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雄浑刚健的辽代遗风——蓟县独乐寺随笔(1) -- 一介书生

共:💬32 🌺20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雄浑刚健的辽代遗风——蓟县独乐寺随笔(3)

观音阁主佛为十一面观音菩萨。这是密宗的塑像。密宗中菩萨像以观音最早,而变化观音中以十一面观音像出现最早,天台宗称为大光普照观音。

点看全图

《法华经普门品》认为观音面朝十方法界众生,加上原来的脸,共为十一面,《十一面观音神咒经》认为十一面观音源自婆罗门教大自在天的造型。尼泊尔18世纪唐卡,大自在天像

点看全图

在佛教中,菩萨是仅次于佛一等的,据说释迦牟尼为成佛之前,就以菩萨为称号。观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其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据《妙法莲华经》载,观世音是大慈大悲的菩萨。能现三十三化身(楞严经作32化身,藏传佛教是21度母),救十二种大难(藏传佛教增加到16种)。遇难众生质押念诵他的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解脱。他对一切人救苦救难,不分贵贱贤愚,所以尊号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这尊公元二至三世纪的灰片岩石雕,出土於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被认为是世上最早的观世音菩萨坐像

点看全图

由于观音这种普度众生,现世救难的特性,在修行分层次,因果为来生的佛教中显得分外独树一帜,使观音信仰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敦煌壁画中就有犯人念观音名号而枷锁自落,死囚年观音名号而刀仗节节折断的场面。图为莫高窟第12窟中唐时期的观音救诸苦难图

点看全图

观音崇拜自南北朝兴起后,在唐代盛极一时,一直为各地佛寺所崇奉,这既符合普通百姓需要,和统治者大力宣传分不开的。特别是武周时代,为了政治需要,十一面观音崇拜披上了官方的色彩。据贤首法师《十一面观音仪轨》记载:万岁通天二年(697)武则天征讨契丹,诏请法藏依经教请法,摧伏怨敌。法藏遂建立十一面观音道场设置尊像行道。数日后,敌兵目睹唐军拥有无数天兵神王,或見观音像凌空而來,遂不战而逃。武则天大喜,改年号为神功元年。咦,这个故事是不是很眼熟?和多闻天王故事是不是很像?最早的纪年十一面观音像是武周天授二年(691)孝门上护军杜山威为武则天极其父母制作的单尊十一面观音像(这件至宝1916年流失海外,目前在法国巴黎博物馆)。找了许久也没有这个照片,只有造像题记的拓片,注意其中有武则天前一年新造的字。

点看全图

不过契丹后人会雕塑一尊十一面观音供奉,恐怕也有被打怕了的关系吧。辽承唐制,特别是耶律德光为了政治斗争需要,兴释压儒,引进白衣观音信仰。《辽史地理志》记载:“永州,永昌军。兴王寺,有白衣观音像。太宗援石晋主中国,自潞州回,入幽州,幸大悲阁,指此像曰:‘我梦神人令送石郎为中国帝,即此也。’因移木叶山,建庙,春秋告赛,尊为家神。兴军必告之,乃合符传箭于诸部。”辽代的最高宗教仪式“拜山仪”中拜观音之礼高于天神地祇礼,观音宗教地位大大提高,上京天雄寺,西京华严寺等皇家寺庙均建有观音阁。辽上京故城内的一石雕观音菩萨像,用淡红色凝灰岩雕成,面南而立,原高4.7米,头部今已不存。上世纪初,日本鸟居龙藏曾两次前往调查,其时头部尚存,唯已缺损。尤以面部目、鼻、口等已失去原形,然全貌大致仍可以看出,足部则完整无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曾于上京内城东南隅建天雄寺,‘奉安烈考宣简皇帝遗像’,太宗耶律德光又尊观音菩萨为‘家神’,故此观音菩萨立像可能是天雄寺之遗物,乃辽代早期雕造。

点看全图

在十一面观音像前两侧各有一泥塑胁侍菩萨,略向十一画观音像前倾,做随时被派遣之状,左协侍是梵天,右协侍是帝释天,面部丰满,造型匀称,线条流畅,姿态优美。依稀保留着辽塑原貌。

