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求砸砖】《中国人大声说话》(0110-0119) -- 方天化几

共:💬1 🌺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求砸砖】《中国人大声说话》(0110-0119)

【求砸砖】《中国人大声说话》(0110-0119)

关键词,标签:中国人,大声说话,西方人,小声说话

0110“地心说”跟“日心说” 的故事

0111宇宙中心的重要性

0112开普勒的三定律

0113化学

0114物质可不可分

0115生物学和医学

0116什么是科学?

0117科学,开始是用日常语言讲的自然的故事

0118现代科学是用数学语言讲的自然的神话

0119科学的精神的一面

0110“地心说”跟“日心说” 的故事

据说古希腊人早就用数学语言讲自然的故事了,最有名的应该是“日心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或天空的中心,当然了,也有“地心说”,大地是中心,那时的希腊人有他们的神,还没信犹太人的神的儿子基督

问题是犹太人的神的书《圣经(旧约)》说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天主教梵蒂冈认为是这样的,因此,“地心说”就不仅有观测数据的事实支持,还有神的支持

所以,太阳跟地球那个是宇宙的“中心”这个问题就极端重要了,因为,跟神的正确性有联系了嘛

相比之下,宇宙或太阳系的中心的问题对“无神”中国人就没什么重要性了,中国人甚至对这个问题都没有感兴趣的理由,因为,中国人没用神的语言讲自然和人的社会的故事

当然了,中国古人也有他们的“天圆地方”的宇宙模型,只不过这个模型没“中心”,也许跟用人的语言没关系,但是,“天圆地方”的模型应该跟汉字的“象形”的和人(仓颉)的方块字有联系

如果,一定要说中国也有“神”,反正,事实是中国的“神们”没说太阳跟地球那个是中心,或他们不关心宇宙中心的问题

用不用神的语言词汇讲自然或人的社会的故事,太阳跟地球那个是宇宙的“中心”这两个故事的差别,可以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上略见一斑

走在拼音语言的路上的人们,说着神的语言,吃着“有神”品牌的精神食品,本来拼音语言就“同音”又“同文”,犹太人的“一神”胜出以后,拼音语言就实现“书同神”了,希腊的神也同到了犹太人的神之下,希腊人也读《圣经》了,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的重要性就越发重要了

相比之下,走在非拼音语言的汉语路上的中国人,说着人的语言,吃着人的品牌的精神食品,比如老子和孔子品牌等等的“圣贤书”,都是人写的书,汉语一直都还在“书同文”的阶段,今天都还没完全实现“文同音”,宇宙的“中心”在中国也就没有重要性了

总之,用不用神的语言的差别很大,大家可以从宇宙的中心的重要性上略见一斑,这个对中国人没有重要性的问题,在“有神”的路上就是人命关天的重要性,因为,宣传“日心说”的布鲁诺被天主教烧死了,而且他还是个青年才俊的天主教的主教哪,还有支持“日心说”的伽利略被终身软禁

毕达哥拉斯淹死了希帕索斯,梵蒂冈烧死了布鲁诺,毕达哥拉斯和梵蒂冈都在维护自己的信仰和真理的正确性,这也说明了信仰和真理的正确性在有神社会的价值,很容易超过生命

值得一提的是毕达哥拉斯是公元前500多年前的人,那时还没有基督,那时的希腊人还没信基督,毕达哥拉斯淹死希帕索斯的动机应该就是“爱智慧”,也可以加上爱古希腊的神,古希腊人“爱智慧”和“爱神”爱到这种地步实在是让我自愧不如,而且,我猜中国人恐怕也都达不到

无论如何,不管地球还是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这里的“中心”是个数学词汇,是个几何概念,因此,讲宇宙的中心的故事,就不得不用数学的语言了,至少需要几何词汇,中心嘛,是被绕着转,大家可以想象,用“圆”的词汇讲还是比较自然而然的,所以,宇宙的中心问题就是在用数学语言讲的自然的故事

可是,无论地球和太阳谁是宇宙的中心,反正,实际观测的数据不是“圆”,人们就用“偏心圆”的词汇讲这个故事,还是用“圆”的词汇,只不过地球跟太阳不是在“圆”的“圆心”,而是在“圆心”旁边,或者说偏离圆心,所以,也就是有误差,就是差不多对了

