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取经(二三)少爷的烦恼 -- 太乙仙工

共:💬13 🌺9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取经(二五)一个故事讲两遍

《拿取经当回事儿 二十五 一个故事讲两遍》

取经剧集一出出地演,好些情节看着眼熟,于是可以归纳出固定模式,例如有一种硬后台模式,好多妖魔背景深厚,对付他们不能太粗暴。这里再介绍一种,可称为“一个故事讲两遍”,主要脉络是由凡人的欲望引入矛盾,故事在凡间展开,称作地面版;进行到中段,妖魔突然介入,于是故事转入象征版。孙悟空跟凡人斗胜之不武,还是将战场引入象征世界,让他跟妖魔交手,看着才过瘾,实际上与妖魔的缠斗只是先前与凡人矛盾的隐喻版。

以此模式演绎的典型故事是第54-55回,取经人们在西梁女国的遭遇。西梁女国全是女人,唐僧来到,一改先前乏人问津,甚或形象极其糟糕的状况,顿时成了香饽饽。女王当仁不让,要与唐僧成亲,孙悟空少不得要想办法把这事对付过去。凭孙悟空的手段,对付一群凡间女人十分容易,然而要是就这么结束,故事不免缺少看头。就在孙悟空即将成功的当口,一个女妖突然冲出来,眨眼间掳走唐僧,然后就猜得到了,孙悟空不得不施展各种手段对付女妖。面对女国的各式人物,孙悟空不能挥舞金箍棒,否则势将违犯杀戒,一旦女妖出现,他立即可以肆无忌惮地大打出手,因此将同一个故事讲到第二遍,才进入典型氛围,任由孙悟空尽情发挥。

在第23回四圣试禅心,观音带了几位菩萨乔装为凡间女子,测试唐僧等人的取经诚意,唐僧坚定拒绝,通过了测试。来到女国,唐僧又一次面对天降姻缘,很明显他不会动心的,那么如何理解这姻缘的来意?随后出现的女妖又对应唐僧的哪种心理?参照女妖被降伏的方式或许可以得到一点启示。

孙悟空没斗得赢女妖(预料之中,孙悟空作为智慧,起到的只是与妖魔周旋的作用),只好上天宫请来昴日星官。故事将女妖的原身设定为蝎子,昴日星官的原身则是只双冠子大公鸡。星官一到,仰首长鸣,女妖立即现出本相,“浑身酥软,死在坡前”(55回)。没有打斗,没有计谋,星官也没有就女妖的来历及后台做任何解释,仅仅叫了那么一声,麻烦瞬间解决,是不是匪夷所思?

既然是公鸡一声长鸣解决的问题,理解起来就简单了,去掉“星官”、“女妖”这些多余因素,也不必计较孙悟空通天而乏力的本领,只需看到基本状况——鸡一叫,天亮了,唐僧得起床,继续赶路——原来唐僧做了个梦!唐僧的取经一直游走在现实与虚幻之间,时而清醒时而酣梦缠绵,到这一段,他不由自主地坠入春梦。不能说他意志不坚定,但他毕竟是个大活人,有点念想做点温柔梦并不意外,因此所谓女国的拦阻和女妖的纠缠,不过是摇动在唐僧潜意识里的一小段情感波澜。

虽然不意外,他的想头还是有点过分。现实中没人理,就去一个没别的男人的地方,身边还带一群半兽人,总该好好潇洒一回了吧?这是悄无生息地当一回韦小宝。到最后还做出义正辞严状,撂句“你不是我的菜”,调头决然离去,自我感觉不要特好。不管这些念想是他自个儿想到的,还是作者强加给他的,总有酱料使用过度之嫌。

第88-90回,取经人们在玉华县的遭遇也属于“一个故事讲两遍”模式。三位神仙陪师父走这一路,功劳苦劳都不小,观众大受感动,拱出三位王子向他们大献殷勤,还分别拜他们为师,比立座庙供起来还受用。诸王子羡慕神仙们的兵器,借去照样打造,不料半夜被妖魔偷走。妖魔出现了,神仙们却没兵器,只好耍弄计谋,和妖魔多番较量。神仙们和凡人只能打哈哈,顶多显摆一下本领,直到面对妖魔才来精神,故事也只有到这时才引人入胜。

