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棉妈论语别解 -- 王小棉她妈

共:💬190 🌺1176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棉妈论语别解(三十三)—看云识天气

看云识天气

【原文】 4·7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译文】 孔子说:“人所犯的错误过失,总是与他居住的地方或者所在团体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看一个人犯的错,就可以知道他有没有仁德了。”

《论语》里乡党是连在一起的。所以这里的党,也代指乡党邻里。这句话依然是解释里仁为美的。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的,大多是跟他差不多的人。看看他们那些人都犯了什么样的错误过失,也可以判断出一个地方是否住着有仁德的人。

在农村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如果一个村子的风气好,那么这个村子里的人都勤劳勇敢淳朴善良。如果一个村子风气不好,那住在这个村子里的人就好吃懒做、鸡争鹅斗。且互为因果。

单位也一样。一般来说,单位文化建设好,就顺民多,反之就刁民多。

所以新人找工作的时候,有条件完全可以好好挑挑。要应聘某个单位,就去那个单位门口守着,看看里面进出的人精神状态如何。特别要看上班的时候,看看大家是高高兴兴来的呢,还是没精打采脚步沉重来的呢?下班时是充满自信的呢?还是下班时满脸厌倦呢?多看几天就会预知自己应聘在某个单位的工作状态了。

【原文】 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早晨听闻了“道”,即使当天晚上死去也没有遗憾了。这句话常被后人引用,当然主要是用来拍别人马屁的。谁也不希望听君一席话,当晚就死掉。至于 “道”到底指的是什么,那也还是说不清。不过在这里应当是比较高大上的社会、政治的最高原则和做人的最高准则。因为这个“闻道”便是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所以才会说早上听了晚上死去也不会遗憾。

如果从“里仁为美”的角度来讲,也可以说只有跟有道高人住在一起,才有可能闻真正的高深的“道”,所以不跟这样的人住在一起,怕是糊里糊涂死都不能瞑目。所以孔夫子一样是在劝学生们:赶紧赶紧,找地方搬家!

【原文】 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说:“说自己有志于学道,但又以自己吃穿不好为耻辱的人,那跟这种人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不足以论道)” 。

这里孔子举反面的例子来说明怎么样才能“择仁”,真正的仁人君子安贫乐道,久处约也不以为耻。

我们日常如果见一个人总是抱怨吃穿不好,那这个人一定没啥大出息。

或者即便是不抱怨,但是因为穿的不好就畏畏缩缩,或者非得追求穿名牌,那这人也出息不大。啥时候改了这些毛病,才有希望。

穿名牌不是不好,是说上循分下称家,没钱还非要逼着家里人给买,那这人一定是价值观有问题。往小里说是不懂事,往大里说那就是爱慕虚荣且无情无义。

【原文】 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自己面临的)事情,没有什么(偏好)喜欢做的或者不喜欢做的,只是尽量按照符合义的标准去做。”

本小节往下讲的是君子与小人对待“利”的态度的不同。

君子对于要不要做某事和要怎么做某事是没有什么私心杂念的,也就是不考虑个人的利益因素,只考虑是否符合道义或者该怎么做才符合道义。

小人做事才会有偏好地挑挑拣拣,而挑拣的出发点一定是个人私利。

现在人的思想境界真是亟待提高了。当年年轻人被教育“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选择”,而现在呢?挑拣工作都不说去找个能提升自己个人工作能力的单位,多数人想的都是怎样靠着家里人找个“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

本来吧,个人的小心思也可以理解,但“不以为耻反而为荣”说明整个社会层面的思想境界水平在下跌,那就很可怕了。

我们现在的进步与繁荣,就是建立在毛时代亿万人高尚的思想境界与无私奉献的基础上的,是典型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果从现在开始砍树,那后人还去哪里乘凉呢?

通宝推:mezha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