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茶余饭后,不可太当真】六七十年代发生的几件NB事情 -- 微风轻行

共:💬27 🌺57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官方证实是反间谍成功案例的资料

谢谢"自我感觉良好"留言,专辑的操作可能是斑竹的权限了。该案由周恩来亲自布置指挥。综合我提供的各种资料,间谍案来龙去脉比较清楚了。

http://www.xasohu.com/enews/news/200410/05/0009_0000021183.shtml 原载《法制日报》

百年北京警察史揭秘:10个惊天大案10个风流人物

破获派遣特务李洪枢案

  事件:

  1974年1月15日夜晚,苏联驻华一等秘书与苏联派遣在我国的特务李洪枢及其同伙,在交换情报时被公安机关和民兵抓获。

  当晚,9时10分,苏联驻华一等秘书谢苗诺夫和科诺索夫与李洪枢以及同伙在西坝河桥头秘密接头时,西坝河桥头上空出现了一发红色信号弹,接着升起了照明弹,民兵和公安人员从四面八方直奔桥下,几个人被当场抓获。

  从谢苗诺夫给李洪枢的手提包中查出一台由快速收发报机组成的小型电台,一张设置天线的示意图,一张电台联络频率时间表以及一张伪造的中国边境空白通行证,还有特务活动经费人民币5000元。

  中国政府在1974年1月19日召见苏联大使,面交抗议照会,并宣布5名从事间谍活动的苏联使馆人员为“不受欢迎的人”,予以驱逐出境。

  背景与结局:

  本案是公安机关在“文革”中遭受重重阻力的情况下破获的。在周总理亲自部署指挥下,公安机关揭露了苏驻华使馆一秘、二秘和武官处翻译等外交人员对我国进行特务颠覆活动的阴谋。

网络上可以查到人民网《时代潮》2001年第3期中还有一篇文章提到该案,证实我转的的传说(1996年)不是无中生有、虚构故事。

但《时代潮》一文时间上有错误,把1974年的事说成是1972年12月27日,也不知道是为了避免敏感外交、保密问题而故意写错,还是写作时根本就没有去查证过历史档案。

中国外使警卫部队大透视  唐建国 张雁飞

我就是界碑(摘录)

裙摆下的间谍

  多年来,由于中苏关系出现众所周知的波折,在苏联驻华使馆执勤的官兵更多了几分神秘。

  也许有人记得,70年代中期,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里有一篇叫《苏修间谍落网记》的课文。后来这则故事还被编为连环画,如今在外使警卫支队,官兵们仍对那场神秘斗争津津乐道。

  1972年冬,我边防部队在边境森林里抓获了一名身披熊皮伪装越境的苏联间谍。经公安部门审查,假“熊”叫李洪枢,越境后企图与苏联驻华使馆一个叫契克洛夫的外交官联系。为了挖出这个披着外交官合法外衣的间谍,我公安部门悄悄地设计引“蛇”出洞的方案。

  1972年12月27日,外使警卫战士袁志国迎着冬日的阳光,坚定有力地走上了苏联驻华使馆的正门哨。他心里清楚,一张巨网已张网以待,而自己的眼睛将决定能否网住“鲨鱼”。看似外表平静,小袁心里着实有点紧张。他睁大了眼睛。

  下午4时20分,异常的情况发生了。使馆的大铁门嘎吱吱敞开了,一连开出去14辆小轿车。鱼贯而出的车队一辆接一辆从小袁的眼皮子底下疾驰而过。袁志国敏锐地观察着、捕捉着。突然,44号车内一个女人肥大的裙子下摆动了一下。小袁目光随着车体移动,那名女人臃肿的裙摆和别扭的坐姿告诉他:裙下有鬼。

  小袁毫不迟疑地拨通了上级的电话。

  接到报告,细心的公安人员反复询问“你能肯定吗?”

  “肯定,车号44,朝正西方向开去!”小袁斩钉截铁地回答。 他的视觉和直觉是对的。

  根据使馆哨兵提供的情报,我公安人员迅速驱车跟上了44号车,并通知了设伏人员。狡猾的契克洛夫驶出使馆后便从女人的裙子下钻出,他没有直接赴约会地点,而是让司机在北京东城区的大街小巷里兜起了圈子。

  绕了几圈后,契克洛夫确信没有“尾巴”,便指令司机掉头开往西坝河。眼见44号车驶来,公安人员将诱饵李洪枢放出去接头。契克洛夫的眼睛亮了,看来情报已准时到手。李洪枢的脚步却有些罐铅一样沉重,他心知肚明背后有黑洞洞的枪口在对着自己。慢慢地,两人走到一起,两人相视一笑,两人伸手相握……

  “收网!”我公安人员神兵天降,人赃俱获,苏修间谍不得不低下了头。在欢庆胜利之时,外交部、公安部领导感叹说:“使馆哨兵目光敏锐、判断准确,为整个抓捕行动提供了正确的决策依据,功不可没啊!”

此外东方明《克格勃间谍在中国》(《生活时报》990211)也提到该案。以后有空再转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