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制造成本接近美国”是如何被炮制出来的 -- 陈经

共:💬115 🌺945 🌵2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中国制造成本接近美国”是如何被炮制出来的

近来很多新闻引用了“中国制造成本接近美国”这么一个结论。如这几个新闻:

1. 富士康50亿美元印度建厂 中国制造成本直逼美国

http://news.163.com/15/0810/08/B0L2SJR20001124J.html

“事实上,中国制造的成本正逐年上升。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的调研数据显示,“中国制造”成本已接近美国。该报告分析了全球出口量排名前25位的经济体,以美国为基准(100),中国制造成本指数是96,也就是说,同样一件产品,在美国制造成本是1美元,那么在中国则需要0.96美元,可见双方的差距已经极大地缩小了。”

2. 境外媒体:大陆制造成本接近美国 印度欲迎头赶上

http://www.cankaoxiaoxi.com/finance/20150810/897950.shtml

“境外媒称,美国专业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大陆的制造成本已达到美国的96%,与美国相差无几;《纽约时报》日前则表示,大陆的纺纱业成本,反而比美国高出30%。

据台湾“中央社”8月10日报道,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日前发布题为《全球制造业的经济大挪移》的报告,提及上述结果。这项报告指出,若比较全球出口总额排名前25的经济体,并以美国的制造成本为基准指数100,中国大陆的制造成本指数高达96。也就是说,同一件产品,若在美国制造,成本是1美元,在中国大陆则需要0.96美元,这表明两者差距已大幅缩小。”

3. 美国BCG报告:中国制造成本已接近美国

http://finance.qq.com/a/20150808/018077.htm

“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BCG)日前发布报告《全球制造业的经济大挪移》显示,中国的制造成本已经与美国相差无几。全球出口量排名前25位的经济体,以美国为基准(100),中国的制造成本指数是96,即同样一件产品,在美国制造成本是1美元,那么在中国则需要0.96美元,双方差距已经极大缩小。”

总之,有一个西方机构(这次是BCG)发布了报告,公布了某种指数。有媒体直接介绍了这个事,如新闻3。还有媒体谈的是其它事,但就引用这个指数当证据。不少媒体从业人员介绍或者认同了这么一个数据:

以美国为基准(100),中国的制造成本指数是96。也就是说,同一件产品,若在美国制造,成本是1美元,在中国大陆则需要0.96美元。

如果肯认真点去看英文原文,连接是这个:

The Shifting Economics of Global Manufacturing:How Cost Competitiveness Is Changing Worldwide

https://www.bcgperspectives.com/content/articles/lean_manufacturing_globalization_shifting_economics_global_manufacturing/

简单说,就是根据2014年数据,BCG发布了一个“Global Manufacturing Cost-Competitiveness Index”,全球制造业成本竞争力指数。指数越低越有竞争力,美国100,中国96。中文媒体脑补了一个“也就是说,同一件产品,若在美国制造,成本是1美元,在中国大陆则需要0.96美元”,把指数100当成是一个成本价格了。不少人看了估计会嘀咕,但又搞不太清。

同篇文章里,还有2004年的数据作为对比,仍然以美国为基准100,中国的成本竞争力指数是86.5。如果按前面的脑补逻辑,2004年,美国1美元能造的东西,中国也要0.865美元,并不便宜多少。媒体一般都说10年来,中国制造业成本上涨了好多倍,工资上涨变三倍。又说美国搞了能源革命,制造业成本下降。结果10年过去,0.865只变成0.96,这怎么也说不过去了。所以没有媒体新闻说2004年0.865美元这个数值。真相是,2014年的0.96美元也是胡扯。

这个指数是这么计算出来的:主要有三个成本考虑项,加权考虑,再凑成100。

1.劳动力综合成本。能干的可以顶几个人,同样的钱能请多些低价劳工,所以要综合考虑。数值是18.2。

2.电力成本,数值是1.1。

3.天然气成本,数值是1.5。

所以,美国的成本就是18.2+1.1+1.5 = 20.8。三个分项的具体数值应该是根据占成本的比重给出来的。20.8这个数字不够整,就加上个79.2,变成100好听。这是美国的数值,2004年和2014年都不变。为什么不把20.8乘以一个数变成100,而是要加上79.2,这就是人家“专业”地忽悠的本事了。这79.2叫“其它”,大家都一样。制造业降成本最厉害的是产业聚集,BCG故意忽略,你有没有产业聚集都是加79.2。

