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被人忽视的一代战神 -- 任爱杰

共:💬37 🌺2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个问题我认为是这样的

中国上古时代的名其实是常用的,姓往往省略不提。有时候一个人的名和绰号往往比这个人的姓氏更加有名。

这主要是因为上古时代大家的交流范围比较小,一个地方也就那么几个大姓而已。就好比大王庄的人都姓王,见了面自然没有必要指名道姓,大家亲亲热热地叫声二狗,铁蛋也就是了。刘邦没发达以前也是给人家叫刘季的。

对于外姓嫁进来的媳妇自然要有所区别。所以就多数称他们的姓加排行。例如孟姜,叔隗等等。其实也就是姜家大妞,隗家三妹之类。

春秋战国的兼并战争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各地的交流大大增加,平时活动范围不出二十里地农民会忽然被一下子征发到几千里以外和从来没见过的外地人一起并肩作战。如果打赢了还要当占领军。这种情况下,自然要表明一下自己的与众不同。鞅啊,千秋啊,这类名字可能和文革时代的卫东,跃进等等一样多如牛毛。为了区别起见,人家就说我是卫国来的鞅。后来当了大官就说我是商地的领主鞅。到了秦一统天下之后,大家还动不动要到几千里以外去服徭役。刘邦就给征发到咸阳去过。所以到了秦汉之际,姓和氏就基本合并为一了。

当然具体那个时候人们的正式称呼到底怎么叫我可没什么证据。中国的传统史书死抱着大王庄的传统,对于其描写的人物一概亲昵地只叫名字。记载的平常口语也就说“刘季”等等。碰到象楚怀王这等贵族就不知道正式称呼如何了。好在春秋的贵族在秦末汉初终于全部死光光。不然我们很有可能看到如下的全称:

姬.子.爱新觉罗.弘历。当然,乾隆虽然认为自己是黄帝后裔,却未必就认为自己和商人一样是东夷。这个世系还可推敲。不过呢,象西方人一样把自己的姓当作象德国人的“冯”,法国人的“德”那样冠在自己的名字中也不会希奇。所以韦小宝同志的那个韦门摇氏也是可能会出现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