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说懂经济必须问懂什么经济? -- 说几句

共:💬176 🌺1386 🌵3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主席在某些时候确实是反浮夸,但这是有限度的

仅从钢产量举例。

毛主席原想同各大区组长商量降低1959年的生产指标,首先是钢的指标。原来的指标是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确定的。毛主席设想可否把钢产量的指标从3000万减为1800万吨。他原想说服他们,结果反而是各组长力图说服毛主席维持原来的指标。毛主席说,他们都想打通我的思想,我硬是想不通,因为他们缺乏根据。他们有的大区明年要增加钢产两倍,有的省要增加四倍,有的省要增加十几倍,有的省竟然要增加三十倍。这怎么能叫人相信? 

1957年,中国的钢产量是535万吨,

毛泽东挨个询问

对钢指标,毛泽东是有些不放心的。会议期间,他把几个省市的负责人和冶金工业部负责人找到小会议室,一起开会。在会上,毛泽东详细地询问钢铁产量1070万吨这个数字到底可靠不可靠。由于不放心,他采取的方式是一个人一个人地问。他首先问上海市副市长马天水:“行不行?”马天水说:“可以。 ”接着,毛泽东一个一个地询问主要钢铁基地包括鞍山、武汉、重庆、北京、天津、唐山、马鞍山的相关负责人,大家都说行。

冶金工业部办公厅主任袁宝华在冶金工业部具体分管建设和计划,毛泽东问他:“你是经常接触基层的,你说究竟有没有把握? ”袁宝华说:“我们树了十面红旗(先进单位),只要十面红旗能站得住,他们的经验能够推广,我看有希望。 ”

接着,毛泽东问到了冶金部部长王鹤寿。王鹤寿说:“主席只要下了决心,我们可以动员全国的力量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认为,实现这个目标是可以的。 ”

第一,钢产量翻一番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毛对此也有疑虑,这是事实,但在下面的人看来,“上意”就是要大幅增加,所以都是迎合上意。其间全部责任放在毛身上肯定不合适,但无疑毛是想大幅增加的。

第二,在不可靠的1070万吨的基础上,1959年下面的人报到了3000万吨,毛自己知道肯定是完不成的,然而他真采取措施了吗?

反右可以说是很多人被批判、下台。而毛反浮夸,谁被批了?有的省要增加三十倍,这样的人居然没下台!你相信毛是真的反冒进?反浮夸?

冒进是上面和下面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关系。

上面定个50%的指标,下面就可以给你搞到100%,上面看到100%虽然不相信,但不能打击下面积极性,相反处罚的是那些说达不到50%的人。

这种现象,在当代中国也是很常见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