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经历的改开前后的农村生活 -- 老实农民

共:💬68 🌺602 🌵1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周家庄那个管理很精细,对管理者要求是很高的

他们不是简单按劳动能力、态度定每个劳动力工分,再简单积算劳动时间来分配。

他们是把每项劳作都计算了工分定额,做了哪些活,就拿好多工分,这已经是一种责任制了。

应当说,到了七十年代末,人均粮食产量超过一定水平(比如,300kg)后,原有的分配制度、管理制度加以改革是有必要的。

当时的生产队长,虽然多数是农活好把式,但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还有不少是文盲,大寨工分比较简单,能适应当时农村的管理水平。

人4(按人口分配占4成)劳6(按劳动工分分配占6成)、人5劳5、人6劳4,各地不太一样。在人均粮食产量不高的情况下,分配更多倾向于按人口的平均化,其实是一种基本保障。当人均粮食产量超过一定水平后,增加按劳分配的比例,是有必要的,而且七十年代以后农村青年的文化水平较老一辈是有明显提高的,更精细化的管理是可能逐步推开的。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农村改革,当时叫统称责任制,各地方案很多,最后是“大包干”一刀切,分田了事。

通宝推:纹石,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