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同样是系统集成设计,为什么喷运十不喷C919? -- 脊梁硬

共:💬835 🌺4972 🌵14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回答

你的问题我都在河里回答过,这里就不细说了。

“材料不过关,发动机不过关?”

办法1:继续研制,运十本身的研制过程只进行了60%左右,而材料、发动机离研制成功也并不远;

办法2:参见歼十、运20、C919的解决办法。

两条腿走路,事实上这也是当时运十设计师给出的解决方案,十几年后的歼十、二十多年后运20、C919也是这么做的。

“工艺不过关”?

你在哪看到的? 能具体说说么?

推荐你看篇网文,《张召忠曝中国运十下马内幕,没想到水这么深》,你看看你知道的是不是在这篇充满偏见错漏百出的伪作里都有?

这其实就是运十黑们挑不出运十的毛病,又要黑运十所采用的隐蔽手法:一是拿研制过程中的问题说事,把运十当成成熟商用的飞机,二是规定运十必须要100%国产化。

再回答你举国之力搞运十的问题,你知道举国之力的项目是什么规模吗?运十到下马为止总共花了5亿多人民币(基建费1.7亿,研制经费仅3.34亿,资金效率惊人的高),假设研制过程走完再加5亿(多算3倍,运十提的是1.17亿元),也就是大约10亿元的规模。而一架麦道82飞机当时价钱约2320万美元,而85-90年美元平均汇率计算,约9000万RMB,波音等型号飞机也许比MD更贵,姑且都按同样价格计算,那么85-90年民航新增麦道波音等飞机67架,约合人民币60元人民币,是运十已用经费的12倍,是运十走完研制估算经费的6倍,也就是说国家每年都要用一个多你所说的“举国之力”进口飞机。再往后看,90-95年,麦道波音空客飞机再增160架,国家每年都要用你说的3个“举国之力”来进口飞机。如果80年代把一个“举国之力”用在运十,不仅买进口飞机可以少很多“举国之力”(哪怕运十只占不大的市场份额,作为一个议价筹码呢),更不必说而且运十的“举国之力”大部分都会落在国内的相关产业链上,带动相关产业经济发展,会提供更多的就业,赚回更多的钱。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