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郑昭公为什么说齐大非偶 -- 林风清逸

共:💬67 🌺57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个我了解不太多,看晏子春秋的时候稍微涉及一点

这个我了解不太多,看晏子春秋的时候稍微涉及一点,还有一些细节,是从桥上君所普及的春秋左传里看的,所以稍微有了一点具体的观感。

说句题外话,打个小广告:

桥上君一直孜孜不倦的努力做基础工作,普及春秋左传。桥上君的态度一直很诚恳,不急不躁。就心态上来说,这种平稳的心态,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桥上君一直在稳步前进,做基础工作。他的《左传人物事略》,内容很平实,既不固执,又常有创见,我觉得大家可以经常去看一看。读者如果有什么意见,提出来,他也会认真思考。交流方式很可取。桥上君的很多做法,可以说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典型表现,我觉得可以学习一下。尤其是我这样一言不合就想拔刀砍人的,特别需要向他学习。当然,目前给他捣乱的人不多,我希望大家去看的时候,花可以多送,鼓励的话可以说,有意见考虑一下怎么说再提,不要带乱他的节奏。

好了,这个广告是免费的。

田氏代齐,是发生在春秋末期的一件事情。此事能够发生,历史上一般说成是周天子权威日益下降的结果。而没有人告诉我们周天子的权威从何而来。以我粗浅的认识,我推测周天子的权威当来自于周人与西戎(主要是姜姓)的军事联盟。那么周天子权威下降,本质上就是东方地区周人自身衰落和姜姓势力衰落共同导致的。

春秋时代的初期,表面上看是郑国以卿士的身份称霸一时,实际上郑国这个卿士身份,来自于两周变乱时所确立的姜姓势力与周朝东方势力共同代表的身份。是因为郑国做了双方的桥梁,所以才获得了这个身份。郑国获得这个身份,和郑桓公做过司徒有一定关联,但是这只是使他们可以成为候选人的因素,并不是使他们胜选的因素。

自齐桓公开始,进入所谓春秋五霸时期。齐国本身就是东方的霸主。只是齐国长期内乱,经常不能履行职责。齐前庄公活得长,就履职了。齐僖公坐得稳,也履职了。在郑国的称霸期间,郑庄公自己也和齐僖公一起合作组织会盟和战争。齐僖公多次尝试与郑昭公联姻,一个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要巩固姜姓势力。郑昭公的拒绝,就是在拒绝这个联盟。在郑昭公拒绝之后,等到郑庄公一死,殷商的遗族宋国,就立即行动起来,干预郑国内政,引发郑国内战,使郑国长期处于内战状态。我们常说宋襄公奢谈仁义,然而我们不能想象宋国的君主全都一直那么憨。郑昭公的行为一方面是高洁,一方面则似乎有一点自毁倾向。高洁和自毁有的时候似乎是一个性格的两面。

齐桓公履职以后,齐国又乱了。但是齐桓公做的事情很有趣。齐桓公的旗号是“尊王攘夷”,这是一个大的开端。在齐桓公之前,也有人尊王攘夷,但是尊王攘夷的时候,需要做一件事,就是成为周王室的卿士,入朝为官。这就是所谓“名正言顺”——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孔子整天喊“名正言顺”,是很有深意的——齐桓公开创的历史就是,我不要周天子的官职,但是我把周天子的官事给做了。这就是“踢开党委闹革命”了。管仲带着齐桓公搞这个尊王攘夷,就等于将周天子从“尊王攘夷”里踢出去了。

郑国在春秋初期的称霸,仰赖于卿士地位。但是尊王攘夷之后,大家不要这个位子也可以尊王攘夷了。

不做国家元首的国家元首。

从尊王攘夷开始,“一个普通的老党员”,也可以直接对国家大政发号施令。

齐国开的头很好,但是齐国自己内讧激烈,这个旗帜很快就丢了。

为什么楚国当时积极北上?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当年和周朝联手攻灭徐国的楚人,怎么会是周人永远的打手呢?

楚国要入主中原,问鼎之轻重。

这个时候,齐国失能。

中原诸侯不愿意长期被排挤、被丑化的楚国入主,于是需要一个首领。谁呢?晋文公站了出来。

于是,天下的权力就逐渐转移到了晋国手里。楚国凭借自己的实力,也有一席之地。

楚国很有意思。楚国的崛起历史,以楚国而论是有名的“三户”,现在丹江口一带。但是更早的历史,楚人似乎发源于黄淮间。楚王后来祭祖,就是在淮河流域。楚国后来迁都,也是迁到了淮河一带。我偶然得到过一个地方文史论文,一些学者极力要将楚人的发源地定位到黄淮流域,列举了很多资料。看过之后,我的看法是,有可能是真的。即便事实有偏差,楚人和东方的渊源关系也应该是极为深刻的。这个渊源关系大概是楚人尝试入主中原的一个先天因素,同时也是楚人遭到诸侯极力对抗的一个关键因素。

晋楚争霸是春秋时代的一个主要事件。

在这个过程中,姜姓的地位始终在下降。

姜姓和姬姓在两周变乱之后始终处于一个既同盟又攻击的奇妙局面之下。比如齐国强大的时候很努力地攻击卫国。卫国是姬姓的一个重要方国,同样也拥有统率诸侯的权力。就其范围来说,是殷商腹心之地加上一部分小东地区。另一个诸侯鲁国则主要占据了小东地区,邻近大东地区。秦汉时代曾经设置了一个东郡。这个东郡非常有趣,大体上是东方道路的主干部分,一部分在小东,一部分在大东。

晋国是姬姓的主力之一。在西周历史上,周宣王中兴失败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就是周天子的大军在与姜氏之戎的千亩之战。此战周军大败,亲附周朝的南申国主力被歼。千亩在介休南,地点处于临汾(古平阳)和太原之间。在周朝的中原主要诸侯国卫国被夷狄乃至齐国等国摧残之后,强大的晋国极力阻止齐国扩张。

晋国自己公卿崛起,架空公族,最终分裂。齐国连晋国的问题都解决不了。齐国公室自己杀过来杀过去,公族力量也像晋国一样迅速衰弱。

大略的事情,在晏子春秋里有涉及。大体上就是齐景公之前,齐国公族内讧不断,陈氏的力量逐渐崛起。具体的事情,在桥上君的左传人物事略里有涉及。大体上是齐景公时代就强大起来的陈氏,采取离间、欺瞒等手段,制造罅隙,包括利用吴国崛起这个机会故意在对外战争中失败来削弱公族势力,最终突袭得手,剿灭了齐国公族势力,掌握了政权。在这个过程中,齐景公立了自己的幼子,极大削弱了齐国公族自己的力量。而且他可爱的孩子也在随后的内讧中被杀,没能活下来。具体的事情看一看左传人物事略14、15、16就了然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