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铁器时代的曙光——杂谈先秦铁器(1) -- 一介书生

共:💬52 🌺62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铁器时代的曙光——杂谈先秦铁器(3)

五、从恶金到美金——春秋时期铁器的特点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冶铁也不是。

可以得到公认的是,中国冶铁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冶铸技术和产量很快后来居上,居于比较先进的水平。特别是战国时期,随着经济发展和兼并战争的需要,仿佛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一样,战国铁器发展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变化。从春秋时期 “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斤、斸,试诸壤土。”(《国语齐语》)到战国时期“夫吴干之剑,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匜”,其间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

说到这儿,首先要弄明白一个问题,什么是铁,什么是钢,他们是怎么来的。自古以来冶铁工业所冶炼的铁,主要是块炼铁(熟铁)、生铁和钢三种,那么问题来了,生铁、熟铁和钢区别是什么?答案在于含碳量,含碳量0.5%以下为熟铁或者块炼铁,如果杂质少就是低碳钢。含碳量在0.5%-2%为中高碳钢,含碳2%-5%以上为生铁。在古代技术条件下,冶铁技术只有两种,一种是低温块炼法。一种是高温液态法。世界上最早的冶铁技术几乎都是从块炼铁开始的,制作块炼铁的还原法技术要求比较低,但熔点较高,产量小,且熟铁质软,需要反复锻打渗碳成钢才能增加硬度。生铁熔点低耐磨,但质脆,只能用浇铸的方法铸造,但产量大,经济性好。中国和西方的冶铁技术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欧洲一直以块炼铁为主,直到11世纪才开始用生铁,之前都是熟铁锻打成钢。中国则是长期块炼铁和生铁并存,特别是依托商周先进的青铜冶铸技术,在春秋中晚期就能大量熔铸生铁,大量农具和手工业器具基本上都是生铁冶铸而成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在春秋战国之交由贵族领主制向地主官僚统治体制转变,战国出现经济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适合生铁冶铸技术兴起和迅速推广紧密相连分不开的,毕竟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技术进步导致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春秋中期开始,由于产量的增加,铁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运用,比如《管子》“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輂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说明的齐桓公时期已经有冶铸生铁生产,发展到春秋晚期,不但能铸造小件工具,还能够铸造大型的刑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前513年)“冬,晋赵鞅、荀寅帅师城汝滨,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着范宣子所为刑书焉”。能将有不少文字的刑书铸在铁鼎上,说明当时可以同时冶炼并浇铸大量的铸铁,冶铁术达到了相当的水平。这个记载也得到了出土文物的证实,1976年在长沙杨家山春秋晚期楚墓中出土一件铸铁鼎,1951年窑岭春秋战国之交楚墓也出土过一件铁鼎。

简单说,春秋时期铁器使用特点有三,一是铁器广泛使用在各方面,从实际发掘情况看,1998年前大约有42个地点出土近100件春秋铁器,分布于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湖南、湖北等13个省(自治区)34个县市中春秋时期,齐、秦、晋、楚、吴等大国统统在列。有钁、铲、犁铧、锄等农具,也有斧凿等工具,还有剑和箭簇等兵器。二是冶炼技术工艺的多样性。比如块炼法练出熟铁锻制铁条(江苏六合东周墓铁条)、生铁铸造的工具(湖南长沙杨家湾楚墓铁鼎),熟铁锻制成低碳钢的钢剑(长沙楚墓),错金银铁带钩(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三是冶铁业首先发展于南方。特别是楚国与吴越地区首先兴起,其次是韩国和周王城一带。比如《史记》引秦昭王闻“楚之铁剑利”。《越绝书》所载“欧冶子、干将凿茨山,洩其溪,取铁英”,铸成“龙渊”、“秦阿”、“工布”三剑。“作铁兵,威服三军,天下闻之,莫敢不服,此亦铁兵之神”。又比如前文提到的《荀子议兵》“宛钜铁釶,惨如蜂虿;”(宛原为楚地,后入韩。)

