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棉妈论语别解 -- 王小棉她妈

共:💬190 🌺1176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棉妈论语别解(五)

【原文】?1·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这段话的翻译是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统治者要以慎重的态度处理国家各方面事务,制定的政策法令要认真贯彻执行并具有延续性,在使用财物的时候要想着要用“礼”来约束自己,对待下属要“君使臣以礼”,要爱护下属,尊重下属,役使百姓应注意把握时间”。?

孔子的这句话,主要是针对国家的统治者而言的,是统治者治理国家时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这句话讲了三个层次的问题。

第一个层次是制定政策层面。统治者要以慎重的态度处理国家各方面事务,制定的政策法令要认真贯彻执行并具有延续性;这是在强调统治者要守“信”,守信才能取信于民。

第二个层面是约束和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层面。统治者在使用财物的时候要想着要用“礼”来约束自己。比如祭祀也不能大肆铺张,享乐也不能酒池肉林毫无节制。在使用下属的时候也要“君使臣以礼”,要爱护下属,尊重下属,不能像烽火戏诸侯一样拿下属开玩笑;。这是在强调统治者要守“礼”。节用,是以礼节之。

第三各层面是执行政策层面。役使百姓应注意把握时间。这个“时”字可以做两方面的解读,一个是时间节奏,一个是时间节点。

反正古文里的字就是这样,你可以自己意会,人家确实也没说的像现代汉语这么明晰,也没那么多字去解释,看书的人“你懂的”就行了。那时候写书,不像现在电脑一敲、打印命令,一篇文章完成了。那时候每个字都是用刀刻在竹简上,再用绳子穿起来成书的。所以刻字越少越好,字的含义越多越好。孔子著《春秋》,微言大义,就是一个字就让你读懂很多。《论语》也一样,能读出来的意思越多越好,只要你愿意接受。

我猜汉字之所以是方块字跟写字要刀刻在竹简上有很大关系。

再回来说“使民以时”。在统治阶级的眼里,民,也就是老百姓,作为被统治阶级,就是给统治阶级用的,让老百姓干活天经地义。但是,这里孔子忠告统治者,役使老百姓也不能毫无章法。使民以时,一要注意时间节点,比如春种秋收的时候不能广泛征召老百姓干活,因为那要耽误农业生产。二要注意时间节奏,不能年年征召不给老百姓一点休息的时间,也不能可一个地方的老百姓征召,要注意各个地方轮换的节奏。

秦始皇和隋炀帝用自身的下场诠释了什么叫做“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秦修长城,隋修大运河,这都是华夏民族得以繁荣昌盛的千秋基业,放到历史的时间长度上是绝对的好事情。秦修长城以御匈奴才有汉代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后才有汉武帝开疆拓土。隋修大运河打通南北运输线,才有唐朝贞观之治和唐版图的剧烈扩张。但是秦朝和隋朝的下场呢?都是二世而亡。二世而亡固然有多种原因,但为了修长城修大运河过分使用了民力也是不争的事实。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身死国灭,倒让汉朝和唐朝捡了个大馅饼!

这里大家再一次看到孔子的仁,爱人,指的是爱自己统治阶层的人,底层的人不算人,是民。针对这段话鲁迅曾经特意解说:“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为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

孔子为统治者们提出忠告,对现在的企业领导者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比如孔子说统治者要敬事而信,那企业的领导者,尤其是高层,在出台一项政策之前,一定要“敬事”,拿这当回事儿,然后深入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出台的企业规章制度才能具有可行性和持续性。

企业出台政策最要不得的是朝令夕改。今天发布一个制度,一执行起来发现不行,很多细节都有待商榷,于是马上废止。一次两次大家还都能接受,经常这样,颁布的命令就没有“令行禁止”的效力了。效力减弱最后变成三令五申。