这个“差不多”是根本,因为,只有有了“差不多”才能离开实际进入理论,离开现实进入神话

0111宇宙中心的重要性

我希望大家能感觉到宇宙中心的问题对有神的西方人的重要性,太重要了,信仰就是生命,基督徒需要把它搞清楚

可是,相比之下,对于没神的中国人,谁是宇宙的中心几乎就不是个问题,也没有任何了不起的重要性,搞清楚它,中国人没这个需要

虽然,事实也确实是地球跟太阳谁是宇宙的中心本来就不是个问题,不仅因为,地球跟太阳谁都不是宇宙的中心,还因为,“中心”是个相对的概念,所以,严格的说这个问题应该没有任何重要性

但是,这个问题在科学初期却是价值巨大的,科学的和宗教的价值都巨大,宗教的价值是当时,科学的价值是历史的,好比上楼梯的第一阶,是科学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步,虽然,今天看来没有什么价值

因为,那时梵蒂冈的主教们研究宇宙中心问题都用到了太阳系别的行星没有月亮的逻辑推理,观测行星的运动也就有了重要性了,结果就是开普勒的定律,跟着就是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

再后来,牛顿讲光的故事,他讲的是光的“粒子”的故事,还有惠更斯讲的光的“波动”的故事,光可以是“粒子”又可以是“波动”,也就是说光是模棱两可的,“粒子”“波动”两可,不确定

牛顿用的得心应手出神入化的证据等于证明的物理(科学)逻辑(思维方式)碰见光了,非黑即白的逻辑(思维方式)不灵了

所以,逻辑(思维方式)灵不灵要看应用的对象适合不适合

因为,逻辑(思维方式)也是工具,不可以碰着问题就用同一个逻辑(思维方式),碰上马了,就可以抡着嚼子上,碰上狗了,如果也抡着嚼子上,那就是胡勒了

即便你就是牛顿,你精通逻辑和数学还屡试不爽,加上你的力学和万有引力等等的辉煌业绩,你碰见光了,如法炮制就有困难了,对象不适用你的方法嘛,好比以前碰上的都是马,各种各样的马,现在碰上狗了

顺便提一句,惠更斯的光的“波动”理论或模型就是用数学语言的三角函数的词汇讲自然的故事,也就是如果不用数学语言的三角函数的词汇,“波”的故事可不好讲

到了光,可以说物理的不确定性的时代到来了,也是科学的不确定性的时代到来了,光只是模棱两可,量子力学就是很多“可”了,甚至有无穷多可能性,所以,量子力学是用数学语言中对付不确定性的东西的概率语言讲的自然的故事

再顺便提一句,亚里士多德的自由落体理论其实是空气动力学,空气动力学的自由落体的一个数学模型,只不过是最简单的线性模型

0112开普勒的三定律

前面提到梵蒂冈的主教们研究宇宙中心问题都用到了太阳系别的行星没有月亮的逻辑推理,本来是因为地球有月亮,而有月亮多光荣啊,逻辑一推理就知道肯定是“神”造宇宙时专门给宇宙中心安排的,别人肯定没有,所以,地球当然是宇宙的中心,还是有支持证据就等于正确的证明标准

后来,有了望远镜,人们不仅发现,太阳系别的行星有月亮,还有好几个,相比之下,地球只有一个,更让人伤心的是土星还有“环”,“神”太偏心了

无论如何,宇宙中心问题是一个数学应用题,随着人解的各种各样的应用题越来越多,数学语言的词汇越来越多了,新的数学词汇也就不断的被用来讲自然的故事了

比如,人们对“二次曲线”了解的多了,人们就用“椭圆”的数学词汇讲地球跟太阳谁绕着谁转的故事,跟“圆”的词汇或语言不同,“圆”的词汇只有一个“圆心”,“椭圆”的词汇有两个“焦点”,地球跟太阳是“椭圆”的两个“焦点”中的一个,而且,两个“焦点”并不是那个跟特殊一点

德国人开普勒(1571年12月27日-1630年11月15日)的行星运动三定律也是用“椭圆”的词汇或语言讲地球跟太阳谁绕着谁转的故事

大家应该能感觉到讲地球跟太阳谁绕着谁转的故事的语言越来越不是“日常语言”了,也就是越来越数学语言了

而且,当时,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也没证明,只有实际的观测数据支持

当然了,观测数据支持开普勒的三定律也只是“差不多”支持,因为,“圆”或“椭圆”的词汇或语言需要平方和开平方嘛,所以,当人们用“圆”或“椭圆”的词汇或语言的时候,人们就在用“无理数”的词汇或语言了,而观测数据只能是分数也就是“有理数”,因此,观测数据跟人们用“圆”或“椭圆”算出来的东西不可能相等,所以,观测数据支持开普勒的三定律也是“差不多”支持,再说一遍,这个“差不多”是根本,因为,只有有了“差不多”实际才能联系理论,现实才能联系文学

