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 “矢车菊”缘何昙花一现? -- 忘情

共:💬6 🌺10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 “矢车菊”缘何昙花一现?

“矢车菊”缘何昙花一现?

——浅析前苏联“矢车菊”速射迫击炮的得失

本文实名发表在《兵工科技》2015年第13期上,以下是正文:

诞生于日俄战争期间的迫击炮一经问世,就以其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操作简便、机动灵活、射击死角小而倍受各国军界欢迎。二战期间,苏联共计生产了近70万门各型火炮,其中有一半是各种口径的迫击炮。苏军对迫击炮的青睐由此可见一斑。

经过百余年发展,现代迫击炮的综合性能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其构造却基本保持了不变:两脚架支撑,由底钣承受发射时后座力,绝大多数为滑膛、炮口装填,炮弹自由下滑,强迫击发;极少数为线膛、炮尾装填。

上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军事观察员们发现,驻民主德国的苏军“西部集群”装备了一种外形非常奇特,颇具榴弹炮特征的轻型火炮。后来才知道,这就是2B9型82毫米速射迫击炮,绰号“矢车菊”(俄语Василек,音译为“瓦希里克”)。和传统意义上的迫击炮相比,“矢车菊”的设计可谓离经叛道,完全颠覆了人们对迫击炮的传统认知。

然而,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转眼到了八十年代,列装苏军才十年左右的“矢车菊”便开始从苏军中撤装了,取而代之的是回归传统的2Б11型120毫米迫击炮,以及2B14/2B14-1型82毫米迫击炮。要探究个中缘由,那还得从“矢车菊”离经叛道的设计开始说起。

离经叛道的复杂设计

2B9型“矢车菊”82毫米速射迫击炮取消了底钣,安装有反后坐装置,有一个与牵引火炮相同的轻型大架和双轮炮车,外形酷似榴弹炮。该迫击炮由自动机部分(炮闩、液压缓冲器、解脱装置、输弹机、分离装置、再装填装置、紧定机构等)、上架部分(方向机、高低机、平衡机、调节机等)、行走部分(下架、大架、锁定装置、千斤顶、减震装置等)等组成。

该炮采用后膛装填,炮闩自由后坐、前冲定点击发的自动机。炮身安装在摇架上,与制退机和复进机联接。上架装在下架的回转盘上,可提供10°的方向射界。带平衡机的液压式高低机提供 0°~80°的高低射界。

“矢车菊”采用弹匣自动供弹,每门炮配有24个弹夹,每个弹夹装4 发炮弹。弹夹插入身管右侧靠近炮耳轴处的输弹槽,输弹槽随摇架、上架同时起落和回转。炮手通过扳动单、连发转换装置,可选择单发或连发射击。射击完成后,火炮自动开闩,可进行下一个弹匣的装填和发射。

“矢车菊”既能像迫击炮一样大射角间瞄射击,又能直瞄射击。炮手白天通过直瞄镜测定目标距离,瞄准目标并射击。夜间用主动红外夜视镜瞄准射击。

2B9型“矢车菊”的炮管中部装有冷却室,中间填满冷却水。为适应中亚一带的作战环境,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推出的2B9M型“矢车菊”改为风冷炮管,为增大散热面积,在炮管外表面车有散热螺纹。

该炮既可用车辆牵引,也可装上2t嘎斯-66(4×4)卡车、BTP-60或BTP-70装甲人员输送车载运。发射前从车上卸下,让下架前方的支撑座盘下落,通过螺杆使炮车轮离地,以座盘承受后坐力。发射完毕后后再用吊杆机械装到车上,以便迅速转移阵地。

“矢车菊”速射迫击炮主要战术技术性能:

口 径 82毫米

内膛结构 滑膛

最大射程 4570米

初速(榴弹) 272米/秒

榴弹最小射程 800米

破甲弹有效直射距离 400米

理论射速 120发/分钟

实际射速 40发/分钟

半小时持续射速(水冷式) 300发/分钟

半小时持续射速(风冷式) 200发/分钟

高低射界:0度至80度

方向射界:左右各10度

行军战斗转换时间 1.5分钟

配用弹种 О-832ДУ式杀伤榴弹、反坦克破甲弹

弹药基数 228发

炮班人数 4人

战斗全重 2Б9:622公斤 2Б9М:632公斤

炮身重 435公斤

车辆重 3930公斤

牵引速度,公路60公里/小时: 越野20公里/小时:

极为突出的优点

根据苏军的战场统计,炮击造成的伤亡绝大多数发生在第一轮炮击期间。因此苏军特别重视提高火炮的瞬时火力密度。“矢车菊”可以在2秒钟内,将一个弹匣中的4发炮弹全部发射出去,理论射速为120发/分钟,远高于传统迫击炮数倍,这是其最大的优点,也是当初苏军决定列装的主要原因。

但是,如此高的理论射速,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炮管温度急剧上升。膨胀后的滑膛炮管与迫击炮弹弹带之间的间隙增大,火药燃气外泄加剧,会造成射程变近和射击精度急剧变差。因此在实际使用时,2B9型“矢车菊”的实际最大安全射速被控制在40发/分钟以内,持续射速被控制在半小时内300发以内(平均每分钟10发)。2B9M型“矢车菊”炮管改为风冷后,因冷却效果不及水冷,因此持续射速降为半小时200发(折合每分钟6发)。

与普通的82毫米迫击炮20发/分钟的理论射速相比,“矢车菊”不仅爆发射速惊人,而且实际射速和持续射速也都有明显优势。

无法弥补的缺陷

射击精度差,是“矢车菊”诸多缺点中,最令人无法容忍的,也是穷尽各种技术手段都无法彻底改善的。这是因为“矢车菊”上架有明显的质量偏心(全炮质心偏左),四连发射击时,炮口会在50 mm×50 mm范围内移动。加之四发间隔大约0.5秒,后一发射击时,前一发的炮口位移还没有恢复,造成连发射击散布较大。其最大射程散布为1/100,远低于传统82/120迫击炮1/150的指标。该炮在阿富汗战场上的实战表现证明,该炮直射立靶精度较低,有效直射距离实际仅有400米,远低于1000米的理论直射距离。

射速高,射击精度又很差,为达到同样的射击效果,“矢车菊”的耗弹量远高于普通迫击炮,这极大加重了后勤保障的负担。

在重量方面,“矢车菊”速射迫击炮重达632公斤,是当时主流120毫米迫击炮重量的3倍以上(中国64式和86式120毫米迫击炮战斗全重分别只有174和206公斤),是多数82毫米迫击炮重量的15倍左右(中国87式82毫米迫击炮战斗全重只有40公斤)。如此重的“矢车菊”,只能靠汽车牵引或车载才能机动。对于一种装备于营连一级的迫击炮来说,其战术使用灵活性很糟糕。

复杂的设计,不仅让“矢车菊”的系统可靠性远低于传统迫击炮,造价更是传统迫击炮的3倍以上。而3门传统迫击炮集中使用,效果远强于1门“矢车菊”。因此,“矢车菊”的效费比极差。

如上所述,“矢车菊”这么多的缺陷,远不是其爆发射速高这一唯一的优点所能抵消或弥补的。这就是造成其昙花一现的根本原因。

苏联解体后,我国军工部门获得了2B9M型“矢车菊”的实物,并在逆向仿制中进行了大量改进。国产的“矢车菊”外贸代号为SM4型。它通过加长炮管和增加装药量,使得初速增加到295米/秒,理论射速提高到180发/分钟。SM4安装在国产“东风”EQ2050型4×4军用越野车底盘上,实现了360°环射,大大提高了作战机动性和灵活性。它配备了火控计算机和电机驱动的方向机,实现了弹道诸元自动解算和方向快速调炮,缩短了射击准备时间,提高了诸元装定精度。该炮配备激光测距直瞄镜和微光镜,能实现半直瞄和夜间观察瞄准射击,并能提高火炮的首发命中率。

虽然SM4的诸项性能都比其仿制原型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矢车菊”固有的各项缺陷,却依然存在。因此,数门SM4在我军边防部队和山地部队试用后,很快便没有了下文。不但我军没将其列入正式装备,其在外贸领域也未有取得突破的报道。

结语

任何武器都不可能十全十美。纵观世界武器发展史,那些大获成功的武器,无一不是各项性能设计均衡的经典之作。在技术不及对手的情况下,通过优化的总体设计,对武器诸项性能进行大胆的取舍,突出某方面性能,以此获得一款能与对手同类武器相抗衡的装备,这是苏联军工的传统和强项,也确实由此诞生了不少经典武器。但是,凡事过犹不及,真理再前进一步就是谬论。在设计“矢车菊”时,苏联军工部门剑走偏锋,为追求极致火力而全面牺牲了其他性能。违背科学规律,必然受到惩罚。“矢车菊”失败的前车之鉴,值得后来者深思。

通宝推:领班军机,看得真过瘾,mezhan,旧时月色,关中农民,adrupal,痛改前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