三令五申对企业文化来说,绝对是个坏词儿,一项制度要三令五申,那这个企业的文化建设一定出了问题。

孔子忠告君上要节用而爱人,那企业的领导者,尤其是高层,在公司的经费支出上,就要以身作则,不能带头铺张浪费然后又宣传勤俭节约。现在都进行全面预算管理,领导者自己就要按照预算的要求进行各项费用支出。但,节用也不是说少用就好。同样的节用,如果下级的经费预算已经做掉了,执行的时候因为企业经费紧张就把下级的某些预算砍掉了,那算不得节用,节用是以预算控制。不是人为的随心所欲。当然私企怎么花钱是人家自己的事情,但上下最好宣传一致,也算是一种礼。

爱人就是爱护下属。企业领导这首先要尊重下属的人格,该给下属的包括基层员工的待遇说了就要兑点,除非想要开人或者企业遇到了大家都能了解的经营困难员工也愿意与企业共度难关。如果能在下属的工作和生活上给与关心帮助那就更好了。

至于使民以时,因现代企业有《劳动法》规范,不至于出现企业员工因为劳动时间过长以至于造反的事情了。但是,基层的管理者还是需要有这方面的管理情商。比如在企业规章的许可范围内,在安排工作时间和轮班上岗的时候,怎样尽量方便大家的生产生活。据说有的企业会根据员工的月生理情绪周期来安排各项工作,这大概是“使民以时”的极致了吧。

低情商的基层领导者往往会做出以下领导行为。比如召集非紧急会议却要求大家早出晚归;随意中止员工正常工作开非必要的会议;开会效率不高,内容云山雾罩,气氛冗余沉闷,迟迟达不到开会目的;对集体活动无故迟到的员工不加约束浪费大家的时间;可以在工作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非要临到下班才布置然后要求大家加班,这些情况都是“不使民以时”。这样的基层领导,就是再表现得忠诚积极,因“不使民以时”,员工的积极性也不会很高,其工作结果也可以想见。

再有“不使民以时”就是对特殊情况人员在安排工作的时候不加以考虑。比如月经期怀孕期哺乳期的女员工不给予适当的关照,婚假丧假前后安排不适当的工作等。这样的基层领导者如果不是情商低那就是蓄意整人,其结果就是要么员工以公开的方式与领导者起冲突,要么员工以隐蔽的方式报复企业。无论是哪种情况,后果都不和谐。

是否“使民以时”对于企业的基层管理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领导能力。

而基层领导者的选拔有时比中高层管理者还要重要。兵头将尾,殊为不易。不但要有“使民以时”的能力,还要“使民以信”的思想高度。

有些企业的员工积极性不高,我看不是上级政策有问题,是基层经理领会政策执行政策的思路有问题。他们为了不承担领导责任,在政策执行的模糊地带,当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冲突的时候,一切以企业利益为重。这其实是错的,按照我的经验,在没有规定不明确的情况下,利益归属于企业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因为我们的社会伦理有一个潜规则,双方出现利益争执的时候,如无明确归属,利益归于弱者。因为强者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也损失得起。

比如《合同法》规定,签订格式合同的双方,如果双方对合同文本的文字理解不一致,那么法院不支持出具格式文本方的解释,反而支持另外一方对格式文本文字的解释。为毛呢?就是因为出具格式合同文本的一方在经济地位上通常都比较强势。如果文字有歧义,应当自己承担后果。

基层领导者以强势的姿态判定利益归属于企业,企业看似没有损失,那只是暂时的。因员工对基层领导者不满进而对企业不满最后失去对企业的忠诚度而导致的损失,往往无法度量。

比如基层员工因为政策理解的歧义认为自己少拿了2000元提成奖。那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很有可能是该员工上班积极性不高因而出现工作疏忽或者服务有瑕疵从而导致一个未来几年内能给提供2万元净利润的客户流失。并且,最可怕的是,这种客户不会投诉,他只是不再接受企业的服务罢了。

通宝推:三笑,mezha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