这个“差不多”技术上也很关键,因为,数学语言的“差不多”就是“无穷小”,可以说微积分就是无穷小的数学,后来,牛顿就用差不多严格的“无穷小”的词汇或语言证明了开普勒的三定律,1687年发表在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再说一遍,学科学不读原著,或不读经典,因为,科学的经典不完美,至少不像教科书那样严格和准确,所以,在科学的前沿,追求严格、准确还正确是不利的,因为,会步履维艰,甚至寸步难行

开普勒的三定律跟观测数据不符,哥白尼的太阳圆心也不符,因为,圆心就平均了,距离和速度也就不变,跟观测数据不符,开普勒的椭圆焦点就差不多了,椭圆焦点就不平均了,距离和速度也就变了,跟观测数据符合的就比较好了,其实呢,还是不符,这就要看你用什么正确的标准了

0113化学

上面说了物理,化学也是一样,因为,说拼音语言的西方人跟说汉语的中国人走在两条不同的语言道路上,在不同的路上的需要不同,西方人比较需要神,吃神品牌的精神食品,中国人比较不需要神,吃人品牌的精神食品,需要不同就造成关心的问题不同,注意力和着眼点也就不同,因为,不同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也不同,结果呢,各自的思维方式也就不同了

因为,西方人“有神”,最后,基督带来的精神食品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要,所以,对他们来说,很多精神方面的问题都解决了,比如生死问题就解决了,死后上天堂,结果呢,长生不老对西方人就不是问题了,因此,西方人就可以轻装上阵无拘无束的务实,也就是追求物质了

具体到在化学上,他们就集中精力搞“炼金术”,“炼金术”的目的是金子,名符其实的炼“金子”的技术,非常务实或物质

相比之下,因为,中国人没神,很多精神方面的问题都没有解决,比如生死问题就没解决,所以,对中国人来说,精神需要没满足,生死问题没解决,结果呢,长生不老就是问题了,所以,中国人务虚追求精神,在化学上中国人就集中精力搞“炼丹术”,而不是“炼金术”,中国的“炼丹术”就是要炼出长生不老药,或治病的药,或强身健体的药,最高级的是长生不老药,特务虚或精神

今天看来,西方人要炼出金子在科学上是正确的,这里,具体地说就是化学,因为,目标明确,单纯,单一,唯一,就是金子,这就需要了解各种东西的内部结构,然后设法把它们变成金子,搞反应,要变化,目标是金子

了解物质的结构的过程是“分”物质的过程,这个路子比较接近后来的化学科学,“分”到分子和原子还是化学,继续“分”就到了原子结构了,原子结构的问题就又给了物理了,就是“分”原子,问题就是能不能继续“分”,物质是否无限可分,关于这个问题,下面我专门写一节说

相比之下,中国人要炼出什么“丹”,这就需要了解物质的混合的效果,目标不明确,不单纯,不单一,不唯一,还是未知的,因为,要的结果是人吃了以后身体的反应,所以,了解物质的内部结构就不像“炼金术”那么重要了,这个思路也确实比较远离后来的化学科学

特别是现实的东西都是混合的,也就是不纯,因此,“炼金术”的追求单一或纯粹的目的也符合化学科学需要的分离和提纯的技术,相比之下,混合多种物质的“炼丹术”就比较不符合了,当然了,西方也有混合多种物质的搞法,只不过那些属于巫术,而且往往是女巫,不入大雅之堂

化学“分”物质,“分”到后来就分给物理了,物理的故事的语言越来越不“日常”了,也就是越来越数学了,“经典力学”还比较“日常”,“相对论”就不那么“日常”了,“量子力学” 的概率词汇就更不“日常”了,因为不确定嘛,就连爱因斯坦接受起来都有困难,他相信“神不掷骰子”

跟物理一样,化学的故事的语言也越来越不“日常”了,也越来越数学了,或越来越物理量,比如有对应“量子力学”的“量子化学”

