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棉妈论语别解 -- 王小棉她妈

共:💬190 🌺1176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棉妈论语别解(九)

【原文】?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一小节还是在谈论“孝”的问题,开始把孝具体化了。这回孔子说,“一个人孝不孝,他父亲在世的时候,看他的志向(是不是向父亲学习),他父亲去世以后,要看他具体怎么做。如果(居丧)三年都保持他父亲原来处理政务的方法,那就算孝了。”

对于这段话的理解个人有个人的道理。我认为,这段话得放到历史的背景下去解读。孔子教学对象主要是士大夫子弟,世袭制度是讲这个话的大前提。

先秦时代,中国是世卿世禄的制。上至天子、封君,下至公卿、大夫、士,他们的爵位、封邑、官职都是父子相承的。士大夫子弟将来要承袭父亲的管职。他们的家庭构成,还包括臣下门人等等,一个大家庭其实就是一个政府职能部门。

这样家庭的儿子,父亲在的时候,看看他们是不是学习父亲处理政务的方式方法,父亲不在了,要看他们是不是先维持原状,等到三年守丧结束以后,全面了解了自家的情况以后,再决定是否加以改变。

不是不能改“父之道”,是说要全面了解情况之后再决定改与不改。你不能一上来就新官上任三把火。不在其位,不知其政。看人挑但是不吃力,自己挑担压断脊。

没摸清情况就“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结果多半不妙。

再一个,守丧三年讲究的是心丧三年,这三年最重要的任务是感念父母的恩德,你天天琢磨着怎么推翻父亲以前的做法,也不符合“礼”的要求嘛!若是再胡作非为,气得父亲在地底下不得安生,哪能算“孝”。

由此可见中国文化的精深。一个“孝”字,还还可以约束家庭的继承者先度过三年见习期。三年考察期间,继承者坐到父亲的位置上也许就会发现,原来认为父亲做得不对反而是自己错了,父亲的做法还是很有道理的。自己三年沿袭旧制也没怎么样嘛,那就还是不要改了吧。

孔子不赞同改变,他老人家本质上就是个右倾主义者。他赞美冉有,就是因为冉有仍袭旧例。

当然,这种事现在是行不通的。当年社会生产技术进步缓慢,社会生活环境几年,十几年甚至上百年都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不瞎折腾对大家都有好处。

虽然名义上说的是孝,实际上这一小节我们该把它看成是一个“新官上任怎么办”的问题。从古到今,一般说新官上任最好的选择是“仍袭旧制”。

职场上若是升了职,假定不是原来的领导搞得乌烟瘴气,那顶好也是“仍袭旧制”。过渡一段时间,熟悉了本部门的情况,如有必要再“兴利除弊”。主席教导我们: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下车伊始,指手画脚,在哪里都是要不得的。

网上有个段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领导上任并没有什么作为,一段时间以后大家就都暴露了个人的职业常态。再过一段时间,该留的留,该辞的辞,因为已经分辨出哪些是珍贵的花卉,哪些是杂草了,不会错杀。

通宝推:mezha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