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左传》人物事略12:管夷吾——民受其赐 -- 桥上

共:💬29 🌺16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人物事略12附:齐桓宁周3/6

《僖七年传》:

闰月,惠王崩。襄王恶大叔带之难,惧不立,不发丧,而告难于齐。((p 0319)(05070501))(041)

《僖八年经》:

八年春王正月,公会王人、齐侯、宋公、卫侯、许男、曹伯、陈-世子款盟于洮。郑伯乞盟。((p 0320)(05080001))(041)

《僖八年传》:

八年春,盟于洮,谋王室也。郑伯乞盟,请服也。襄王定位而后发丧。((p 0321)(05080101))(041)

《僖八年经》:

冬十有二月丁未,天王崩。((p 0321)(05080004))(041)

《僖八年传》:

冬,王人来告丧,难故也,是以缓。((p 0323)(05080401))(041)

我的粗译:

这年闰月里,惠王驾崩了。襄王因为害怕亲弟弟大叔带会作乱,自己站不住脚,所以没发丧,而是先向齐国通报了此事。

下年,我们的僖公八年(公元前六五二年,周襄王元年,齐桓公三十四年,宋桓公三十年,卫文公八年,许僖公四年,陈宣公四十一年,曹共公元年),春王正月(杨注:正月六日庚午冬至,建子。),各家诸侯在“洮”那里盟会,商议如何安定王室。在郑伯(郑文公)请求下,各家诸侯也和他举行了盟誓,表示他已经归服。等到襄王的地位稳固以后,这才为惠王发丧。

到这年冬天,冬十有二月丁未那天(杨注:丁未,十八日。若是去年闰月之丁未,则为十二日。),王人才来告丧。因为发生动乱,告丧的时间就晚了。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闰月”曰:

《经》、《传》于岁尾书闰月者,闰十二月也。文元年《传》谓“先王之正时也,归余于终”,故置闰多在岁末。然亦有岁中置闰者,昭二十年《传》“闰月戊辰,杀宣姜”,是闰八月,其明证也。

杜《注》“天王崩”云:“实以前年(去年)闰月崩,以今年十二月丁未告。”

“鲁”推测位置为:东经117.00,北纬35.60(曲阜鲁国故城)。

“周”——“王城”推测位置为:东经112.42,北纬34.67(洛阳-西工区为主)。

“齐”推测位置为:东经118.35,北纬36.87(临淄北刘家寨周围有遗址,长方形城,大城西南部分为小城,共2000万平方米;大城:4500╳4000;小城:1400╳2200,300万平方米。大城:春秋战国?小城:战国)。

“宋”——“商丘”推测位置为:东经115.60,北纬34.38(宋国,商丘-老南关。有遗址,西3050,南1100以上,北1400。东周)。

“卫”推测位置为:东经114.84,北纬35.54(今滑县-八里营乡-殿上村一带,冢上村北约两公里,僖二年——前658,封卫于楚丘。今卫王殿遗址,俗称卫王城)。

“许”——“旧许”推测位置为:东经114.03,北纬34.00(张潘镇-古城村,成十五年迁于叶)。

“曹”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5.53,北纬35.11(今城西北四里,汉城)。

“陈”推测位置为:东经114.88,北纬33.73(淮阳县城)。

“洮”(杨注:洮,地名,其北属鲁,其南属曹,三十一年《传》“分曹地,自洮以南,东傅于济,尽曹地也”者是也。此则曹地,据《水经注》,当在今山东省-鄄城县西南。#杜《注》:“洮,曹地。”马宗琏《补注》云:“郦元曰:‘今甄城西南五十里有桃城,或谓之洮。’”余详僖八年《经注》。#此时卫都帝丘,即今河南-濮阳县西南之颛顼城,距洮不过五十余里……),推测位置为:东经115.21,北纬35.52(濮阳县-徐镇)。

“郑”推测位置为:东经113.71,北纬34.40(郑韩故城)。

《僖九年经》:

夏,公会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葵丘。((p 0324)(05090002))(041)

《僖九年传》:

夏,会于葵丘,寻盟,且修好,礼也。((p 0326)(05090201))(041)

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齐侯将下、拜。孔曰:“且有后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对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p 0326)(05090202))(041)

我的粗译:

又下一年,我们僖公九年(公元前六五一年,周襄王二年,齐桓公三十五年,宋桓公三十一年,卫文公九年,郑文公二十二年,许僖公五年,曹共公二年),夏天,各家诸侯在“葵丘”那里聚会,重申上次的盟约,并且巩固相互的关系,这是“礼”的要求。