点看全图

值得一提的是,独乐寺十一面观音主像和两尊胁侍菩萨是经过后世的修缮的,日本鬼子侵占蓟县后,独乐寺被洗劫一空,两尊胁侍菩萨的双手被打掉,十一面观音前额的宝珠和胸中的佛心均被盗走,阁后八角亭内的明代韦驮铜像1939年被鬼子被运回日本,至今下落不明……

点看全图

观世音菩萨泥塑像后是元末建的倒座观音泥塑像,左右为韦陀、关羽泥塑像,均戴盔着甲,武将装束,从衣着、头饰看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明代以后,受《西游记》影响,海岛观音左右胁侍通常就改为了善财童子和龙女。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观音阁下层四壁绘有壁画,南壁大门两侧是四臂和三头六臂的明王像,东、西、北三壁是色彩缤纷的十六罗汉壁画,通栏布满墙面,壁画有两层,局部3层。壁画以佛教十六罗汉为主题,间以和佛教有关的神话故事、世俗题材和重修信士像,构成一组组各有独立内容但又彼此相连的巨幅画卷。画面上有罗汉的姓氏、住地和赞语,记录了各罗汉的主要活动内容,但赞语多已模糊不清。1964年4月,梁思成和夫人重到独乐寺观音阁,他指着底层的内墙说:“这里面有明代重绘的壁画,后被人用灰给抹上了。乾隆的‘梵宇久凋零,落色源流画’的诗句可为佐证。其夹注则曰“佛有十二源流,僧家多画于壁间”,是独乐寺本有画壁,其画题则十二源流,当时已“落色”,必明以前画也。”1972年整修独乐寺时,根据他的指点,才剥揭出包括十六罗汉和二明王在内的巨幅壁画。

点看全图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北凉时可见十六罗汉,五代起逐渐演变为十八罗汉,五百罗汉,但十六罗汉仍有流传。十六罗汉分住在大海包围的四大部洲,因此背景全是起伏的山峦和滔天的海浪,海浪中浮现出各种神兽。罗汉都是立像,身披袈裟,背现佛光,人大于山,伫立在云气缥缈的仙境之中,倍显超凡脱俗。画面描绘的顽童捅马蜂窝、抢经卷、喝圣水等世俗题材,无不充满生活气息。即使是以神祗身份出现的罗汉,也个个和眉善目,体态端庄,一派“天上人间”景象,使人感到和善可亲.增强了艺术效果。第九尊者戍伯迦,一个出身社会底层的人,通过效太史公故事居然奋斗成为罗汉,这个故事很是励志吧。

点看全图

壁画构图以人物为主,注意布局的虚实变化,主像与背景之间采用了以密托疏、以繁托简的手法,用比例悬殊的山峦、海水和世俗人物,来突出罗汉的高大形象。主题夸张渲染,但和谐统一,笔触粗犷豪放,又细腻入微。构图严谨,画面壮阔,人物形神兼备,用笔刚健有力。四壁罗汉围绕中央的十一面观音塑像,构成一个庄严肃穆的神仙世界,处处显示出作画者的艺术构思和艺术功力。这是第六位跋陀罗尊者,意为贤者,旁边猛虎边上的虎奴,典型的元代装束,这也是壁画断代为元的依据之一

点看全图

走出观音阁,阁后3米处便是明末所建的八角亭,也叫韦陀亭,韦陀多供奉与天王殿,为韦陀单独建亭实不多见,亭内原塑有铜铸韦陀像,高4.23米,身穿皑甲,双手合十,该像后被侵华的日本鬼子盗走,下落不明。1985年12月,根据梁思成先生的照片在亭内用泥塑复原韦陀像。

点看全图

韦陀亭后即为报恩院。报恩院始建于明,清乾隆年间重建,为明、清两代僧人重要的礼佛场所。咸丰八年(公元1859年)仲秋,咸丰皇帝驾临独乐寺,应本寺方丈之请,为四合院题写“报恩院”。“报恩”二字在此有二层含义:自乾隆十八年后,独乐寺被辟为皇家禁地,该寺方丈皆为御封,报答皇恩,此为一义,二者:佛弟子怀恩四海,“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四重恩,即:佛恩、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