六、后来者,居其上。——战国时期铁器的普及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与春秋时期相比,到了战国初期,铁器已经得到广泛利用,数量有增长的趋势,但数量和分布地域与春秋时期变化不大。战国中期以后,铁器出现了突破性发展。主要表现在:数量明显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977年国内出土战国中晚期铁器一千三四百件,分布在13个省市41个县区。种类更加丰富,在农业和手工业上甚至出现成套工具以应对不用需求。兵器占比大大提高,出土各类兵器300余件,接近四分之一。铁范铸造、铸铁柔化、渗碳制钢的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到战国晚期,铁质工具农具全面普及,铁兵器部分已替代铜兵器成为主要作战武器。确切说,这场铁器时代的革命是颠覆性的,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的面貌。

简单说,铁器的普及根源主要在以下四条:

1、采矿技术的进步。冶炼离不开采矿。战国时期,找矿、采矿、选矿技术均有突破性发展。在找矿技术上,至迟在战国早期已经掌握了根据地表露出和矿物伴生找矿的方法,比如《管子地数》“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铁,上有铅者其下有银。一曰:‘上有铅者其下有鉒银,上有丹砂者其下有鉒金,上有慈石者其下有铜金。’此山之见荣者也。赭石就是紫红色的氧化铁矿,根据土壤岩石显示的颜色探找铁矿,说明此时探矿技术的相对成熟。在采矿技术上,战国时期一改殷商直至春秋井小巷短、井多巷少,采掘工作面受限,产量不足的情况,采用立井、斜井、平巷联合采掘方法,由早期群井采矿变为下向式单框架竖分条采矿。同时,人工辅助矿井通风的方法开始采用。在选矿方法上,开始采用水流溜槽式选矿方法,极大地增加了矿石产量。在采矿工具上,殷周时期的小型斧斤和春秋重型青铜斧到了战国时期全部为铁器取代,熟铁或韧性铸铁的铁耙、铁錾、铁锄得到广泛使用。

2、炼铁技术的进步。一是炼铁高炉推广。从公元前513年晋国使用“一鼓铁以铸刑鼎”的事例来看,春秋末年已经使用高炉冶铸生铁。从出土的战国铸造铁器用的铁范和大量战国生铁铸件,器壁薄而外形细致,大都是高炉炼铁产品。二是鼓风技术改进。古代炼铁用作橐为鼓风器。《墨子备穴》曾说“灶用四橐”,当时攻城地道战中灶要用四个风囊,可以推测当时冶铁鼓风用的风囊也肯定不止一个。《吴越春秋》叙述吴王阖闾铸造干将莫邪两把宝剑,曾使用“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橐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三是铸范技术进步。使用铁范呈批铸造铁器件,是战国铸铁技术的重大创新。与泥范相比,铁范可重复使用,生产效率高,技术要求严格,成品规格齐整。

3、生铁柔化技术发明和固体渗碳钢技术的发明。战国时期,生铁已经成为冶铁业主要产品。但早期生产生铁都是白口铸铁,耐磨但性脆硬,只适合铸造犁铧之类农具,不适合坚韧的兵器和工具,春秋战国之际,创造了铸铁柔化技术,即把白口铁进行退火处理变为可锻铸铁。到战国中晚期,在楚魏赵燕广大地区被广泛采用。如洛阳水泥厂出土的铁锛铁铲,辉县固围寸出土铁器大冶通旅顺出土铁锄铁斧等。同时,虽然高炉冶炼生铁大大增加了产量,但低温块炼法仍然使用,因为块炼熟铁是锻造铁器和渗碳制钢的重要原料。同时,渗碳制钢开始出现,比如前文提到的杨家山楚墓钢剑是用7-9层含钢量5%的薄钢片反复锻打而成。

4、冶铁规模的扩大。战国时期开始,铁器官营开始兴起。各国都有铁管建制,司马迁四世祖司马昌曾为秦主铁官。云梦秦简文有“左右府,左右采铁”当时主官铁矿的官,兴隆燕国铁范有左仓右廪的铭文,当时仓库主管作坊所在。齐国管仲实行官山海政策,秦国商鞅变法收山泽之税,秦昭王时设盐铁市官,都是收盐铁之税,从另一方面也说明冶铁业的也发达,、官府视之为重要税源。另一方面,民营冶铁业规模很大。邯郸郭纵、赵国卓氏、魏国孔氏都以冶铁为业,富埒王侯。

还有最后两部分,继续抗铁牛

通宝推:河区分,jhjdylj,天涯无,铁手,楚庄王,陈王奋起,决不倒戈,桥上,mezhan,关中农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