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以秦争,以汉久。为什么是秦,为什么是汉。 -- 林风清逸

共:💬47 🌺32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推演的时候觉得英法的设计非常一厢情愿

当时的背景是这样的:

一战时期,底层厌战情绪公开爆发,列强恐惧;苏俄革命,列强震动;干涉苏俄革命失败,列强恐惧。

为了解决革命问题,英法设计了一个驱虎吞狼的计划,计划的理想状态应该是这样的:

毫不犹豫地出卖小国,喂饱德国,纵容德国野心,唆使德国攻击苏联。

具体到英法集团,设计又有不同:

法国的计划应该是:

尽可能出卖其他盟国,驱使德国入侵苏联,凭借法军的强大武力和马其诺防线坐山观虎斗,坐收渔人之利。

英国的计划应该是:

凭借英国的海峡之利,坐山观虎斗,必要时可以牺牲法国。

波兰也有计划。波兰自以为是英法盟友,其计划是:

凭借英法强援,吃掉德国。

这三个算计,波兰人一厢情愿得最厉害,纯粹是自不量力。而法国人失误在没有看清新的战争形式(当时几个大国里面看清新形势的只有苏德两国)。

但是德国和苏联都不是NPC,他们也有自己的算计。

德国的算计是不能两线作战,而苏联又过于强大,所以他们的优先级是彻底解决西部的敌人,再东进。实践中德国人也尽可能的解决了西面的敌人,只不过英国解决不了,只能通过战略轰炸进行暂时压制,让英国暂时无力进攻德国,从而争取到一点时间。然后德国出其不意、调头攻击苏联。

德国是四战之地,其实他们没有什么好办法,速战速决是德国唯一的机会。战国魏国,三国曹操,面临都是这样的局面。结局是他们都失败了。德国也没蹦跶出新花样来。

苏联的算计是,既然你们一定要养肥德国,那我就拖时间、拉纵深、修工事、强战备。苏联犯下的最大错误是打算和德国打对攻。

说了这么多,五个国家都是欧陆国家。

还有一个美国。

美国的算计比较简单。美国是一个新大陆国家,但是其政策风格却是岛国风。他们的政策是左右逢源。比如门户开放政策之类,都是左右逢源式的政策。联合小帝国主义从大帝国主义手里瓜分利益,联合其他帝国主义从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地盘上占便宜。同时美国自己也推动孤立主义政策,试图独立控制美洲。面对二战前的格局,美国的路线就是坚持坐山观虎斗。

注意,英法波之后,这已经是第四个坐山观虎斗的国家了。

而美国有大西洋作为阻隔,实现了坐山观虎斗的目标。

美国的打算是坐收渔利。这个渔利,就是英法联盟的世界霸主地位。

而为了这个渔利,他们宁可与苏联这些革命者合作,也不肯与德国这个占据西欧中心的势力合作。原因很简单,一是苏德战争初期苏联损失极大,二是苏联远比德国要更加边缘化。所以美国一定会选择弱者,并且一定要削弱英法。

这样,二战各方的算计合并起来看就是:

一、

英法一定要德国膨胀;

德国很希望德国膨胀;

美国不反对德国膨胀;

苏联反对德国膨胀。

二、

德国一定要削弱英法;

苏联一定要削弱英法;

美国一定要削弱英法;

三、

英法一定要削弱苏联;

德国一定要削弱苏联;

美国不反对削弱苏联;

苏联反对削弱苏联。

所以结果也很明白,英法苏德都被削弱,美国人坐收渔利。

特别是在二战前期,当苏军遭到重挫的时候,美国放弃中立全力援助苏联,就是要抑强扶弱。如果是德国受到重挫,被苏军打到柏林,恐怕历史上就不是反法西斯同盟,而是美国人跳出来玩新概念了。

苏联在这件事中唯一的收获,是在废墟上胜利,在拳台上坚持到了最后,兵威已振,导致没有一个敌人敢于挑战其锋芒,所以暂时获得了东欧部分的主导权。

慑于苏联的军威,受制于英法的阻挠,囿于自身战斗能力的严重不足,以及至关重要的美军对德登陆作战过迟导致美国对西欧缺乏控制力的困窘局面,美国在战后没有能够趁机获得对欧洲的控制,而只是获得了对西欧的“领导”。最终美国采取马歇尔计划,希望扶持西欧对抗苏联,顺便深度介入西欧。

苏联和美国陷入对峙,而不是美国趁机玩卞庄刺虎,一个原因是美国投送能力不足,还有一个原因是英法等国上层也不是傻瓜,会扶持美国一家独大,还有一个原因,则是各国共产主义力量经过二战而迅速崛起。这样,在多方博弈的形势下,英国迅速出手,挑起美苏冷战。

这就是最有趣的地方:

英国挑起了美国苏联的冷战。

这就强行为美国树立了一个相等的对手。而美国也以为自己获得了深度介入欧洲的机会,可以去做欧洲的太上皇了。

实际上,任何耍小聪明的行为都是坑自己。美国和英国如果在二战期间提早投入重兵在欧洲登陆,与德军展开会战,则苏军损失固然会减小,美英对西欧的控制也会明显增强,其战斗力也会提升,战后也就拥有了与苏联摊牌的能力。

英法的战前设计一厢情愿,漏算了美国,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导致美苏崛起。所以我觉得最终的结局很完美。

通宝推:三笑,武工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