0114物质可不可分

关于物质是不是可分的,大家先看看分物质的目的

因为,物质有性质,所以,人们就问某种物质为什么有某种性质,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解释,沿着“分”的思路,物质的性质又是由组成它的最小的东西的性质来解释的,用纯粹的东西的性质解释它们组成的东西的性质,比如,物质的化学性质由组成它们的分子的性质解释,分子是由组成它的最小的东西,只是这还不是回答物质为什么有某种性质

要回答物质为什么有某种性质,沿着“分”的思路,就需要“分”组成它的最小的东西,也就是“分”分子,结果就是分子的性质由组成它们的原子的性质解释,只是这还不是回答物质为什么有某种性质

下一个需要问的问题就是原子为什么有某种性质

要回答原子为什么有某种性质,沿着“分”的思路,就需要“分”原子,原子的性质由组成它的粒子们的性质解释,只是这还不是回答原子为什么有某种性质

下一个需要问的问题就是粒子们为什么有某种性质

等等等等

电子太小,目前还不好玩儿,就用原子核的性质,开始是数中子和质子的个数,用原子核的结构解释原子的性质

总之,就是用进一步“分”的方法得到的东西解释由它们组成的东西的性质,套路是一步一步分下去,结果是性质里面套解释,解释里面套性质

那么,沿着这种思维模式进行下去,或者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有没有可能停下来呢?

这当然有可能,至少语言上可能,逻辑上也可能,就是它们完全没有任何性质了,因此,那就不需要解释,也就停止解释了,结束了,性质里面套性质这条路就走到头了

可是,如果,停下来了,也就是说不再进一步“分” 了,得到一个或几个粒子,它们都不再可分了,它们是最最最基本的基本粒子了

可是呢,实际的想一想,逻辑上又不可能,因为这条路是性质里面套性质的思路,如果,这条路走到头了,那就是说最后一步的性质里面没套性质,最后的那些个基本粒子没性质也就不需要继续解释了

可是,如果,最后的那些个基本粒子没有性质,那它们也就解释不了前面的性质,因为,没性质也就是没故事可讲嘛

所以,最最基本的最基本的基本粒子也还是应该有性质的,可是,只要它们还有性质,如果,决定坚决不问为什么了,也不再解释这些性质了,那这些粒子就不可分了

如果,还是要问为什么这些粒子有这些性质的话,那,这些粒子就还得可分

0115生物学和医学

跟在物理和化学一样,在生物学和医学,“神”也同样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具体的说是犹太人的神

因为,犹太人的神造人的故事,特别是从亚当的身上抽出一根肋骨造夏娃的故事,有“神”的西方人比没“神”的中国人更接近搞人体解剖,还有诺亚方舟的故事,有神的西方人比没神的中国人更接近搞动物配种,这些都是西方人比中国人在生物学和医学方面的优势

反正,至少到目前为止,我说了物理、化学、生物和医学这四个学科,有神的西方人比没神的中国人都有某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根本是需要,需要第一,英语有一句成语叫“需要是发明之母”,走在神的拼音语言路上的西方人的生存问题跟走在人的汉语汉字路上的不同,问题产生需要,需要产生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方法,方法解决问题,结果就是今天的科学技术

别的科学学科我就不说了,总结一下吧,

0116什么是科学?

科学是解决人跟自然的关系问题的东西,曾经是哲学的地盘,也曾经是宗教的地盘

从语言上看,比较而言,宗教是比较不讲道理的哲学,哲学是比较讲道理的宗教,哲学是比较不讲证明的科学,科学是比较讲证明的哲学,因为,科学比较讲证明,所以,科学需要证据、实验和数学语言

现代自然科学的故事差不多就是物理的故事,而物理的故事差不多就是力的故事,各种各样的力,力,引力,磁力,电力,强力,弱力,等等等等,所以,物理差不多就是力的故事,用数学语言讲的力的故事,这些力的故事还可以讲化学的故事

而“力”就是一种“联系”,所以,跟语言是联系的组合一样,科学也是联系的组合,这些联系是用数学语言写的,自然的联系的组合叫自然科学,人的联系的组合叫社会科学

物理开始时是力学,或运动,简单的说是天文学的故事,具体地说是力学的故事,星星的运动,其实是万有引力的故事,具体地说是我们这个太阳系的天文学,再具体一点就是地球跟太阳的故事