我们的“王”还指令来参加聚会的宰孔(孔,宰周公)向齐侯(齐桓公,小白)颁赐祭肉,此人在会上宣布:“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天子去祭祀了文王和武王,然后派“孔”给“伯舅”颁赐祭肉。)”齐侯正准备走到堂下,向上拜谢,“孔”又发话说:“且有后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还有命令——天子让“孔”告诉您:“因为伯舅年纪大了,更要额外的慰问,就给伯舅多加一个品级,而且不用下拜了!”)”这时,齐侯(小白)马上回答说:“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上天的威严就在我眼前,咫尺之间,“小白”,我怎么敢有了天子的命令就僭越,而不下拜了呢?——我害怕自己会在下面马上摔个大跟头,也让天子的面子难看,又怎敢不下拜?)”

于是他走下堂去,向上拜谢,登堂再拜,然后接受了赐予。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曰:

二十四年《传》云:“宋,先代之后也,于周为客,天子有事膰焉。”是二王之后礼得赐胙,今齐侯亦赐胙,故杜《注》谓“尊之比二王后”。胙即膰,祭庙肉。但许宗彦《鉴止水斋集文武世室考》云:“宗庙胙肉,止分同姓,此赐齐侯者,宗庙孝先,一王之私祭,惟同姓共此大宗者得以分胙。祖功宗德,天下之公祭,虽在异姓,被功德者同得赐胙也。《史记周本纪》显王九年致文、武胙于秦孝公;三十五年致文、武胙于秦惠王及此《传》皆为祖宗之祭,故惟言‘文、武’。”其实此致胙于齐桓,其后致胙于秦-孝、惠,皆以其强大,足以令诸侯,非被功德。秦且灭周,于周又何功何德?

杨伯峻先生注“使孔赐伯舅胙”曰:

天子谓同姓诸侯曰伯父或叔父,谓异姓诸侯为伯舅。襄十四年《传》云:“王使刘定公赐齐侯命曰:‘昔伯舅大公右我先王’”云云,是周王于齐屡称伯舅。至于同姓诸侯,于鲁、卫皆称叔父,于晋自唐叔以迄文公、景公皆称叔父,然昭九年、三十二年《传》,于平公、定公反改称伯父,且并惠公亦以伯父称之,由此观之,《觐礼》所谓“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同姓小邦则曰叔父”,未必然也。

杨伯峻先生注“以伯舅耋老”曰:

耋老,同义连绵词,老年也,不必七十、八十。齐襄公初立,齐桓公已成人,读庄公八年《传》可知。至此又四十六年,则齐桓实老矣。

杨伯峻先生注“下,拜;登,受”曰:

先降于两阶之间,再拜稽首,然后升堂,又再拜稽首,然后受赐。登即觐礼之“升堂拜”,此当时习惯,不言可知,故以“登受”二字概括之。《齐语》、《管子小匡篇》及《齐世家》皆叙此事,且谓齐侯下拜出管仲之谋。

桥案:两阶,宾阶与阼阶也,其所在请看下面两图,图中黄色的是墙,上图中淡紫色的是屋檐边缘,上图中的圆圈以及下图中粉色的是柱子,西楹和东楹是此建筑的两根主要的大柱(顶梁柱),此两柱所在空间是正堂,正堂前面没有墙,是敞开的,所以在两阶之间所做动作在堂上可以直接看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葵丘”(杨注:葵丘,其地有四。庄八年《传》“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齐地也。据《传》“齐侯不务德而勤远略”之言,则此葵丘非齐地可知。《水经汾水注》引贾逵说,汾阴方泽中有方丘,即鄈丘,则为晋地。然据宰孔道逢晋献公且劝其“无勤于行”,亦非晋地可知。全祖望《经史问答》主此说,考之不精也。《水经泗水注》又谓“黄沟自城南东迳葵丘下,春秋-僖公九年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元和志》谓在考城县东南,《考城县志》谓葵丘东南有盟台,其地名盟台乡。则当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水经浊漳水注》又引《春秋古地名》(当是《土地名》之讹)云“葵丘,今邺西三台是也”,则当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以上两地皆在齐之西,均与《传》合。杨守敬《水经注疏》主在考城说,是也。临漳三台则曹操-铜爵台遗址。),推测位置为:东经115.32,北纬34.67(民权县-林七乡-会盟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