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60年大量的人饿死的历史原因和毛的历史责任 -- 思想的行者

共:💬68 🌺513 🌵1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根据记录,还有一个一千万

你看到了统计上减少的一千万,但是根据记录,后来又有一千万的人口补了进去,而这个补充不是因为发现数字不对,而是在户口办理和人口普查过程中自然增加的。

人口数字在千万规模上的大幅度增减,直接反映了统计工作的极度不严谨。

不要忘记一件事,在1949年建国之前,中国实际上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近现代政府。建国之后,也花了很长时间才逐渐建成比较完善的政府。

特别是户口登记工作。

户口登记这些工作,最早大概是在1958年左右才制定了相关条例。

户口登记工作正式开展,大概要到1960年前后才开始做。

做工作需要人,那么这个户口登记工作是什么人在做呢?按照当时的设计,一个乡,一个乡长搭配一个助手,就两个人,后来为了登记户口,又增加了一个人,负责户口登记。整个人要负责万人规模的人口登记,而且由于是首次登记,他需要一次完成这么一大批人的登记。

那么当时是怎么做的呢?当时做法很简单,就写上一个数字,人名都不写。所以如果你是村民,那么在户口本上连你名字都没有,你只是组成一个五位数的数万数字中的一个。

就这样的户口统计,你说准不准?

何况当时城乡分化,城市户口国家发口粮,当时又大规模招工,大批农民进城。进城这些人马上就将户口转进了城市。但是当年因为浮夸风暴露,这些人又被迫退出城市,于是城市户口注销。

但是注销城市户口之后,他们并没有立即重建农村户口。原因很简单,第一,在农村,只要你跟着大队干活就有你的饭吃。第二,户口越少,需要交的税款也就越少。所以农村其实不着急重建户口。退给你的户口,自己装口袋里拿着就是了,反正当时制度不健全,也没人管。现在的人事档案管理和户口差不多,我以前办档案,直接从一个单位拿走,自己去另一个单位去办。中间就算我不去办也不会有人问我。后来还真出了问题,接收单位出了程序问题,居然有一两年没落地,也没人告诉我,后来因为有什么事要用,过去一问,居然说找不到了……

程序可以保证事情少出问题,不等于不出问题。何况当时还只是草创。

建立一个庞大的体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具体内容你可以买一本《总要有人说出真相》看一看。

网络上很多人攻击这本书。攻击的理论很多,比如说就算没死这么多人不还是死了,诸如此类的。简直可笑。98年发洪水,肯定也淹死人了,为什么我们说那年抗洪取得了胜利呢?因为淹死一百个和淹死一百万个,他就是不一样。委员长的战史,总是说自己以数千人击毙了数万解放军,为什么他不照实说他是以数千人被全歼的代价造成了解放军不到数百人的伤亡?因为数万和数百就是胜利与失败的差别。死了人,说明遇到了灾荒;有些地方死得多一些,说明局部地方存在问题;死得极其之多,那就说明整个天下都坏掉了。所以数字的差别,直接说明了事情的严重程度。那些叫喊着反正都是死了人死多少还不是死的人,实际上不就是承认了没有死那么多吗?实际上不就是刻意回避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吗?

民国时代每年死的人都以千万计算,那是真死那么多。解放后就算是三年灾害期间,都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现在社会生活条件好了,每年其实还是有人在饿死,肯定会有人饿死的。可是都是在死人,为什么我们说民国反动透顶?因为量变引起了质变,你死得太多了。民国指挥中国军队打日本及其仆从军,死伤数千万,歼敌不过百余万;新中国指挥中国军队打美国及其仆从军,死伤数十万,歼敌也是百余万。都是歼敌百余万,为什么说民国无能?因为代价不一样。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中国大陆的政治课本都是讲过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中国的国民能够聪明一点,不被人忽悠。可是网络上的某些人,就刻意混淆其中的差别,用细节来抹杀全局。谁不知道,片面的真相就是谎言。

你还是去买一本《总要有人说出真相》来看吧,看完你就可以知道网络上那群到处攻击这本书的货究竟多么无耻了。

通宝推:邻居大哥,陈王奋起,桥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