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左传》人物事略09:楚熊虔——余必自取 -- 桥上

共:💬84 🌺28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人物事略09附:楚灵自取7/21

《昭四年传》:

使椒举如晋求诸侯,二君待之。椒举致命曰:“寡君使举曰:日君有惠,赐盟于宋,曰:‘晋、楚之从交相见也。’以岁之不易,寡人愿结驩于二三君,使举请間。君若苟无四方之虞,则愿假宠以请于诸侯。”晋侯欲勿许。司马侯曰:“不可。楚王方侈,天或者欲逞其心,以厚其毒,而降之罚,未可知也。其使能终,亦未可知也。晋、楚唯天所相,不可与争。君其许之,而修德以待其归。若归于德,吾犹将事之,况诸侯乎?若適淫虐,楚将弃之,吾又谁与争?”公曰:“晋有三不殆,其何敌之有?国险而多马,齐、楚多难;有是三者,何鄉而不济?”对曰:“恃险与马,而虞邻国之难,是三殆也。四岳、三塗、阳城、大室、荆山、中南,九州之险也,是不一姓。冀之北土,马之所生,无兴国焉。恃险与马,不可以为固也,从古以然。是以先王务修德音以亨神、人,不闻其务险与马也。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若何虞难?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丕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敌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恃此三者,而不修政德,亡于不暇,又何能济?君其许之!纣作淫虐,文王惠和,殷是以陨,周是以兴,夫岂争诸侯?”乃许楚使。使叔向对曰:“寡君有社稷之事,是以不获春秋时见。诸侯,君实有之,何辱命焉?”椒举遂请昏,晋侯许之。((p 1245)(10040102))(108)

我的粗译:

楚子(楚灵王)派椒举(伍举)前往晋国请求能让原属晋国的诸侯去楚国朝见,扣住两位国君陪着他等结果。

椒举在晋国的说辞是:“寡君使举曰:日君有惠,赐盟于宋,曰:‘晋、楚之从交相见也。’以岁之不易,寡人愿结驩于二三君,使举请間。君若苟无四方之虞,则愿假宠以请于诸侯。(寡君让“举”致意:日前承主上的好意,和敝邑在“宋”那里举行了盟誓,说是:“晋、楚之从交相见也。”让两国的属下朝见对方。现在各处也不太平,寡君很想结交那几位主上,就派了“举”来请求:要是主上眼下在境外没什么担心的,我们就想假借您的名义,让那些诸侯来敝邑朝见。)”

晋侯(晋平公)不想答应,但司马侯(女叔齊)劝他说:“不可。楚王方侈,天或者欲逞其心,以厚其毒,而降之罚,未可知也。其使能终,亦未可知也。晋、楚唯天所相,不可与争。君其许之,而修德以待其归。若归于德,吾犹将事之,况诸侯乎?若適淫虐,楚将弃之,吾又谁与争?(不可。这位楚王正是张扬的时候,上天也许就是要遂他的意,积蓄他的罪过,好最终教训他,未可知也。也许会让他能搞到底,亦未可知也。晋国和楚国都是上天支持的,不可与争。主上还是答应他吧,我们自己广施恩惠,看他会怎样变。要是他变得大度了,我们自己还得侍奉他,何况那些诸侯?要是他一意孤行,楚国自会抛弃他,我们又需要和谁争呢?)”

他的“公”(晋平公)又提出来:“晋有三不殆,其何敌之有?国险而多马,齐、楚多难;有是三者,何鄉而不济?(我们晋国有三个排除危险的保证,还能有什么敌手?我们的“国”险峻,而且还多马,齐国和楚国又经常发生动乱,有这三个保障,我们干什么不能成功?)”

