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老兵观点】为什么中国从宋代开始没有向外开拓的梦想和勇气 -- 老兵帅客

共:💬64 🌺7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合适的跳板确实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在地理上,亚欧大陆东西两端都处于包围之中。

由于地球风向带和气候带的原因,亚欧大陆存在一个东北西南方向的干旱地带。加上北非沙漠,这个干旱地带大体以西亚为中心。

加上洋流影响,热带与寒带的限制,欧洲被东南方向和东北方向的干旱地带和冰冻地带阻隔,中国被西北方向和南方的干旱地带和湿热地带阻隔。

中国还有两个特殊问题,在陆地上,西南方向的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横断山脉,形成了巨大的陆路阻隔。在海洋上,南方的中南半岛又扩大了海路阻隔。

欧洲和中国在其他方向上则被海洋包围。

在实际发展中,古代,欧洲被困住了。中国曾经企图跨越这些阻隔。在明代实际上已经开始成功跨越这些阻隔。但是随着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分离,局部地区的政治倾向与整个地区的政治倾向发生背离,最终局部地区喧宾夺主,迫使整个地区放弃了对外跨越,形成了局部地区独享“收费站式”垄断利润的局面——就像早年大陆处于经济封锁时期的香港。

欧洲在中国之后也开始了大航海。大航海时代的早期欧洲也出现过类似中国的“收费站式”的垄断利润状态,部分地区独享暴利。这就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暴利时代。不过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整个地区的操纵在多年以后被瓦解了。解放了的欧洲迅速进入到了爆发期。

中国的封锁没有结束。明代东南士绅的垄断利益在清代瓦解之后,清代不但没有改革明代已经存在的垄断,反而将这种收费站式的、或者说是“窗口式”的垄断贸易方式继续强化,在北方建立了以八大皇商为代表的垄断商业模式,类似于西方早期的“专利”模式,并将此类模式转移到了两广。在康熙时代前期,三藩之乱结束之后,清政府就开始建立十三行垄断对外贸易的格局。

中国对外发展其实严重受到了地理的限制。我曾经量过地图,中国在汉代和唐代,从长安出发向西,前进到了咸海附近,东西方向直线距离达到3900公里。欧洲最强大的罗马帝国,从罗马出发向东,前进到里海-波斯湾,东西向直线距离才不过是2900公里。如果算东罗马帝国,从君士坦丁堡出发,算到里海-波斯湾,则不过是1800公里。

对于古代中国来说,“只要”再前进一两千公里,就可以接触到据说较为富庶的希腊-埃及地区了。

一两千公里,只用脚去走的话,这个距离是很可观的。毕竟,从北京走到上海或者走到深圳,只用脚去走,而且沿途都是沙漠绿洲以及你强就是部落你弱就是土匪的沙漠民族,这条路实在是太远了。

没有合适的跳板,或者说,没有合适的武装力量,这条路几乎走不通。

历史上,在中东地区走得最远的是亚历山大,从马其顿出发向东,高达4000公里。但是这是建立在波斯帝国的废墟之上的行走。在秦朝之后,中国历史上的帝国几乎都要征服半个欧洲大小的土地才算及格,征服一个欧洲大小的土地才谈得上文治武功。这就是基础。亚历山大的路建立在波斯帝国的基础之上。而且后来他也采取了鲜卑汉化的政策,让马其顿和波斯同化。

中国的古人已经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实现了极大规模的跨越。

可以说,为了获取更多资源,获得更多知识,获得更多生存技巧,扩张是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选择。

扩张不同于侵略。

中国的古人每当消化完成了本土及邻近区域后,都必然选择“走出去”,在新的世界里寻求更好的发展。只是在自然环境波动造成的连锁反应中,这种走出去的行为没有能够跨越亚欧大陆中部的地理阻隔。

陆地行走的艰难由此可见。

能够用军队粉碎人为阻隔的时代一直到了蒙古帝国才实现。蒙古人第一次实现了野蛮民族版的亚欧大陆地理大发现。然而同时亚欧大陆内部的文明社会也被扫荡一空。好处是,地理上的沟通使得海上通道被打通了。这是明初能够进行横跨印度洋的大规模航行的基础条件之一。与汉唐不同,宋朝开始,中国对西北的开拓就非常困难,海洋成为新的出路。

郑和下西洋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天下很少有一蹴而就的好事。郑和下西洋这样开拓性的航行必然会遭到一些反复。在这一期间,野蛮民族的入侵进一步迟滞了中国的历史发展。最终历史没有给中国再一次尝试的机会。

西欧在这个时候把握住了机会。

在大概近七千年来的历史上,西欧第一次把握住了跳到历史最顶峰的机会。虽然与汉唐比起来他们的努力小多了,但是这仍然是他们努力的结果,值得祝贺。

通宝推:空格,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