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郑昭公为什么说齐大非偶 -- 林风清逸

共:💬67 🌺57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很好,林兄这篇回复解开了我的疑惑。

就是有些东西,林兄确实是真不懂,而不是装不懂,我对林兄的一些猜测,是猜错了。

林兄不懂的东西是什么呢?首先是“姓氏”。现在说姓氏,其实就是说姓,譬如说“解甲”是我的名字的话,别人问我姓氏是什么,我就会说姓解。但古时不是这样的,譬如去问姜尚的姓氏,他会说,我姓姜,吕氏。

姓氏的区别,我前面提过了,“姓以别婚姻,氏以分贵贱”,或者从起源说,姓代表的是一个部族的起源,氏则代表部族的分化。譬如姜姓,传说炎帝姓姜,因此从炎帝族分化出来的部族多姓姜,但这些部族,各有各的氏。譬如周太王后大姜,是有邰氏;而周武王后邑姜,是吕氏。这个即使放在现代也不难理解,现代同姓之人相见,也会说说“五百年前是一家”,但并不会真当彼此是亲戚,西周到炎帝时代,还不止五百年呢。

所以林兄仍然把“姜姓”当成一个政治实体,是第一个错误,不存在这样的政治实体。既然“姜姓部族”不存在,说他们有共同政治利益,自然更是子虚乌有,其实这个事实单从逻辑都能判断——同胞都能相残,同姓反而能共进退?这显然不合道理嘛。

林兄第二个错误,是所谓按“正常通婚惯例”,王后不能连着出于一个姓。这个也是错的,没有这样的通婚惯例。实际西周末代三王,王后全姓姜。

周厉王后出自申氏,这是诗经的记载,大雅崧高一篇,是宣王册封申伯的应景之作,其中有这样一句:“往已王舅,南土是保”,申伯是宣王的舅舅,可见宣王他爸厉王的王后是申伯的姐妹,自然也是姜姓。林兄把“舅”解读为“小舅子”,这古文水平确实大出我的意料——看林兄这副气势汹汹的样子,大概不是在装傻吧。

周宣王后是齐国的姜姓,林兄提到了,周幽王后“申后”,从林兄的引证看,林兄显然也知道申国是姜姓的,所以不考虑周厉王的问题,单凭林兄自己提出的引证,其实就已经证明了不存在“王后不连着出于一个姓”这样的惯例。

另外有一点,这三个人的记载,最不可靠的是周宣王后的身份,先秦记载并没有记载周宣王后。周宣王后是齐国公女,出于刘向的列女传,而这本书内容说教的意味多于实录。大家可以看到,周宣王后是姜姓,是林兄立论的重要支柱——说刻薄点,以现在林兄表现出的水平,我不信他对材料做过有意的拣择,我就是为有兴趣的河友提一下。

林兄的第三个错误……没有知识性的第三个错误。我本来也想凑个三条,表示一下在确实有三条的情况下我也不反对说三遍,但没有不好硬凑。林兄确实还有个错误,但不是知识性的,而是品质性的。

林兄最后引了一个不知道从哪来的“西申国世系表”,这个读过一点先秦典籍的河友大概不难发觉,我之前也说过,“女子称姓”,林兄自己引的一堆先秦材料里,王后的名字格式都是谥号+姓,哪有这种“妻某氏”的格式?更何况其中有的氏也太新了,譬如马氏,起源是纸上谈兵的赵括他爸赵奢封为马服君,子孙以马为氏,那都是战国末年的事了,西周哪来马氏呢?

这林兄发觉不了,我现在也信了,但林兄自己也说了,“不确定是否准确”,然后就以这个“不确定是否准确”的东西,批评我的言论搞笑。我觉得搞笑的地方是什么呢?就算林兄不懂制度,不通古文,汉字总看得懂吧?我原话是“上古时代总共才几个姓”,而林兄所引这一大堆“温氏顾氏马氏孟氏”,里面哪有一个“姓”字?说到底,这其实还是林兄姓氏不分的问题。

我为什么把这单独拿出来当成一个错误说呢?尽管林兄的学术品质我非常不以为然——河里学术界的河友不少,我相信我这个不以为然很有共鸣——不过论坛讨论,好像也没必要苛求学术品质。可是林兄拿着一个自己一知半解,甚至很可能是一窍不通的东西,就敢如此指责别人,这也太狂妄了吧?这不是学术品质问题,这是做人品质问题吧?

通宝推:道可道,lilly,乔治·奥威尔,迷途笨狼,火枪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