司马侯回答说:“恃险与马,而虞邻国之难,是三殆也。四岳、三塗、阳城、大室、荆山、中南,九州之险也,是不一姓。冀之北土,马之所生,无兴国焉。恃险与马,不可以为固也,从古以然。是以先王务修德音以亨神、人,不闻其务险与马也。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若何虞难?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丕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敌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恃此三者,而不修政德,亡于不暇,又何能济?君其许之!纣作淫虐,文王惠和,殷是以陨,周是以兴,夫岂争诸侯?(要是依仗地形险峻和军马众多,还老惦着邻国发生动乱,那哪里是三项保障,明明是三重的危险。四岳、三塗、阳城、大室、荆山、中南,都是九州之险,却都没有一直控制在一姓的手里。冀之北土,那是出马的地方,却没有哪个“国”从那里兴起。要是依仗地形险峻和军马众多,根本靠不住,从古以然。所以先王才努力广施恩惠,好好地侍奉神和人,而没有想方设法去寻求地形险峻和军马众多的地方。至于邻国发生动乱,更不可幸灾乐祸。有些人虽然经过很多动乱,但最终他们的“国”却得到了稳固,开拓了疆土;也有些人虽然没发生动乱,但最终却丢掉了他们的“国”,失去了守宇;又怎么能幸灾乐祸呢?齐有仲孙之难,却得到了桓公,现在还依赖他的庇荫。晋有里、丕之难,却得到了文公,从此成为盟主。卫国和邢国没发生动乱,却照样被敌人打垮了。所以别人发生动乱,切切不可幸灾乐祸。要是依仗那三样作保障,不注意在施政中多施恩惠,只会不断出现危险,手忙脚乱,又怎么保障得了?建议主上答应他!当初“纣”奢侈暴虐,我们的文王却大度平和,结果“殷”就是因此而覆灭,我们“周”就是因此而兴起,那几家诸侯有什么好争的?)”

于是晋方决定答应楚国使节的要求。派叔向答复说:“寡君有社稷之事,是以不获春秋时见。诸侯,君实有之,何辱命焉?(寡君因为要主持社稷之事,不能每年春天和秋天按时去朝见。至于那些诸侯,本来就属于主上,您完全不必来问我们吧?)”

跟着椒举又请求晋侯把女儿嫁给楚王,晋侯也答应了。

一些补充:

那两位国君要等待很久,晋、楚两国相距逾千里,即在“申”,也有八百里以上,使节往返,各家诸侯出门还需动员军队,等等。许君到楚国时是正月,举行盟会时已是六月。

杨伯峻先生注“使椒举如晋求诸侯”曰:

椒举即伍举,伍举见襄二十六年《传》。《通志氏族略》谓“伍参食邑于椒,故其后为椒氏”,虽伍举之子亦称为椒鸣(《楚语下》作湫举、湫鸣,湫与椒古音可通转),但其后尚有伍尚、伍员等,仍以伍为氏。

杨伯峻先生注“冀之北土,马之所生”曰:

冀,冀州。冀之北土,杜《注》谓即燕、代。《初学记》八引卢毓《冀州论》云,“冀州北接燕、代”,杜《注》本此。宋-孙奕《示儿编》十五云:“冀北出良马,则名马曰骥。”说详惠栋《补注》。

杨伯峻先生注“失其守宇”曰:

《荀子王制篇》“虽守者益”,《注》云:“守者谓地也。守国以地为本,故曰守者。”宇,杜《注》“于国则四垂为宇”,则边境也。其实守宇与上文“疆土”同义。《诗大雅卷阿》“尔土宇皈章”,则土宇连言。

杨伯峻先生注“纣作淫虐,文王惠和”曰:

《汲冢周书序》云,“纣作淫乱,民散无性习常(卢文弨《群书拾补》谓六字中疑尚脱二字),文王惠和化服之”,即用此语。

杨伯峻先生注“夏启有钧台之享”曰:

钧台当即《史记夏本纪》桀囚汤之夏台,在今河南-禹县境。《地名大辞典》谓在禹县南,《日讲春秋解义》及《春秋传说汇纂》谓在禹县北门外,《续汉郡国志二注》引《帝王世纪》则云“在县西”,不知孰是,或近人说长。

