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拒绝知遇之恩的人 -- 无心之云

共:💬12 🌺14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先看看知己和知遇的不同

像聂政,避仇隐于市井,被严仲子访到,奉以百金。大概谁都不会认为严仲子是聂政的知己,而聂政拒受金而刺侠累,这是严仲子以知遇待之,而聂政以知己报之。

列子在郑而贫,子阳送谷,列子拒之。这是列子知道子阳不是知己而拒绝知遇。此后子阳有事,列子不必赴难。

古人有很严酷的道德感,知己知遇,毫厘之差,若领受了,便一视报之。

何为知己,王斫山见金圣叹贫甚,赠送三千两银子给他去放利,保证一生的温饱。金圣叹受金,却用来建造高宅,一挥而尽。同时认为朋友间的赠受乃天地自然之理,不足为奇节也。王斫山也认同此理。后来金圣叹评书,往往提及王斫山,提及他“目尽十万卷,手尽数千万金”,到最后“瓶中未必有三日粮”,但金圣叹从未写过王斫山困顿的时候自己为他做过什么。什么都没做过吗?未必吧!一字不提自己为朋友做过什么,那是因为不值一提,因为是天地自然之理。

越石父向晏婴提出让他把自己再次卖掉时,存在两个可能,各占一半。要不就是发生晏婴回礼相待,要不就是晏婴恼羞成怒,当真卖掉越石父。如果一定要说越石父看准晏婴一定会回礼相待,那也说明晏婴确实是越石父所认定的知己。要将越石父看成以道德舆论相要挟,晏婴受制于这种道德要挟,是把两人都看低了。道德舆论未必会倾向于当时的越石父,也有会将越石父视作不知恩只求索的鼠辈。当时的越石父即便要以道德舆论相要挟,难道没想过这一种可能?

知己知遇所差的毫厘,在古人看来是沉重的。他们分得很清楚,所以接受和拒绝他们也很坚决。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