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评钱颖一《计划经济为何没有希望》 -- hwd99

共:💬71 🌺817 🌵7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前面根本耽搁不了什么,这些杂交主粮研究几乎不可能再提前了

你最后一句真是可以进笑话楼了。农业出了那么多成果你一句话全给否了。。。

前三十年搞出那么多成果,你还在说指望当时农业科研出成果不可能。。。

66年根本不可能列入国家重点项目。袁隆平64年开始搞杂交水稻研究,66年2月才刚刚发表论文发表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同年5月,国家科委九局局长赵石英同志,获悉袁隆平发表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一文后,引起高度重视,以科委九局名义致函湖南省科委与安江农校,支持袁隆平的水稻雄性不育研究活动,指出这项研究的意义重大,如果成功,将使水稻大幅度增产。

67年就开始给袁隆平配助手,专项研究了。

李必湖的报告相一致:1967年,在有关领导部门的支持下,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水稻“三系”的研究工作正式列入计划。可是研究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的,有人不断吹冷风,搬出洋教条,说什么“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自交无害,杂交无益”。当试验田的杂种后代表现明显优势时,他们又说:“即使有优势,也不表现在产量上,只表现在稻草上”,“国外从五十年代起就进行研究,至今也没得到应用”等等。这些说法在当时的农业科技界有一定影响,但是我们有党组织的领导支持,没有因此而动摇。1968年,正当发现保持系的苗头时,实验材料遭到阶级敌人的破坏,党组织又给我们鼓气,使我们没有因此而灰心,利用残存的3株不育株继续实验。。。。直到1970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保持系,反对意见又占了上风,这时候在湖南主持工作的华国锋同志接见了我们的代表。。,并指示我们把水稻雄性不育的研究交给群众去做,给我们极大的鼓励和鞭策。

还有,看看李振声,袁隆平,李必湖,冯克珊,李登海,谢华安等人基本都是在新中国完成学业,60年代前后开始研究。你就是穿越回去提前搞研究,人都凑不到。

当年文革期间群众运动过火是有一定的歧视臭老九的现象。可是说这些歧视影响了研究过程。这个实在是看不出来。

反而当年强调的学术民主对于加快研究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这个周光召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候就说过:

周光召说:“回顾‘两弹一星’的研究,那时候团队精神和学术民主的氛围都很好。拿今天的话来说,是软环境很好。当时,我们完全是针对问题本身展开各种讨论甚至争论,根本没有等级和身份方面的顾虑和限制。大家都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希望自己的想法被大家讨论,早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普通的技术员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在第一线生产的工人师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而且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与科学家的意见和建议一样受到重视。”

周光召说:“现在,这种情况很难看到了,反倒经常出现两种不开放的情况:一是缺乏学术民主的氛围,往往是院士或领导一讲话,就再没有人敢讲话了;二是实行不必要的封锁,大家都生怕自己的想法被别人知道了。”

的确,那个年代的学术界是非常民主的,可以广泛地辩论而没有身份等级限制。再就是那个年代个人没有私心,自觉自愿为国奉献牺牲,不存在金钱和利益集团,学术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谁的意见对,谁提出的方案正确,就采纳谁的。这就极大的调动了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科学技术的研发从最短的距离获得最佳的方案和意见。

除了你搞个时光机,把杂交水稻的研究结果带回去,我还真找不到什么办法加快杂交水稻的研究进展了。

其他主粮研究也是。现在知道成功了,出成果了。当年谁知道什么时候能成?只能下苦功夫,十几年,二十几年一年年干下来。

通宝推:回旋镖,陈王奋起,脊梁硬,hwd99,老老狐狸,mezha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