物理开始时的力学故事,比如自由落体的故事,更是力学的故事,自由落体的故事也是天文学的故事,只不过是近距离的和比较小的东西的天文学的故事,因为近距离的和比较小,比较大的地球反而被忽视了,直到那个苹果砸了牛顿的头,自由落体的故事就是万有引力的故事了,万有引力就是两个物体的一个故事或一种联系

0117科学,开始是用日常语言讲的自然的故事

故事是用语言讲的,因为,科学开始时,人的语言也只有日常语言,所以,那时的一切都是宗教和哲学

因此,古希腊人的哲学概念就是“爱智慧”,那时的哲学包罗万象,或者说那时的“爱智慧”包罗万象,从宗教包罗万象来

古希腊人对智慧的“爱”不是今天的我们能理解的,大家可以从毕达哥拉斯淹死发现√2的希帕索斯的故事略见一斑,对于毕达哥拉斯,因为,中国人的“勾股定理”跟西方人的“毕达哥拉斯定理”的故事,中国人还是比较熟悉的

不管事实上毕达哥拉斯有没有淹死希帕索斯,这个故事能流传至今也说明了那时的希腊人的“爱智慧”的程度,学生发现老师的学说有问题,还不是有关政见或宗教,而且是能明白证明的,老师就淹死学生,这样的故事还能广泛流传,足见古希腊人“爱智慧”是爱的你死我活的程度,相比之下,中国人的“爱智慧”恐怕还是达不到要命的地步

希腊人“爱智慧”爱到不要命的程度,应该跟宗教信仰有关,只不过关于古希腊的宗教,我们知道的不多了,毕竟历史是希腊后来成了基督教国家

亚里士多德的自由落体运动理论的正确性坚持了几乎两千年,连基督教都承认,直到伽利略,这个故事也是后来的西方人“爱智慧”的程度非常强的一个例子,决不放弃亚里士多德的智慧

那时的科学叫“自然哲学”,后来,数学语言逐渐发展起来了,数学语言自己的词汇也就越来越多了,学日常语言也就不学那些数学词汇了,教日常语言也就不教那些数学词汇了,数学语言就跟日常语言分家了,科学也跟哲学分家了

顺便提一句,牛顿的时候科学跟哲学还没完全分家,比如他发表他的万有引力定律的文章,原文是拉丁文,叫《Philosophi?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字面意思是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其实就是“自然哲学的数学故事”,用数学语言讲的自然哲学的故事

从伽利略到牛顿不到100年,现代科学开始了,一般公认伽利略是现代科学的创始人,也就是祖宗,因为,他给科学带来了实验,实验把科学和技术联系起来了

0118现代科学是用数学语言讲的自然的神话

现代科学就是有实验数据或实际观测证据支持的用数学语言讲的自然的故事

其实呢,现代科学是用数学语言讲的自然的神话,因为,科学讲的是理想条件下的故事,或者说是抽象的故事,也就是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故事,比如,伽利略讲的自由落体的故事是真空里的自由落体,再比如,牛顿讲的万有引力的故事是两个质点的引力的故事,现实中既没有“真空”也没有“质点”,好比现实中只有人,神话中有神,等等

因此,也可以说科学的语言是数学,科学的现象和结果或规律或定律是用数学语言写的,换句话说就是科学的故事是用数学语言讲的

所以,科学是用数学语言讲的故事,自然科学是用数学语言讲的自然的故事,社会科学是用数学语言讲的社会的故事

从语言角度,到目前为止,拼音文字比非拼音的汉字在写数学语言的句子上有优势,因为,数学语言的概念是抽象的,讲神话用的语言嘛,而拼音文字联系声音,不联系自然,因此,拼音文字比联系自然的汉字更抽象一些

因为,一来,现代自然科学不是在中国产生的,至少数学语言表达的神话也就是科学理论不是,二来,今天的中国科学也还比较落后,至少不领先,反正不是全面领先,所以,我讲的科学的故事就基本上不提中国了,这是这里我讲的科学的故事的根本性缺陷,希望大家在别处补上

