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棉妈论语别解 -- 王小棉她妈

共:💬190 🌺1176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棉妈论语别解(三十七)—亲恶我,孝方贤

【原文】 4·18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孔子说:“事奉父母的时候,如果父母做事有不对的地方要时时劝说他们(不要那么做)。如果父母坚决不愿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这一段还是讲关于孝敬父母的问题。为人子事奉父母是应该的,那么如果父母做事有不对(不符合仁义道德)的地方要怎么办呢?当然要时时劝谏。不劝便是陷亲不义。那父母要是不听怎么办?不听也没法子,找机会儿再劝。我觉得这里的“几”字固然可以理解为怡吾色柔吾声,也可以理解为“谏不入悦复谏”。因为繁体的幾本来也就有机会的意思。

再不听怎么办?凉拌。该咋办咋办。也就是对父母的态度不能变,该恭敬恭敬,该干活儿干活儿。我认为这里深层次表达的是“父母有错不是子女不孝敬父母的理由。”

不是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而是说父母即便错了子女也不能违背孝的大原则。这里父母的过错和儿女的不孝不能构成心安理得的因果关系。

现代社会子女作为独立的社会经济个体不同于那个时候的家庭经济依附关系,但是,我觉得孝顺父母还是应当大力提倡的一种社会公序良俗。李敖说得好,一个外人,让你在家里住了十几年,管你吃管你穿,他有需求你总要满足一些吧?礼尚往来也不能不闻不问啊。

当然,有些极特殊的家庭会因父母的一些行为让儿女很受伤,但是我觉得,最低线也是“人养我小,我养你老”。可以不爱,但要敬养,至少要保证温饱无忧。

【原文】 4·19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能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非要离开家乡,一定要和父母说清楚去到哪里去干什么以(取得父母的同意)。”

“父母在,不远游”是儒家“孝”的具体内容之一。当年自然环境恶劣,交通更不用提,出去就可能回不来了。因此除非活不下去,人们尽可能不出远门。一旦出门,父母便开始忧心,直到游子归家。“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便是古人出门前父母亲的心理写照。

游必有方的方,通常解释为方向,方法。我觉得这些都可以有,此外还应当有更深层次的意思便是“原则,理由”,意思便是远游需要有充分的理由以说服父母同意。如果父母不同意便出门,那和离家出走差不多了。不听父母的话离家出走,就是不孝么。

这句话反推,前面的“父母在不远游”也未必是不能远游的意思,更可能是不征得父母的同意不能远游。

【原文】 4·20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句话在《学而》里解释很多了,此处略。

【原文】 4·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这句话也是孝的具体内容之一。于是怎么表现做子女的知道父母之年呢?自然就是给父母做寿了。于是从50大寿开始就要一直做下去。

写到这里又想起一笑话来:百岁老人就没有一个是建国之后出生的,可见共产党领导的政府治下民不聊生了。

可是照现在这个人口基数营养状况和全民养生热潮来推断,怕是2050年以后百岁老人满街走了,想想也挺恐怖!

通宝推:mezha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