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们应该怎么在中国作好咖啡和做大咖啡产业 -- forger

共:💬35 🌺127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可以参考红酒在中国的兴起

外国口味也不是不可以在中国流行,豪哥的经验有很大的平民市场因素。想起红酒是因为在当初我也是如豪哥这样看红酒在中国的前景的,但是被打脸。

后来想想,这里面有两个因素在起作用而且在不断变化中。一是高大上,这方面市场宣传绝对是有力度的,不但格调,而且养生,这一点随着中国人一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大上的追求越来越普及;

二也是与中国人生活水平提高有关,随着生活形态的变迁,以及轿车的普及,白酒逐渐从饭桌应酬上被酒精度低的酒取代,这又是一个当初很难预料到的变化。这第二点关于白酒在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中的地位,能为红酒腾出空间,对红酒的起飞是个关键因素。

咖啡其实也有红酒类似的地位,一是高大上,二是养生,这两个对中国人来说市场效果比较大的方向,紧随房子,孩子那些刚需的后面。咖啡也有个本土的难啃的对手,就是茶,但比起红酒面对白酒的难度,现在已经小很多了。

为什么高大上在这些外来货的市场炒作很重要,一是这符合中国人生活水平提高后对吃穿用的精致要求,不是说茶与白酒不可以做的高级精致,但是国内的惯性是做白菜价,白菜价激烈竞争后面往往就会出现大量白菜,这对于市场上对高质量的追求不利,因此对于做品牌就让出很大的空间。

但是东方市场本土做品牌很困难,日本好些,港台差些,中国靠后,基本上按照经济起飞次序。说明品牌与经济条件的高低时间长短有关,因此欧美品牌在东方市场有着天生的优势。而咖啡是欧美饮食文化,与红酒类似,这也是红酒必须走外国进口品牌的原因,咖啡也必然如此。

相对来说,口味反倒没那么重要,因为这些西方餐饮东方人舌尖都不适应,培养口味的追求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红酒文化现在在中国比较深入了,甚至整个洋酒体系在中国人中都有一定的市场,但也主要集中在中高收入的人群中。餐饮有个特点,先要习惯,然后舌尖才有追求。我灌咖啡二十年,也不过最近几年才开始偏爱喝黑咖啡,然后对咖啡的口味开始感觉区别越来越大,舌头才真正开始挑起来。否则任何咖啡放点伴侣都可以中和一下怪味凑合了。所以,从口味入手时间需要很长,从品牌入手,需要的只是一个冲动,难易高下立分。

这样一分析,结论就很明显了。在国内推出咖啡,个体经营肯定不如星吧,因为星吧已经是海外名牌,以上说的这些都具备。你当然可以另辟一个途径,用意式咖啡切入,但是同样的,你必须要有意式咖啡的一个海外名牌做旗帜。不过看你文章的意思,意式咖啡似乎没有类似星吧这样的集团,你的重点似乎是在机器上,是不是本意要卖咖啡机?

说咖啡机是因为这个品牌效应,你要落实在咖啡店上,还是在机器上。你的经营模式要弄清的是,前者是开店,后者是卖机器,显然走的路径非常不同。而用名牌机器开店,则很难有好的结果。

说起意式咖啡,很好奇为什么在北美市场,没有出现意式咖啡的连锁店,你有没有在这方面的观察。北美人人久喝咖啡,那么是口味的原因,还是其它因素。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