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死亡起源 The Origin of Death -- az09

共:💬315 🌺3153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看完了,考虑到你一时半会不会续下去,就先说一点自己的看法

你论证死亡的起源是由于我们都是“花”演化来的,这个过程挺有趣,不过结论不太有说服力,因为最多我们可以说多细胞动物都是由水母演化来的,但植物却不同,而植物同样有花的形式,并有死亡自杀机制,同样你也提到真菌酵母菌在有性生殖后有自杀机制,所以认为这种机制在真核生物中都具有是一种比较恰当的观点。

实际我觉得可以这样认为,即有性生殖和死亡有着普遍的联系,这一机制在真核生物里都可以广泛看到,也就是死亡起源于有性生殖这种机制,这至少在我看来,比起源于“花”的观点,要更合理,也更少漏洞。

进一步的,还可以认识到,有性生殖其实是一种基因修复手段,尤其在低等生物中更明显,平常的就用无性生殖增殖,遇到特点条件则开始有性生殖,以生出新的更具适应力的个体。而有性生殖其实是达到永生的手段,通过有性生殖,生殖细胞就永生了,死亡则可以看作是永生的副产品,当有性生殖令机体的一部分达到永生之时,被抛弃的那些部分就迎来了死亡,当然,我现在并不知道这其中是怎样的机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但我觉得可以依这个思路寻找下去。

还有你对突变的效率疑问,我是比较赞同的,实际我现在倾向于认为,突变在基因积累中只有负面的效应,我现在倾向于将演化的机制建立在生物的调控能力上。

简单的说,就是把生物体设想为一套响应机制,然后在外界或内部的信号作用下,生物体会做出响应(实际生命的所有活动都是基于这样一套机制,我就是认为演化也同样基于这样一套机制),而生物的演化就是这些具体机制不断的调整组合的过程,就像搭积木,每个小积木都不是固定死的,可以有一定的变动范围,然后这些小积木可以组合成大积木,大积木可以组合成更大积木,这些不同的积木,也可以互相交换其中的小积木,形成新的积木,所谓演化或是进化就是一个积木越来越多的过程——虽然未必积木都有用,也有些积木会不小心丢失,但不会无中生有的产生一个新积木,所有的新积木,必然是旧积木的某种变形或是组合。

你对于广义压力的讨论,澄清了我一个长久来的误区,就你的资料中,我意识到,我之前一直有一个错误的观点:即认为动物的寿命跟其体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大的生物生命会长一点,小的则会短一点。现在看来,这基本没有什么相关性,非常感谢你帮我认识到这个错误。

与此同时,倒强化了我另一个观念,就是认为生物(准确的说,应该说是哺乳动物之类的高级生物)的寿命跟其发育速度成高相关性,也就是大多生物都会经历相类似的发育过程,哺乳动物都是经过胚胎发育,长成幼体,然后性成熟,成年,经过生殖期,再进入衰老的老年期。哺乳动物的寿命不同,是因为整体上的调节了这些发育过程,或者加速了发育过程(寿命减短),或者延缓了发育过程(寿命延长),这就表现为各个发育阶段的时长基本是成相似的比例,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性成熟往往跟寿命有高相关性。而妊娠期和寿命也往往能看到一些相关性(不过许多食草动物的妊娠期都长于肉食动物,应该跟它们的养育策略有关)

而你提供的裸鼹鼠案例,很有趣,我以前没有注意过,我查了一下资料,发现它的生殖策略就是类似蚂蚁蜜蜂等社会性昆虫,所以这里可以这么看,既哺乳动物中,也具有社会性昆虫的生殖策略,只不过大多数哺乳动物并不用,而是用我们现有的这一套,生殖后衰老的机制。

与你描述的死亡起源不同,我对你所描述的衰老起源倒是非常赞同,觉得这挺有说服力的:哺乳动物由于其养育策略的改变,所以产生了一个衰老阶段(当然这里面谁是鸡谁是蛋的问题就不去纠结了)

即可以认为哺乳动物早期的生殖策略也是生殖后死亡,或生殖完成后即死亡的策略,但由于哺乳动物养育策略的改变,年长的哺乳动物需要照顾幼子,养育后代,所以不能一下子死去,于是就将死亡的过程减慢,形成一个慢速自杀的衰老过程(当然,这种机制可能早就演化出来了,但是哺乳动物高等生物们将其发扬光大了)

注意到这里,我似乎有赞同你的死亡和衰老是自杀程序的观点,但其实还不是,我仍然不认为衰老是简单的自杀程序,这是因为我看到一些实验,假如衰老真是一种生殖结束后的慢性自杀程序,那通过性激素的注射,理论上可以关闭或是减缓衰老的进程,可许多实验否定了这种观念。所以我现在的看法,仍然是衰老是一种生殖的副产品,但不是可以轻易去除的,当然,考虑到有些死亡程序我们现在确实能关闭了,所以我现在倒是有一点被你说服了,即衰老可能确实是生殖结束后开启的慢性自杀程序,只是比较复杂,我们之前一直都没有关干净罢了。当然,这都有待于实验的证实,我是只能等待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