杨伯峻先生注“商汤有景亳之命”曰:

景亳,据《史记殷本纪正义》“宋州北五十里大蒙城为景亳,汤所盟地,因景山为名。河南-偃师为西亳,帝喾及汤所都,盘庚亦徙都之。”则景亳在今商丘市北五十里,山东-曹县南。杜《注》及《汇纂》均谓景亳即河南-偃师之亳,王国维《观堂集林说亳》已驳之。

杨伯峻先生注“周武有孟津之誓”曰:

周武王两次会诸侯于盟津,第二次会作《太誓》,见《周本纪》。孟津即盟津,在今河南-孟县南十八里。

杨伯峻先生注“成有岐阳之蒐”曰:

杜《注》:“周成王归自奄,大蒐于岐山之阳。”《晋语八》:“昔成王盟诸侯于岐阳。”岐阳即今陕西-岐山县治。

杨伯峻先生注“康有酆宫之朝”曰:

古书皆未载周康王-酆宫之朝,惟郑樵《通志》及伪本《竹书纪年》有之,盖本于此《传》。酆宫即豐(丰)宫,当为文王庙。在今陕西-户县东五里。

杨伯峻先生注“穆有塗山之会”曰:

穆王会塗山亦仅见伪本《纪年》。塗山即哀七年《传》“禹合诸侯于塗山”之塗山,在今安徽-怀远县东南八里,淮河东岸。

“晋”推测位置为:东经111.31,北纬35.62(成六年后,新田遗址,4000万平方米,在同一区域内有6座城址。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

“齐”推测位置为:东经118.35,北纬36.87(临淄北刘家寨周围有遗址,长方形城,大城西南部分为小城,共2000万平方米;大城:4500╳4000;小城:1400╳2200,300万平方米。大城:春秋战国?小城:战国)。

“四岳”(杨注:东岳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县北,高一千五百二十四公尺。西岳华山,在今陕西-潼关西,高一千九百九十七公尺(2154?)。南岳衡山,一说即今安徽-霍山县(潜山县?)之天柱山,高一千七百五十一公尺(1488?);一说即今湖南-衡山县西之衡山,高一千二百六十六公尺(1300?)。北岳恒山,今山西-浑源县西(东南?),高二千零五十二公尺(2016?)。),“泰山”推测位置为:东经117.10,北纬36.26。“华山”推测位置为:东经110.11,北纬34.43。“衡山”——“天柱山”推测位置为:东经116.45,北纬30.75。“恒山”推测位置为:东经113.73,北纬39.68。

“三塗”(杨注:杜《注》:“在河南-陆浑县南。”如杜《注》,则今河南-嵩县西南十里伊水北之三塗山,俗名崖口,又名水门者也。《周本纪》云,“我南望三塗”,当即此。服虔则谓太行、轘辕、崤渑,总名曰三塗。#三塗山在今河南-嵩县西南,伊水之北,详四年《传注》。),推测位置为:东经112.06,北纬34.10(嵩县西南)。

“阳城”(杨注:古阳城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俗名城山岭。一九七七年曾数次勘查其遗址,详见一九七七年十二月《文物》。),推测位置为:东经113.14,北纬34.40(告成镇北稍东,观星台及其北周围,有春秋晚期至汉的城址)。

“大室”(杨注:即今河南-登封县北之嵩山。),推测位置为:东经113.00,北纬34.53(嵩山)。

“中南”(杨注:即今陕西-西安市南之终南山,又名中南、南山、秦山、秦岭。),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09,北纬33.5(西安市南终南山)。

“荆山”(杨注:今湖北-南漳县西八十里之荆山。#楚-熊绎都于丹阳,即今湖北-秭归县东,荆山在其北。荆山又见昭四年《传》。),推测位置为:东经111.51,北纬31.96(主山寨)。《水经注漳水》:“漳水出临沮县东荆山,东南过蓼亭,又东过章乡南,荆山在景山东百余里,新城-沶乡县界。虽群峰竞举,而荆山独秀。”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