相应的,中国2004年的数值86.5是这么出来的:

1.劳动力综合成本,4.5。相比美国的18.2,意思大致等于说,花同样的钱,在中国能做出4倍的工作量。

2.电力成本,1.4,比美国高一点。

3.天然气成本,1.4,比美国低一点。

所以,中国2004年相对美国的成本就是4.5+1.4+1.4 = 7.3。在这个数值体系下,成本是美国20.8的三分之一。但美国加了79.2凑成100,中国也加,就变成86.5。

同样,中国2014年的数值96是这么出来的:

1. 劳动力综合成本,10.2。相比美国的18.2,意思大致等于说,花同样的钱,在中国完成的工作量只有不到2倍了,相对于2004年优势减少。

4.电力成本,1.8,比美国高一些了。

5.天然气成本,4.4,比美国高很多。

所以,中国2014年相对美国的成本就是10.2+1.8+4.4 = 16.4。在这个数值体系下,成本是美国20.8的约80%。但美国加了79.2,中国也加,就变成95.6,略成96。美国1美元,中国0.96美元,就是这么来的,其中79.2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但即使是这个指数的原始含义,中国2014年指数16.4,也很不合理。这相当于说,在中国进行制造,人工成本的考虑是10.2,电力成本考虑是1.8,从权重来看,也能说得过去。但天然气成本4.4,这就莫明其妙了。为什么到中国搞制造业,要把天然气成本看得这么重要。企业用人成本10.4,用天然气成本居然能到用人成本的小一半??这是BCG搞的障眼法,美国三项成本的比重是18.2:1.1:1.5,对它自己也许是合理的。但是把别的国家相对美国的各分项调整以后,会极度扭曲这三项的比重。这是极不科学的。美国天然气便宜,它就用天然气。中国用美国三倍价格的天然气去搞制造业不是扯蛋么,当然用更便宜的煤。

这种垃圾逻辑,它不是低智商的表现,而是大胆的无耻,是高级骗术。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体系,目的就是忽悠人。利益相关者懂了,也只是会心一笑。相信并加以传播的,就是真的那啥了。

这个成本评估经过胡乱加减乘除操作,已经面目全非了。但是它就利用媒体优势,扔出了这么个报告。得出了数个“重要结论”,黑的不仅是中国:

1.在美国制造,和中国成本差不多。中国10年前算低,但成本急剧上升,和巴西一样。

2.在墨西哥制造,比中国成本低。(解析具体数据,发现是墨西哥天然气和美国一样便宜,把指数弄低到91。)

3.俄罗斯、东欧、西欧,除了英国,全部成本巨高,10年来一直高。

4.印度稳住了制造业成本优势,成本一直很低,比中国有希望。

5.最重要的,因为这数据,制造业有了向“美国、墨西哥、印度”转移的趋势,要离开、请离开成本急剧上升的中国。

这些逻辑,通通是扯蛋。2004年,中国的指数是86.5,印度是86.8,制造业在哪国发展得更好,向哪迁移?先不扯电价,有没有电力供应这一条就比这些重要了。

用不着看这指数那指数,出口总额、出口增长率、全球市场份额、FDI,这些数据每个月都有。吹成就、唱衰、看趋势都很清楚明白。出动了高级骗术,正说明这些数据不够看。

(完)

通宝推:李逍遥,默默,df31,nvda,王小棉她妈,烤糊的卷子,joomla,灰灵,好文留观,被明月兮佩宝璐,遂爰2012,尚儒,Sheldon,雪君,加东,自以为是,滴滴涕,联储主席,故乡在喀什,丁一叮,铁手,醉寺,脑袋,上古神兵,kk,实事求是,积吉,搁浅的船,回车,关中农民,老惰,遥仰凤华,dy571,雪域骑兵,我偏要折腾,清风居士,xiaobailong,史文恭,梓童,西瓜子,my8883,骨头龙,平淡是真,西伊,看山,向前向前,楚庄王,jhjdylj,mezhan,钩河木,陈王奋起,北纬42度,晨翼,80后30,XemK,林风清逸,yaquan,花大熊,五峰,mailsina,良金百辟,东方青木,天地外流江,职业潜水员,trilfe,桥上,非鱼,老老狐狸,一刻馆皆様,大胖子,驿寄梅花,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