但是,因为,中国文明“无神”,中国人看科学是物质食品,也就是中国人看到的是科学的物质的一面,对中国人来说,科学的价值和重要性也只有物质的一面

如果,只看科学的物质的一面,“无神”的中国人有优势,因为,物质的科学跟精神的宗教有冲突,而“没神”的中国人就没有“神”的“法”的束缚的麻烦

可是,如果,只看科学的物质的一面,科学的重要性就降低了,因为,这样一来追求科学就只是追求物质食品了,所以,动力有限,特别是在科学初期,那时的科学没有直接的物质效果,即便是今天的科学有直接的物质效果也只是一小部分,所以,“无神”的中国人为了物质食品追求科学比不了“有神”的人们为了“神”的真理追求科学是的动力,而追求“神”的真理的动力可以说是无穷的,因为可以不要命,至少比单纯追求物质的动力要强一些

比如,假设,如果中国也出一个宣传“日心说”的人,不管他叫布鲁诺还是叫伽利略,他既不会被烧死也不会被关禁闭,因为,对没神的中国人来说,这个问题实在是没什么重要性

所以,科学还有精神的一面,特别是初期科学,也就是有精神食品的效果,而且完全是精神食品,当然了,是在拼音语言的路上和对吃“有神”品牌的精神食品的人们来说的

0119科学的精神的一面

因为,人毕竟是动物,而且人是社会动物,人需要社会,社会当然也需要物质,回忆一下精神食品是维持社会需要的,所以,物质的东西也有精神的价值和重要性

但是,虽然,其实呢,科学也应该是物质的,可是,科学也有精神的一面,特别是初期的科学,而且科学开始时就是只有精神的价值,直到科学跟技术联系起来的时候,科学的物质性才通过技术体现出来

因为,宗教曾经是包罗万象的,哲学和科学都是宗教的一部分,所以,科学的问题和答案开始就是精神食品,问题是无辜的,答案正确与否再说

没神的中国人基本上只能看到科学的物质的一面,所以,没神的中国人也就基本上看不到科学的精神的一面,因此,中国人看科学就基本上只能看到发展科学需要的技巧和方法方面的东西,比如形式逻辑演绎,等等,看不到在科学没有物质价值的时候的精神价值

因为没神,地球跟太阳谁是宇宙的中心这个问题对中国人来说就没有重要性,所以,中国人不仅没有需要回答这个问题,中国人甚至都不需要问这个问题,所以,中国人也就基本上不可能发明“日心说”或“地心说”,更不可能为了这两个“说”争的你死我活,因为没那个需要也就没有重要性嘛

如果,中国人也发明“日心说”和“地心说”,中国人很可能就把它们给“中庸”了,毕竟事实是这两个玩意儿本来就无所谓,但是,却是科学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步

还有,科学是抽象的,科学讲的是理想条件下的自然的故事,所以,科学是现实中没有的,是一种神话,因此,科学需要一个从现实到理想的跳跃,或者说需要一个逻辑的跳跃,也就是说需要一个语言的跳跃,或者说是“信仰”的跳跃,因为,严格的逻辑是推不过去的

举几个例子吧,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自由落体运动了,从空气中的自由落体实验,加上制造一些真空的条件下的自由落体下落的实验,人也只能做有限个实验,形式逻辑演绎推出真空中的自由落体下落的速度,伽利略需要一个逻辑的跳跃

再比如开普勒的三定律,无论他有多少观测数据,也不管那些数据多么支持他的理论,从数据到结论还是需要一个逻辑的跳跃,因为,开普勒的三定律说的是“等于”,而观测数据只能提供近似的支持

这里,信神就帮上忙了,因为,相信神的法是简单的,美的,所以,如果一个简单还美的理论有证据支持就只能是对的了,这就是“形而上学”

关于这一点,爱因斯坦说的最清楚,只不过是否定的目的,那就是他不怎么接受量子力学的思想或信仰基础,他说“神不会掷骰子”,不管量子力学的理论是不是符合逻辑或形式逻辑严格演绎推出来的,甚至有实验数据支持,爱因斯坦都可以用“神”反驳

因为,任何科学理论确实都有自己管不着的地方,也就是都有不支持的证据,用爱因斯坦的话说,量子力学好比“神会掷骰子”的理论,可是,神也有不掷骰子的时候,所以,量子力学在逻辑上也不可能严密,除非是爱因斯坦追求的“统一场论”包罗万象,那就严密了

但是,在“统一场论”成功之前,在语言上、逻辑上或形式上,量子力学跟爱因斯坦也只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毕竟,量子力学也只是部分真理,量子力学也有自己管不着的地方,好比盲人摸象

关键词(Tags): #中国人#大声说话#西方人#小声说话通宝推:聂盘,说几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