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语言的歧义 -- 达萨

共:💬32 🌺31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中国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关中兄在这方面说的很对,走上邪路的个人,或组织,主要是在相互伤害,而很少会伤害真正的敌人。

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稳定与发展,农民,农民工尽管很多,但并不是中国稳定与发展的关键。

区域既得利益集团是中国稳定的最大威胁,典型的代表就是台独,港独,和大陆的南方系。

阶级矛盾已经不是中国,和世界的主要矛盾,区域矛盾才是当今国内外的主要矛盾,同样是一个看大门的,在中国能拿一千多,在香港,在美国可能能拿一万,在这种情况下,还谈什么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是十分荒谬可笑的。

世界各地的发展失衡,中国区域的发展失衡,是全球化时代最大的特征,而且,这种趋势还在加剧。

区域发展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俺看来有三个,一是资源和地理位置造成,如中东的石油富国,就是利用资源分布的不均衡而富有起来的,而新加坡,巴拿马则是地理位置优越,这种先天的自然优势,可以称为自然优势,或客体优势。

二是历史传承和科学技术的优势,如各个发达的工业国家,这种优势可以称为主体优势。

三是巨大的市场和生产规模,典型就是美国和中国,美国给各国移民提供了机会,中国给跨国企业提供了机会,这两个国家可称为载体优势。

客体优势,就如湖,主体优势,就如河,载体优势就如海。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因此,大海之所以大,一方面是先天的大,面积大,人口多,另一方面是后天的大,即开放。现在,美国是最大的移民留学目的地,和资本投资的目的地,而中国则是最大的工业投资目的地,绝大多数大宗商品的进口国,和商品的最大出口国。

所以,跨国工业资本,只要不遏制中国本土产业的发展,就是有利的,中国决不能排斥这样的外来资本,这是中国有容乃大,保持开放性的根本

毛主席提出的抓革命,促生产,是永远适用的,抓革命的根本是抑制有害因素,促生产的根本是激发有利因素。

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我们的长处是什么,我们的短处是什么,是生产发展的首要问题。

对稳定发展有利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中性独立的政府,二是一往无前的企业。

对稳定发展有害的因素,主要是局部的寄生食利阶层既得利益集团,或区域既得利益集团,和广泛性的就业与保障压力。

阶层既得利益集团,区域既得利益集团,就业压力,和保障压力是任何社会的四大根本危害,相对而言,后三者危害更大,阶层既得利益集团的危害反而降到了最低。

美国的最大危机,是保障成本太高,而中国因为土地公有制,土地是广大农民的基本保障资料,保障的压力还不是很高,但如果农民大量离开农村,就会保障的成本就会急剧增高。中国现在的最大问题,是区域既得利益和就业的压力很高,怎样解决这两大问题的同时,遏制阶层既得利益,和保障成本的增长,就是中国的首要课题。

这也是俺对农村,农民的问题相对沉默的原因,因为,如果要让城里反哺农村,这些既得利益者,就会利用民主,阻碍这种改革。俺母亲都对外地人有些抱怨,俺表姐都希望民主,她们只是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底层的人,说明这种既得利益还是很普遍的。

中国的稳定发展,需要的时间和空间,随着中国的发展,存量不断增加,才能创造更多服务业就业机会,而在城市饱和的情况下,要想继续扩大存量,就只能在乡镇农村寻找新的空间,到那时候,农村才能有希望,现在还为时过早。

区域既得利益,是中国内部的最大威胁,各地隐性与显性的民主割据势力,绝度不容忽视,而阶层既得利益,与区域既得利益,又是紧密联系的,一旦借助民主的旗号而起势,就很难应对。

这几年,美国和港台地区,把民主的名声搞的很臭,真是帮了中国的大忙,否则,区域失衡的问题借助民主成势,根本就无法阻挡。

阶层既得利益,自保的最好办法,就是与区域既得利益联合,因此,怎样将阶层既得利益与区域既得利益分化,也是缓解这种危机的手段,从这方面讲,中共拉拢港台的资本家,基本是正确的。有些左派,就是没有看清世界的新趋势,只要底层收入拉开差距,无产阶级无祖国,立刻会瓦解,无产阶级只能同患难,决不能同富贵,港台中下层和年轻人,是独立的主要支持者,就是明证,与中上层有些技术和经验优势不同,这些中下层和年轻人,根本就无法与大陆人竞争。

短期来看,区域既得利益最危险,这是高危病症,化解区域和阶层失衡,必须要小心谨慎。

长远来看,就业和保障压力会一直很大,美国等发达国家,都无法解决保障的问题,只能靠借贷来维持,这是慢性病。要想实现就业,必须要有庞大的财富存量,而财富存量的积累,既需要时间,也需要空间,这方面发达国家做的还算不错。但社会保障方面,中国决不能走西方已经穷途末路的方法,而应该利用公有制的优势,主要依靠公有土地,房产,资产作为保障的根本,而不能像西方那样,过于依赖财政。

生产方面的以国资,民资,外资为主体的多元开放市场机制,保障方面以土地,房产,资产为根本的公有制计划体制,才应该是中国的出路。

生产的多次元市场机制,保障的统一计划体制,就是统一又多次元在社会方面的主要运用。

事实上,农村的问题,既难解决,也好解决。

难解决,是因为,乡村,农民没有自己解决的能力,甚至连抗争的路径也没有。

好解决,是因为,只要中央和城市,支持农村,反哺农村,农村就很容易焕然一新。

中国现在年销售汽车约两千五百万辆,汽车保有量年增加约两千万辆,只要保持这个数字,十年以后,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就会有三四亿辆,加上相关产业的配套,会产生大量的就业机会,而随着城市的饱和,中国在就业和产能压力之下,必然会开拓乡村市场,到那个时候,中央和城市,不愿意支持农村,反哺农村,也不得不做。

汽车和房产,是经济的两大支柱,二手车和自主建房,将是这两个产业新的增长点,而这个新的增长点,只能是乡村。

上次,关中兄劝俺不要对中国的产业进步过于着急,这次,俺也同样劝一下关中兄,该来的总会来的。

通宝推:muqi,盲人摸象,关中农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