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邓特色,其一开始就公开宣扬:自己是开历史倒车 -- 海纳

共:💬724 🌺5328 🌵14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您前边的回复我给确认接纳了,不知啥时能发,先在这里回答

您在那边气哼哼地说“我TM就不明白了,为什么拼了那么久的农业,我还要用粮票吃饭?还要上山下乡去”就粮“?您能给我解释解释吗?”,对吧?

很简单,粮食要增产,靠的是什么?靠的是肥料(化肥),水利,良种,机械化。化肥问题怎么解决?七十年代初引进的四三工程,水利问题怎么解决?毛泽东时代三十年打下的水利基础(别提八十年代,胡耀邦那煞笔“听说修水利就烦”),良种怎么解决?袁隆平的杂交稻的研究可是靠七十年代的举国体制(八十年代削减投入,那顺口溜是怎么说的?远看像逃荒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看是农科站的),若机械化也是七十年代开始推广的,57年农业机械总动力仅121万千瓦,65年约1100万千瓦,70年2000万千瓦,80年1.17亿千瓦----顺便说一下,搞联产承包分田单干对于农业机械化其实是起阻碍作用的,你可以看一下刘慈欣《乡村教师》里的描写,另外还有一个直观数据:1985 年 农村有大中型拖拉机85.3万台、1990 年 大中型拖拉机的数目反而降到81.3万台----地都分散给个人了,大中型拖拉机没用了呗。

明白了吧?七十年代辛辛苦苦基础建设打下的成果,到了八十年代正是全面收获的时候,然后邓小平万里一伸手把果子全收割了去,宣布“这都是我们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才解决了粮食问题”,我呸,真是贪天之功为已有。

本坛里关中农民的回忆录里写得很清楚,分田后他们那里的老把式,农业技术极精,生产积极性极高,田里连根杂草也没有,坚持不用化肥,产量就是上不来----他那点积极性能多打几十斤粮食么?

最后给你列一个粮食产量数据:建国时粮产量仅1.1亿吨多点,66年,2.1亿吨,71年,2.5亿吨,79年,3.3亿吨,整个八十年代,基本是3.5至4亿吨这个范围,这个增长趋势是一条平滑曲线,不是说进了八十年代,一搞分田承包就急增。宣传口还吹小岗,说小岗一搞分田单干就“产量翻了三十多倍”(《历史转折时期的邓小平》里似乎也采用了这个情节),我呸,这只证明小岗村是一群SB好不好?中国农业原先状况要真有那么差,搞分田单干后不说像小岗那样涨了三十倍,立马涨个三倍五倍不难吧?事实哪?

通宝推:盲人摸象,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