细想一下,这里神仙们遇到的是怎样的困难,妖魔又有什么寓意?不用管神魔对战的复杂过程,从神仙们收徒授课就能看出大致端倪。三位王子都喜好练武,而且使用的兵器极其凑巧地和神仙们相似。神仙们见了心里痒痒,情不自禁跳出来演练自家本事,但见孙悟空“把金箍棒丢开个撒花盖顶,黄龙转身,一上一下,左旋右转。起初时人与棒似锦上添花,次后来不见人,只见一天棒滚”。八戒随后“驾起风头,也到半空,丢开钯,上三下四,左五右六,前七后八,满身解数,只听得呼呼风响”。就连最没用的沙僧也不甘寂寞,“轮着杖,也起在空中,只见那锐气氤氲,金光缥缈,双手使降妖杖丢一个丹凤朝阳,饿虎扑食,紧迎慢挡,捷转忙撺”。看到这儿就明白了,神仙们终于撞见好运,对着一群崇拜者左右摆姿势,眼前闪光灯亮成一片,心里头甭提多美。那股子骄傲劲儿显现在象征的神仙们身上,往回追溯,最终还是荡漾在取经人心头。当骄傲的甘泉流入心田,正是妖魔翩跹起舞时,取经人不知不觉着了骄傲这种魔性的道儿,接下来再遭遇挫折应属预料之中。

第16-17回的火烧观音院和大闹黑风山也是同一个故事的两种版本。

来到观音院时唐僧手下只有孙悟空一个徒弟。观音院的主要人物是老院主,被尊为师祖。老院主高龄二百七十岁,是他亲口说的,唐僧和孙悟空听了一点也不诧异,足堪玩味。老院主还有一桩骄傲,毕生积攒了七八百件袈裟,都是精心制作的珍宝。唐僧行李中也有一件袈裟,佛祖送的,当然更为珍奇,唐僧受不住孙悟空撺掇,也拿出来炫耀。老院主一见,顿时傻了眼,当即要求借去仔细观看一晚。当晚老院主动了邪念,要烧死唐僧师徒,昧下这领袈裟,于是投入与取经为敌的立场上去。孙悟空不是善茬,早早发觉和尚们的动向,设计了巧妙对策。一群凡间和尚跟孙悟空斗法当然不是对手,所引之火转变方向,将一座房舍众多的观音禅院烧为废墟。

就在火势正旺的时候,有妖魔悄悄登场,使故事的象征版紧接着展开。妖魔名叫熊罴怪,赶到现场时本想救火,无意间见到袈裟,顿起歹意,窃了就走。孙悟空追踪而去,与熊罴怪激战。别看孙悟空平时摆弄金箍棒牛气哄哄,真到妖魔出现,对付起来总是有心无力,拿熊罴怪同样没办法,临了只好向观音求助。观音赶到,手到擒来,将熊罴怪带走,收为守山大神。

唐僧炫耀袈裟,一方面源自孙悟空韶,一方面也是唐僧有意烧包;老院主见到宝贝就想要,不惜杀人越货,是占有欲在作祟。韶、烧包和占有欲都是魔性,熊罴怪这个妖精象征哪一种,或者全都是?熊罴怪见了珍宝就干走,并对前来索要的失主拳脚相向,似乎更接近于占有欲,然而观音对熊罴怪的处置使得任一种解释都难于成立。观音来到妖魔住处时,见到山间“崖深岫险,云生岭上;柏苍松翠,风飒林间”,就动了慈心,认为这妖怪“有些道分”,有意纳入门下。既然观音喜欢上了这妖精,无论将他视为唐僧的炫耀心理还是老院主的占有欲,就都说不过去。

妖怪与老院主是朋友,老院主长年住在观音院,算是观音的门徒,所以妖怪与观音有着拐弯抹角的关系。老院主在失火次日,发现袈裟失踪后自杀身亡,而袈裟落到妖怪手里,似乎可将妖怪当作老院主的替身,以妖魔的方式继续拼夺珍宝。有佛祖的黄毛貂鼠作例子,观音顾念妖怪,或许也是将他当成本门的重要理念,哪怕他有着妖魔的面目,也要善加收容。黄毛貂鼠的看家本领是吹大风,并曾“卷起观音经一卷”(21回),既然他是在灵山佛祖脚下得的道,他吹风所起的作用就是佛祖理论在施加影响。熊罴怪住在黑风山黑风洞,也与风有关,所以他和观音的理论的确有密切联系。可是这种解释又使妖怪所对应的魔性外在化,而韶、烧包和占有欲都属于个体内在魔性,象征性难以自洽。顾虑的线索越多,情况就越复杂,获得结论的难度也更大。

无论孙悟空怎么闹腾,最后的问题还是要归结到唐僧身上,因为妖魔主要是从唐僧心中分离出来的,唐僧才是所有故事的真正主人公。熊罴怪的寓意似乎也应到唐僧心中去找,而在这一则故事里,老院主和观音挡在了唐僧身前,使得熊罴怪的真正面目清晰不起来。

目前得不出明确结论,那就算了,反正知道这段故事一定程度上符合“一个故事讲两遍”模式就好了。要理清故事中的诸多线索,需要运用不同的思路,得到的结论也更为离奇,且待下几章详加讲解。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