点看全图

报恩院旧时布置已无考,现在前殿为弥勒殿,正中供奉一尊铜制弥勒菩萨像,两边为寒山、普化、风波和济公,报恩院的后殿是三世佛殿,里面供奉着横三世佛,即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东西配殿分别是文殊殿和普贤殿。

点看全图

观音阁左侧是建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的独乐寺行宫,是清代皇帝去东陵谒陵途中小憩的地方,也是天津地区仅存的一处行宫。行宫存有正殿一层,附属建筑三间,现恢复回廊十四间,垂花门一座,使行宫独立成院。

点看全图

乾隆之后的皇帝都来过独乐寺行宫,并留下了大量赞美独乐寺的诗篇,行宫内现作为蓟县文保所使用,新增设的展览,展出蓟县地区收集和出土的文物,辑录了12首清帝即兴之作和与行宫有关的帝后嫔妃画像17幅。乾隆手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结尾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点看全图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终于写完了,长时间不写,手生的很,甚至话都有些不会说了,后面整个就一烂尾楼。由于拖得时间太长,兴致已尽是重要的原因。书生虽然一向慵懒加脸皮厚,挖坑无数,但这篇小文从4月28日开始,拖了半年方才完成,实在也是有些汗颜。做斗食小吏总有些为生计不得不忙的一些俗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尺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如何,能够坚持下来,也学到了很多东西,这多少算一个好的开端,虽然后面还有200多个地方,估计要写到猴年马月……

点看全图

附:独乐寺历史大事记

  独乐寺始建年代不详,1932年梁思成提出“寺之创立,至迟亦在唐初”,后来,在观音阁发现有辽重建时利用的大量原建筑构件,1998年维修时,从观音阁上取下的木料进行C-14年代测定,最早的距今1555±60年,还在观音阁顶上发现了唐代的莲花勾头。为独乐寺历史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据。

  唐天宝十一年(752年),李白署书“观音之阁”。清初宋荦《西陂类稿》卷五独乐寺诗云“双林独寻寺,揽辔蓟门过。殿阁诸天回,登临往迹多。署书传太白,遗迹有蒙哥。坐听晨钟响,将余念薜萝。”清代中期的书法理论家包世臣在所著的《艺舟双辑论书》中也曾提到。当代历史学家史树青著有《独乐寺李白署书“观音之阁”考》。

  辽统和二年(984年),重建观音阁。《日下旧闻考》引《盘山志》:独乐寺,不知创自何代,至辽时重修,有翰林院学士承旨刘成碑,统和四年孟夏立石,其文略曰:“故尚父秦王请谈真大师入独乐寺,修观音阁,以统和二年冬十月再建,上下两级,东西五间,南北八架,大阁一所,重塑十一面观世音菩萨像。”

  

  辽清宁四年(1058年),修葺独乐寺塔(白塔)。白塔出土舍利函铭:“中京留守兼侍中韩知白葬…。清宁四年岁次戊戌四月二日记。”

  元大德、至大间(1298——1311年),绘观音阁壁画。

  明成化——正德间(1476——1508年,修葺,重绘观音阁壁画。

  明万历末(1607年略后),修葺,局部涂改壁画。康熙《蓟州志》载王于陛《独乐寺大悲阁记》:创寺之年遐不可考,其载修则统和已酉也。迄今久圮,二三信士谋,所以为修缮计,前饷部柯公实唱其事,感而兴起者殆不乏焉。……

  清康熙初(1664——1667年),修葺,《康熙蓟县志》载王弘祚《修独乐寺记》:寺之兴不知创于何代,而统和重葺之,距今六七百岁……一时贤士大夫欣然乐输,而州牧胡君毅然相助,共襄盛举,……宝阁、配殿及天王殿山门皆涣然聿新。

