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是忠臣,还是权臣--闲谈霍光 -- 曹仲德

共:💬27 🌺13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并没有误解。

您看我回复的开始,说的是汉宣帝并不应当为“斗争失去边界”负责,更确切地说,这个“边界”在当时就从未存在过。汉宣帝之前,已经有功盖天下的韩信被夷灭三族,忠心为国的晁错全家斩于东市,轮不到霍氏来提醒世人伴君如伴虎。

我认为汉宣帝对霍氏的处理是有所参考的,参考对象是吕氏,吕氏被连根拔起,然而其核心人物吕雉的地位没受影响。今人看来,卫霍为中华开疆辟土,功在万代,然而汉人看来,卫霍之功恐怕不如吕氏远甚。由此看来,与其说汉宣帝过于刻薄,不如说汉宣帝某种角度讲相当仁慈,至少吕雉是刘邦正妻这个事实无法否认,而霍光的功劳想抹杀是办得到的。

这又涉及到一个问题,霍氏覆灭不仅是一族被灭,还有“与霍氏相连坐诛灭者数千家”。这“数千家”在历史上留下的只有数字,但他们显然不是平头百姓,而是依附于霍氏,同时自身又有相当地位的官僚豪强之属。霍显、霍禹等人谋反,并非处心积虑的长期计划,所以参与者不会很多。霍氏最终罪名是谋反,以此罪名被连坐的这数千家里,冤枉的大概不少,应该是个可以被接受的结论。

所以我上段说汉宣帝的仁慈是“某种角度”,某种角度,为了保住霍光的死后地位,这些人是被牺牲掉了。从霍氏的发展轨迹看,这些人里与霍光有直接关系的要占大半,他们占据着权力系统中相当重要的位置,这显然是汉宣帝所不能容忍的。放任不管保持现状,将是巨大的隐患;全部撤职或争取效忠的政治成本相当高昂,而且不可避免会涉及到对霍光的评价。说到底,汉宣帝最终存的还是私心,否定霍光,就是削弱他自己继位的合法性。既要留下霍光的荣誉地位,又要肃清霍光的一切影响,这些人便不得不死了。

汉宣帝的做法,听起来当然不那么光明正大,理直气壮,如果细细查究,当然也能找出改进的空间。但在批评汉宣帝之前,可以先问一个问题:比如说两个士兵,一个已婚有妻小,一个未婚有父母,哪一个更应该被牺牲?我猜选哪个的都会有,还会有聪明人回答哪个都不该牺牲。所以一旦出现了牺牲,总会有人能找出毛病,而特别聪明的那部分人就成了批评家。

可是主席早就教导过我们了: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当然,主席也教导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辩证地说,出现“不必要的牺牲”,就是为了奋斗而产生的一种必要的牺牲。牺牲的必要性,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秦汉时代,文明的发展程度低,人类活动的范围有限,难以实现有效的舆论监督。这种条件下,人的政治生命与自然生命不容易区分开来,政治斗争更多地采用肉体消灭的方式,是难免的事。

随着文明的发展,政治斗争的形式自然也温和化了,因此我觉得夸赞主席“斗谁都不除恶务尽”不仅没说到点子上,而且本身就不对。确实有主席不搞肉体消灭的说法,但这是对比斯大林而言的,众所周知,苏联的文明底蕴比中国差得多了,这种比较不值得沾沾自喜。当然,党的历史早期,党内斗争也是你死我活的,这一方面是来自于苏联的影响,另一方面与当时客观条件比较差也有关系。客观条件较好的国民党党内斗争,从形式上看也是比较温和的,譬如丢了南京的唐生智,常年捣乱的李宗仁,先总统空一格蒋公也并没有“除恶务尽”。我觉得这显然不是先总统空一格蒋公的优点,除恶务尽并不是贬义词,真是“恶”的,还是除尽为好。不过政治斗争很难以善恶的标准来评判,譬如彭大将军对大跃进的反对意见,林副统帅对联美抗苏的不同看法,正确与否当然可以商榷,是善是恶恐怕很难说得清楚。

主席的高明之处,总理有过总结,是善于说服和等待。或者用主席自己的话说:政治就是把支持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主席曾经说过,犯了路线方向错误,为首的,改也难。但为首的人,往往人才难得,直接肉体消灭,当然是对人才的浪费,而终结其政治生命也并不高明到哪里去。主席不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而且由于自身的才能和魅力,“可以团结”的程度极高,范围极大,这真是克服了人性的难关,非大德大才不能为之。

而现在的中国共产党,其上层早已蜕变为主席所指出的“官僚主义者阶级”,内部斗争当然是“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了。司马光之流腐儒,讲究的就是这种温良恭俭让,当然,他们主要是希望被剥削被压迫者“温良”、“恭”、“俭”、“让”。我对此其实是相当理解的:腐儒能做的只有麻痹,平时麻痹别人,真面对暴烈的行动时,麻痹一点办法都没有的自己。

通宝推:迷途笨狼,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