战部队受到损失、作战节奏被打乱时,显示出难以保持进攻节奏和作战效率的现象,对高技术武器的依赖也呈现出难以维持高强度的作战节奏的情况。一支军队的作战效能不仅体现在理想情况下的威力,更体现在受到损失、作战节奏被打乱时迅速恢复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美军打世界大战的能力不如二战结束时了。

全球紧逼部署像打球时的全场紧逼,运用得当,对手可以被盯得动弹不得,根本没有还手的余地。但全球紧逼部署不光使重要战略节点暴露在对手的火力之下,也使作战行动高度依赖所有环节的顺利运转,一旦部分节点失去功能,整个战斗部署都要受到严重影响。伸出的拳头好打人,但如果碰到足够强硬的对手,伸得太出的拳头,被一刀剁掉也不是没有可能。设想一下,如果关岛、嘉手纳和迪戈加西亚这三个基地遭到失能性打击,美军对中国的空中行动将接近瘫痪。美国在中亚、泰国、新加坡等国有基地或基地使用权不假,美军已经将其中一些作为印尼海啸救援的基地,但在战时东道国并不一定允许美军将其用于对华作战,这些东道国也有他们的政治考虑,毕竟战争结束后,中国还在隔壁。同时,如果美军从这些基地出击中国,中国没有理由不反击,包括地面进攻。这些基地的使用还能够保证吗?

美军近年来屡战屡胜的又一个重要特色,是可以在战前甚至战时气定神闲地调兵遣将,可以从邻近战区但不受攻击的基地出击,作战出击像上下班一样,最紧张的时候也就是加班加点,下班了还是可以酒吧里一钻,明天接着再干。和中国交战,就没有这么好的事情了。中国也有远程打击武器,中国不会束手就缚。问题是,不直接打击中国境内的军事目标,战争根本没有出头之日;但一旦中国本土目标受到攻击,中国必然会动用一切手段,主动出击周边甚至深远纵深的美军基地。美军的补给链从中国周边一直到美国本土,都将受到攻击。

美国有人叫嚣降低核门槛,要大量使用低当量的战术核武器,并将中国列入黑名单。这正好给中国有效还击的机会。核武器的巨大武力,使交战双方常规武器的差距显得微不足道,就像分子分母同乘无穷大一样,是弱小一方平衡强大一方的最有效手段。今天美国在常规军备上仍然有显著优势,采取如此下策,实在愚不可及。

冷战基本是一种威慑,冷战胜利的基本条件是要不惜打热战,而且能够打胜热战,否则威慑是空的,冷战也打不下去。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是胜利者能够按自己的意愿结束战争。无论从盟国的支持,还是美元经济,还是美国的军事力量,美国做不到这一点。

美国的事说过了,再看中国。中国从“韬光养晦”到“和平崛起”,奉行非意识形态的实用主义和以发展、民生为本的人文主义,在短短几十年内,从虚脱的东亚病夫一跃而成为最大的世界贸易国之一。历史上,中国的中央银行行长第一次必须像他的美国同行一样注意自己的言论,否则世界金融界会平地起风雷。中国的军队并不热衷和别人比武,但中国的军事实力早已不可忽视。然而,中国的影响远远不止这些。

西方在近代的崛起源于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主要贡献是思想解放、科技发展和政教分离,其中最重要的是政教分离,因为政教分离在国家体制和社会行为规范上保证了思想解放和科技发展不受宗教的“政治正确”的干扰。宗教不是一个坏东西,宗教的本意是真善美,但狭义地解释宗教教义,将对教义的诠释权的绝对化,必定导致禁锢思想、阻滞发展的结果,所以以宗教来治理国家、制定社会行为规范,即使经济、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和民族,也要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也可以看成宗教。

文艺复兴中提出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权观念的根本用意是增进具体社会的具体人们的福祉,但现在这些概念正在被西方抽象化、绝对化,其特征为,只有西方才有诠释这些概念的权力,也只有西方才有评判他人的权力,而人民的福祉反而不重要了。事实上,抽象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权已经成了新的宗教,而这些概念中的人文因素已经被抽象掉了。套用文革时期的一句老话,自由、民主、平等、人权已经异化了。

中国的非意识形态的实用主义和以发展、民生为本的人文主义也许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结果,但这种以人为本的求实的发展模式,在客观上实现了第二次政教分离,必将对世界新秩序的形成带来重大影响。很多人对中国在西方世界上的道德形象感到缺憾,对中国时时处处受到西方的诟病感到愤懑,但是中国正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建立起坚实的道德形象,时间会证明中国才是真正“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至于西方,别担心,文艺复兴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权观念也是先在平民阶层流行,贵族阶层是最后才无可奈何地接受的。

那么美国和中国的第二次冷战呢?打不起来。

关键词(Tags): #指点江山元宝推荐:一直在看, 通宝推:故乡在喀什,chomsky,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