  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地震,《康熙蓟县志》:康熙“十八年巳末七月二十八日巳时,地大震有声,遍于空中,地内声响如奔车,如急雷,天昏地暗,房屋倒塌无数,压死人畜甚多……”。王士祯《居易录》:“蓟州独乐寺观音阁凡三层,其额乃李太白书。梁拱薄 皆架木为之,不施斧凿。巳末地震,官廨民舍无一存,独阁不圮。”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修葺,覆盖观音阁壁画。乾隆二十一年《重修独乐寺碑记》:“皇上祗奉陵园,驻跸于斯寺,慨然深念末法之微,宜有加饰。……”《道光蓟州志》:“独乐寺在西门内,…寺内东偏于乾隆十八年建立坐落,并于寺前改立栅栏、照壁,巍然改观。”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破坏独乐寺,徐会沣1901年4月1日奏片:“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初四日,德国洋兵二千余名先后入城抢掠,蹂躏独乐寺,行宫、正殿、宝座及佛像,各处门窗户壁,均被洋兵烧砸,伤损不堪。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修葺,梁思成《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光绪二十七年,有谒陵盛典,道出蓟州,独乐寺因为座落之所在,于是复加修葺粉饰。此为最后一次之重修,然多限于油漆彩绘等外表之点缀,骨干构架仍未更改。”

  民国六年(1917年)拨西院为师范学校,梁思成《蓟县独乐寺山门考》:“陕军来蓟,驻于独乐寺,是为寺内驻军之始。”

民国二十年(1931年),全寺拨为蓟县乡村师范学校。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梁思成调查并撰写《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刊于《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三卷第二期,1932年。

  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独乐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2年,观音阁安装网式避雷针。

  1972年,观音阁在墙皮脱落处发现壁画,经精心剥出。《文物》发表文章《记新剥出的蓟县观音阁壁画》一文。

  1976年,唐山大地震,独乐寺院墙倒塌,观音阁墙皮部分脱落,梁架未见歪闪。《文物》发表罗哲文《谈独乐寺观音阁的抗震性能问题》。

  1980年5月10日,独乐寺正式向中外游客开放。

  1984年,独乐寺重建1000周年,十几个省市的古建筑学专家、学者以及国家有关部门的代表数百人,云集蓟县古城,共庆独乐寺千年大寿并举行学术研讨会,天津市领导为“独乐寺重建一千年纪念碑”揭幕。出版独乐寺重建一千周年纪念论文一套(共28篇论文)。

  1990年3月,国家文物局批准独乐寺维修工程立项。

  1993年,国家文物局将独乐寺列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项目。

  1998年,独乐寺维修工程历时八年结束。修缮之后,达到“庄严依旧,风韵长存”的艺术境界。

参考资料:

1、民国33年《蓟县志》

2、1991年《蓟县志》

3、陈明达《蓟县独乐寺》

4、梁思成《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

5、白化文《汉化佛教与佛寺》

6、陈明达《义县奉国寺》

7、祁英涛《祁英涛古建筑论文集》

8、陈莘《中国人对辽代建筑的研究》

8、孙丽娜《C14测年和观音阁修建史的初步研究》

9、徐苏斌《日本对中国城市与建筑的研究》

10、常盘大定、关野贞《支那文化史迹》

11、常盘大定《支那佛教史迹踏查记》

12、丁垚《发现独乐寺》

13、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14、《中国风俗通史 辽金西夏卷》

15、温静《略论辽金佛教寺院建筑特色》

16、孟凡云《辽太宗引进佛教白衣观音像》

17、魏道茹《辽代佛教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18、《中国美术史 宋代卷》

19、李松、杨弘等《中国古代雕塑》

20、项春松《辽代的历史与考古》

21、陈明达《古建筑与雕塑史论》

22、颜娟英《唐代十一面观音图像与信仰》

23、《宫室楼阁之美 界画1》

24、《敦煌石窟全集 建筑画卷》

25、李志荣《蓟县独乐寺观音阁的墙体构造》

26、陈莘《中国人对辽代建筑的研究》

27、纪烈敏《独乐寺观音阁壁画调查》

通宝推:赵沐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